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安乡的那些事那些人

2014-09-11何江南何俊

湘潮 2014年6期
关键词:毛主席毛泽东

何江南+何俊

在洞庭湖平原上的湖南省安乡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青年毛泽东就曾踏足这里,给这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虽然毛泽东仅到过安乡一次,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安乡,在后来漫长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情牵着安乡的人和事,给安乡人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了解民间疾苦

1921年4月下旬的一天,在波光粼粼的松滋河上,一艘油漆斑驳的破旧小木船缓缓停靠安乡县城船码头。毛泽东身穿蓝布长袍,臂夹油纸雨伞,带着简易行李,从容地走出了船舱。

连日来,他以湖南省督学的公开身份,偕同新民学会会友、一师附小教员易礼容和陈书农,自筹费用,考察了洞庭湖区几个县的教育情况,并进行社会调查。他们从长沙到岳阳,然后到君山、湘阴,再转华容、南县,最后来到了安乡。

毛泽东望着县城又脏又烂的街道和稀稀落落、低矮破旧的房子,与易礼容、陈书农触景生情地聊了起来。

一同下船的船古佬是个“安乡通”,他接过话题说:“县城这个垸子人们叫它‘破筲箕。夏天洪水一来,县城就被洪水包围。一旦溃垸,木屋还可以随扎的簰浮起,其它房子就要全部被水淹没或冲走。”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后,接着用粗重而嘶哑的嗓门唱起了反映安乡溃垸的民歌:“……倾洞弥望无禾黍,鲸摈渊兮人家屋。浮波架木飘渺居,栗于其上卧辘轳……”

毛泽东寻访了当地的几位私塾先生后,便在县城里信步闲逛。城内,到处是大小池塘、低坑、洼地,大小商店洋货充斥,唯有渔行、米行内才找不出洋货。街上最耀眼的是德士古、亚细亚、美孚等招牌与天主堂、福音堂、真耶酥教会的建筑。走到城南区,他看见一座火神庙,走进去,望着金光闪闪的火神菩萨问:“安乡县洪灾连年,怎么没有水神菩萨?”毛泽东初来乍到,就诙谐地提出这令人深思的问题。

毛泽东走上东门桥,眺望城宇,任凭河畔的风撩起他的头发和衣襟,他的思绪仿佛走进了明朝嘉靖年间,岳州知府陆邦来安乡视察灾情,以沉痛的心情所作的《行部赈饥》中描述的“单骑减从出东关,饿杀灾黎不忍看。十里路埋千百冢,一家人哭两三般。狗啃白骨魂犹在,鸦啄青肤血未干。寄语朝中诸宰相,石人无泪也辛酸”的凄惨情景之中。

傍晚时分,安乡县城笼罩在一片雾霭中。大兴街(原府正街)安乡旧县衙署旁边的教书先生袁东山家里,油灯忽明忽暗地闪烁着,毛泽东和袁东山的好友及邻居们一起聊了起来。

交谈中,有人向毛泽东描述了安乡洪灾连年,一到夏季就是一片“忽然雷电彻夜来,风涛轰轰阴鬼哭。大人吁叹小儿啼,地阔天长无奔宿。神摇魂悸窘智谋,不愁饿死愁鱼腹”的惨景。毛泽东静心听着人们的倾诉,十分同情水患给安乡人民带来的苦难。

人们觉得这位“游学”先生很有民众意识,毫无禁忌地谈个不停。当人们向他讲述官府贪赃枉法,地主豪绅压榨人民,洋人占田占地建房收租的事后,毛泽东风趣地说:“听说你们县衙署地底下有条鲇鱼精,专在下面听县官审案,要是判得不公正,它就弄得县衙门摇摇晃晃,县官晕头转向,坐立不定。你们也可以请它出来看一看,访一访,问一问嘛!”

人们不禁哑然失笑。

直到子夜时分,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与同窗学友话安乡掌故

毛泽东在安乡有两个湖南一师的同学,一个是住在安障乡的周夏藩,一个是住在安全乡的潘能源。

第二天清早,毛泽东一行从县城出发徒步北上,经过近4个小时的苦苦寻找,在安障乡岩剅口村找到了周夏藩。

毛泽东一行的到来,周夏藩既惊奇又高兴。他从湖南一师毕业后,一直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周夏藩看见大晴天毛泽东夹着一把雨伞,于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润之真是一个精细之人啊!”

