APP下载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利益表达的性别差异
——基于云南省的实证研究

2014-09-14伍家旺马凡松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性别差异高校学生

伍家旺,马凡松,韩 磊

(1.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677000;2.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大学生利益表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彭贤等人开展的实证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心理类型和学习风格到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和语言表达项目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思维和感觉项目男生占优势,女生则在情感、直觉、语言方面表现突出。[1]本研究开展的调查表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性别差异还体现在利益表达上。利益表达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显现出深刻影响,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调研状况

本研究对云南省边境线上的临沧、普洱、德宏、文山、保山、丽江、红河等7个地州的8所高校开展调查,以随机方式发放问卷2350份,回收2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9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4.64%。接受本研究所开展问卷调查的学生基本学情结构如表1所示。女生多、少数民族多、省内生源多、农村生源多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整体状况的显著特点。

表1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主要学情分析统计表

二、大学生利益表达的性别差异现状

(一)学生利益表达意识的性别差异

1.参与意愿的性别差异

意识的有无或强弱是大学生利益表达的第一环节,而在具有利益表达意识或明了自身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参与改善现状意愿的强或弱则是大学生利益表达的第二环节。调查显示,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女生的参与意愿高于男生,女生的生活态度总体上比男生更为积极和乐观:对题项“您的生活态度与以下哪一条最接近”的回答中,选择“我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奈和苦闷”的男生有11.4%,女生为5.8%;选择“快乐就好,微笑面对一切吧”的男生有37.5%,女生为43.5%。

2.利益诉求理性化的性别差异

从理性化角度看,女生表达利益诉求的理性化程度高于男生。在面对相关利益问题时,与女生相比,男生表现得更为极端——要么“自暴自弃”、“不问是非”,要么倾向于否定一切,主张采取激烈的方式进行利益表达。本研究从宏观抽象角度对学生政治观的理性化状况进行调查,学生对政府官方信息的信任状况是:男生表现出的态度更为偏激,女生表现得更为理性。对政府官方信息的信任态度作为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的思维模式具有迁移性,反映到高校中则体现为对高校各项制度、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态度,这在对高校学生的深度访谈中也有所表现。

(二)大学生利益表达能力的性别差异

1.利益表达行为方式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女生的利益表达方式更为平和,而男生的利益表达方式更为激烈。从长期对学生利益表达方式的观察以及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所高校学生开展深度访谈的情况看,以私下讨论或“发牢骚”的方式表达对利益现状的不满在女生中更为普遍,不少女生选择沉默;另外一部分女生则通过私下主动找班长、班主任及辅导员等进行理论以期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男生的利益表达体现出与女生不同的特征,较为常见的是冲动泄愤式的利益表达方式和消极抵制式的利益表达方式。

2.利益表达组织化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低是当前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管理与学生服务过程中常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其中依然存在性别差异问题:男生的组织化利益表达比例为33.4%,女生的组织化利益表达比例为38.2%。当前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的两大主要学生社团——学生会和团总支(团委)在实际运作中事实上成为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学生的助手,本应作为大学生组织化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但在代表广大学生利益诉求方面的作用发挥极其有限。

(三)大学生利益表达内容的性别差异

1.生存利益表达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认为,学生的生存利益主要指涉及在校学生人身安全以及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权益,因而主要表现为校舍安全、校园治安环境以及贫困生帮扶资助等。本研究就学生对学校的贫困资助工作、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考察。总体上看,男生与女生在生存利益诉求方面差异性较小,男生与女生的整体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大体相当。但仔细分析男女生的不满意程度时可以发现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男生对贫困生帮扶资助工作表示“非常不满意”的比例高于女生,而表示“不满意”的比例却低于女生。从理性化的角度分析,在校期间的生存利益表达方面,男生表现得更为极端,女生表现得更为平和。

2.生活利益表达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生活利益主要涉及学生就读期间用水用电方便程度、校内食堂餐饮的质量与服务、校内生活超市服务及商品质量、校园环境状况、人际状况、学生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及能力等内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生活利益表达上也存在性别差异,以人际关系和对学生工作人员态度及努力的评价为例:研究显示,女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优于男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宿舍成员之间的融洽程度,表示“非常不满意”的男生有9.7%,女生为5%;表示“不满意”的男生有8.8%,而女生为8.4%(如表2所示)。可见,在人际环境的自我感知上,女生的状态普遍比男生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满意度方面,女生略高于男生,女生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总体满意度为82.8%,而男生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总体满意度为75.4%。