毛泽东笑着说:“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嘛!”

周夏藩很热情,为了招待毛泽东等人,专门请了当地有名的厨师做饭。

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两天。在这两天里,他在岩剅口村走户串门,与乡亲们拉家常交朋友,并察疾苦、听呼声,对农民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

夜晚,周夏藩和毛泽东两人睡在一张床上。他不仅给毛泽东谈教育,也谈安乡的掌故。毛泽东是从岳阳来的,他们也没有少聊岳阳楼。

毛泽东早就到过岳阳楼。1918年夏天,他和蔡和森游学洞庭湖区时,两人还在岳阳楼上吟诵起杜甫诗《登岳阳楼》。后来,他与一位岳阳籍的同志聊天时,还发了一通感慨:岳阳有名,同岳阳楼很有关系,因为范仲淹写过一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但易礼容惊奇地问,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没到过岳阳,怎么会写得出如临其境的千古名作。

周夏藩就给他们讲范仲淹在安乡读书的故事,并说清康熙安乡进士张明先写的《书台夜雨》诗回答了这个问题:“胜状高楼记岳阳,谁知踪迹始安乡。荒台夜夜芭蕉雨,野沼年年翰墨香。事业当时留史册,典型此地见宫墙。梦中遥意潇湘景,鹳港悠悠澹水长。”这首诗既概括了范仲淹这段少年攻读生活,也就是说范仲淹最起码经过了岳阳楼。

离开周家后,在周夏藩的指引下,毛泽东一行走了50多里路,终于找到了他在安乡县的另一名同学潘能源。同学相逢,格外亲切,相互除了问长问短谈些生活话题外,潘能源向毛泽东介绍安乡的名胜名人,包括赵子龙的洗马池、太平军的营址、杨幺的打鼓台、柳宗元来安乡在黄山头结识的段弘古、乾隆来安乡寻访的潘相等。当说到安乡还出了个造反的潘波时,毛泽东打断他的话,风趣地说:“你们安乡潘家出人啊,既出忠臣,也出‘逆子啊?!”

潘能源与潘波虽不同堂,然而很赞许他,说他造反完全是由于官府腐败,屈膝洋人,拱手出让土地,任凭他们宰割农民。毛泽东听完连连点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离开潘家时,毛泽东紧紧地握着潘能源的手,再三勉励他要走五四青年的道路。

寓居安乡的姑妈一家

到过韶山的人都知道,毛泽东同志故居内原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毛泽东的家,另一户就是毛泽东的姑妈毛淑媛的家。

毛淑媛的母亲与毛泽东的母亲情同手足,受毛泽东的影响,1924年至1927年投身革命,曾经担任过韶山第三乡妇女主任。毛淑媛的一个哥哥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她的姐姐毛春秀的家是毛泽东读书和早期参加革命活动的落脚点。白色恐怖时期,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的爱人王淑兰两次在毛春秀家避难。新中国成立后,毛春秀和他的另一个弟弟毛爱桂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毛淑媛生于1909年,因腿部有残疾,走路有些不方便。

20岁时,毛淑媛嫁给了韶山当地的贫苦农民何学云,靠丈夫做长工维持生活。大革命失败后,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1935年,毛淑媛与丈夫何学云来到了安乡县安宏乡的一个地主家做长工。一连做了几年后,地主家用几亩田地抵做工钱。

1939年,毛淑媛夫妇在安宏乡格道湾村定居。1940年2月,他们生下了唯一的女儿取名叫何冬秀。1955年12月,毛淑媛的丈夫何学云病故。两年后,毛淑媛改嫁本村村民覃春庭。

1961年1月,毛淑媛的弟弟毛爱桂从韶山来到安乡,找到了分离20多年的姐姐,并将毛泽东回韶山和自己的合影送给了毛淑媛,并告之:毛主席就是他们的母亲带过的润之。

看到姐姐家一贫如洗,毛爱桂说:“姐姐,你是个残疾人,经济条件和住的房子比当地人差,比你娘家那里的人家更差。你怎么不写信,要润之帮你一下?”