3.发展利益表达的性别差异

发展利益对大学生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其利益表达越充分、获得的满足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发展利益状况与其未来的成就状况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学生发展利益的核心,男生对该内容的总体不满意度为20%,女生的总体不满意度为12.3%。在满意度方面,男生的总体满意度为76.4%,女生的总体满意度为86%。虽然是相同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按照相同的教学计划接受教育,但女生的满意程度比男生的满意程度高出近10个百分点。

社团组织是学生发展利益实现的重要平台,能够在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为大学生展现自我能力、开展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等提供舞台,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有10.6%的男生表示“非常不满意”,女生为4.8%;有 21.6%的男生表示“不满意”,女生为21.9%;表示“满意”、“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的男生有58.6%,女生为66.9%;同时有9.2%的男生以及6.4%的女生表示“不了解,不关注”(如表3所示)。

专题讲座是当代大学生拓展视野、了解学术前沿、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而是学生发展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男生对专题讲座的总体不满意度为28.5%,女生为16.7%;表示“满意”、“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的男生有63%,女生为78.2%。另有8.5%的男生以及5%的女生表示“不了解,不关注”。可见,女生对学校开展的专题性讲座的满意度情况普遍高于男生。

(四)大学生利益表达成效的性别差异

1.利益表达信息传输有效性的性别差异

利益表达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是学生利益诉求能否得到及时回应和处理的前提,不同的利益表达方式或渠道对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有着决定性影响。调查显示,男女生选择“由班委统一反映”的比例占24.2%,其次为“通过学生会、团总支等社团组织”反映,占12.7%,选择“自己去找一线工作人员”的占10.1%。但对学生利益表达渠道有效性数据与性别作交叉分析可以发现,最为有效的利益表达方式或渠道,选择“由班委统一反映”的男生有18%,而女生为26.6%;选择“通过学生会、团总支等社团组织”的男生有15.4%,而女生为11.6%;选择“自己去找一线工作人员”的男生有12.1%,女生为9.3%。所以,对于女生来说,主要通过班委统一反映,而男生利益表达的方式和途径则更为分散。

2.利益表达回应性效果的性别差异

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女生表示“由班委统一反映”能够及时有效得到回应,而在男生方面,“自己去找一线工作人员”、“由班委统一反映”、“通过学生会、团总支等社团组织”三种途径进行利益表达的效果大致相当。深入调查还发现,如果让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选择利益表达途径,学生会、团总支等社团组织并不是他们认为较好的选择,男生和女生都将“通过学生会、团总支等社团反映”作为第七选择,宁愿选择网络途径反映问题也不会选择通过学生会、团总支等社团组织进行利益表达,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实问题。

三、大学生利益表达性别差异的根源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成熟程度的性别差异

行为状态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外在体现,心理成熟程度决定了个人的言行稳重程度,学生心理成熟程度的性别差异是导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利益表达呈现性别差异原因之一。社会心理学以及生理学对男性、女性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的研究表明,女性的心理发育往往早于男性。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都已经趋于成熟,但心理的成熟与生理的成熟并不同步,心理的成长一般更为滞后,男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又比女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滞缓,这是人类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般规律。在大学生心理成熟程度性别差异的影响下,女生在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组织化等方面往往高于男生,体现到具体行为和行为效果上,女生的表达方式上更为平和;在利益表达意识以及利益表达的参与意愿方面,女生高于男生;在利益表达的信息传输有效性方面,女生的利益表达信息更为准确而有效,在信息沟通方面体现出一定优势,因而在利益表达所获得的回应方面女生同样更具优势。

(二)高校层次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

调查显示,在不同学历层次之间学生利益表达意识与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而且本科生在利益表达方面表现得更不稳定。接受问卷调查的565名男生中,大专生占34.7%,本科生占65.3%;1424名女生中,大专生占52.7%,本科生占47.3%。可见,本科层次中男生所占比例远高于女生。长期对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开展深度访谈了解,专科生更能平静地接受当前的学校层次状况,而本科生则表现出较大的心理落差。根据我国高校的招生政策,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的本科生,其高考成绩大都因微小差距而无法进入理想的高校,当前就读的高校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男生在利益表达方面比女生表现得更为消极甚至更倾向于自暴自弃。

(三)学生成长环境的深远影响

成长环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成长环境往往造就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现阶段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中城镇生源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而农村生源学生则是非独生子女居多,出身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性能够直接反映到高校中。数据显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农村生源的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农村生源的男生占78.9%,女生为81.9%,这与学生在利益表达上所体现出来的性别差异特点是相契合的。无论是城镇生源还是农村生源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必然会将当前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入学之前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对比,显然农村生源学生满意度更高,而城镇生源学生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这也是导致在利益表达和生活观、社会观方面女生的理性程度略高于男生的客观原因。

(四)性别角色社会行为范式差异的影响

谌红桃、高晓琴在研究中指出:“‘生理性别’是形成男女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差异的最初原因;‘社会性别’是‘生理性别’的助推器,是形成男女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差异的主要原因。”[2]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结构功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各自遵从一套具有显著差异的社会角色行为范式,如女性在行为上表现得含蓄、矜持才符合“标准”及“要求”,而男性“应该”在行为上表现得更为张扬凸显出阳刚、勇气等特点。尤其是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对这种社会角色行为范式的传统有着更完整的沿袭。高校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相对于低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在男女平等理念上更为成熟而理性,但依然受到性别角色社会行为范式差异的深刻影响。谷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存在接受层次的差异。[3]在性别角色社会行为范式差异性的影响下,大学生在利益表达过程中,男生更趋向于表现出激烈的“出头”方式,而女生则更趋向于内涵式的表达方式,即通过班委、学生社团组织等表达利益诉求,因而也在具体的利益表达效果上女生优于男生。

(五)大学生入学深造目标的性别差异

入学深造目标的性别差异客观上也决定了学生入学后的行为差异,同时也表现为在校期间的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方式等的差异。缺乏明确目标的大学生,或主要目的并非实现远大理想和个人长远发展的大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倾向于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性别与上学原因作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对上大学持消极态度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在上大学的原因方面,持消极态度的男生比例为 22.8%,女生为10.8%。积极态度方面,表示“社会很现实,只有上大学才有一个好的出路”的男生有33.7%,女生为29.3%;表示“我自己的选择,希望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的男生有43.5%,女生为59.9%。总体上持积极态度的男生比例为77.2%,女生为89.2%。因此,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中,女生的上学目标更为明确。这也客观上造成在大学生利益表达上女生的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的参与意愿等都高于男生。

(六)大学生生活观的性别差异

生活观,作为个人对生活的长期体验和观察形成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主观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个人的日常行为。分析发现,消极的生活观与消极的上学目的相对应,积极的生活观与积极的上学目的相对应。对生活持“无所谓,过一天是一天”的大学生,选择“实属无奈,按照家人的要求继续读书”的占23.4%,选择“无所谓,感受一下大学生的经历就行了”的占13.8%,选择“身边的朋友都进入大学了,随大流吧”的占12.8%,可见生活观对大学生目标制定、行为方向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对生活持消极态度的男生占18%,女生为9.8%;对生活持积极态度的男生占75.9%,女生为84.3%。即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中,学生生活观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利益表达的性别差异有着较为显著的因果逻辑关系“大学生消极的生活观——消极的上学目的——消极的利益表达”,男生在利益表达方面比女生更为消极或偏激。

综上所述,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早已引起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心理学界对性别差异问题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从性别的视角对政治学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就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是社会化程度、知识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但正如本研究所揭示的,男女大学生在利益表达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导致性别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历史传统文化和学生成长环境因素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消解性别差异应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高英慧和高晓红所述:“教育可以改变基于社会历史原因产生的性别角色,以及这种性别角色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充分利用性别差异进行教育的同时,更应担负起消解性别角色衍生的性别差异的使命,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4]

[1]彭贤,马素红,李秀明.大学生认知风格到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99-301.

[2]谌红桃,高晓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性别差异调查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134-136.

[3]谷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别差异浅析[J].金田(励志).2012,(12):143-144.

[4]高英慧,胡晓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性别差异[J].2011,(6):193-194.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性别差异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