为了不影响和打扰侄儿毛泽东,毛淑媛没有立即给毛泽东写信。

但是毛爱桂的一席话,令毛淑媛想起了1920年代中期她回到韶山时见到毛泽东的情景。毛泽东当时跟她说:“我到过你们安乡哩,那里的水大,那里的人们很苦啊!”其时,他还问了安乡的一切。

可见,安乡之行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安乡的水。

1963年4月,毛淑媛的丈夫翻修房屋时不慎从房顶上摔落,住进了医院。他们家的日子实在熬不过去了,毛淑媛才委托女儿何冬秀替她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家书。

毛泽东收到姑妈毛淑媛的来信后,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回了一封信,还寄了300元钱。信的内容是:“毛淑媛老太太:你和你的女儿何冬秀给主席的信,已经主席看过。主席送你们一家三百元,作为对你们的生活补助……。”当时,安乡县还派专人到韶山核实了毛泽东的姑妈毛淑媛的真实身份。此后,这封信被安乡县档案局收藏。

1964年7月,毛淑媛居住的垸子溃决,她家的房子及衣物等被洪水全部冲走。毛泽东得悉后,又给毛淑媛一家寄了300元钱。

1986年4月,毛淑媛在安猷乡新开口村逝世,享年77岁。其女儿何冬秀现仍然居住在安猷乡新开口村,过着普通农家人的日子。

抑或是对寓居安乡的姑妈一家的亲情关怀,或是来自早年在安乡考察民情的深刻记忆,百忙之中的毛泽东一直也没有忘记安乡的水患。

1952年3月,毛泽东决策在湖南省安乡县、湖北省公安县两县交界处动工兴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他当面对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唐天际说:“此项工程必须赶在汛期前完成!”并挥毫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30万治洪大军云集太平口、黄山头,仅用75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巨大工程,创造了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

毛泽东与安乡植棉劳模

出生于安乡县安福乡松湖村的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唐纯银有着令人钦羡的经历:两次受到毛泽东接见。

新中国成立之前,跟地主当放牛娃出身的唐纯银就探索改5月苗为3月苗,改撒播为点播,改写了洞庭湖地区从南宋景定五年开始种土棉的700多年的植棉方式。1950年,他创造了亩产皮棉75公斤的全国纪录,被评为湖南省植棉劳动模范。第二年,唐纯银打破了“苗不填房”这个久攻不下的世界难题。7月,他激动地向毛泽东上书报喜。毛泽东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致函表示祝贺:“祝唐纯银同志移栽棉花胜利成功!不断努力,永远努力!”1958年12月28日,国务院授予唐纯银全国植棉劳动模范的称号。

后来谈起毛泽东,唐纯银总是激动不已:

1951年农历七月,我和中南区的劳模一道到各地参观。农历九月初抵达北京。农历初三这天,我们接到通知:明天毛主席要接见我们。这夜,我们兴奋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我和山西的劳模李顺达同住一房,我俩干脆坐起来讲话,讲呀讲,一直讲到大天亮,两人横下一条心:要为毛主席争光!第二天上午11点,在怀仁堂会议室,毛主席来看望我们来了!大家高兴地站了起来,热烈鼓掌欢迎。毛主席红光满面,精神饱满,身穿灰色中山装,宽裤脚,大头皮鞋,十分朴素。我们并列一排,恭候毛主席。毛主席微笑可亲地向我们走来。从第一名开始,由一位领导人逐个向毛主席介绍劳模的名字,我排第四。当念到“唐纯银”时,毛主席厚实的大手已经握住了我的手,并稍微停了停,我激动得浑身发抖,热泪盈眶。

第二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9年1月1日。这天中午,我们参加全国先进代表大会的6000多名代表在北京友谊宾馆就餐,餐厅内挂有“特别告示”:各位代表,请不要喝醉酒,下午还有重要事!代表们纷纷猜测,我心里已明白了几分。下午3点,毛主席和30多位领导同志步入会场。他身穿灰色大衣,着大头皮鞋,从入口处朝会场中间缓步前行,他几乎每走一步都要仰头朝楼上,俯着朝楼下的代表挥手致意。会议持续了4个小时,我高兴得不得了,一秒钟也不停地盯着毛主席。因推迟散会,临时发给的一小袋五香牛肉干也忘记了吃,只知道用力鼓掌,内衣都湿透了……

“南有新田,北有安乡”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全国农业战线很快兴起学大寨的群众运动。1964年12月,安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鼓革命干劲,走大寨道路”的口号,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学习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始进行为期3年的电力排灌建设。从1969年开始,以每年投入10万个劳动力的规模“治水改土”,把垸内农田建设成方向一致、大小相等、梯级平整、排涝分家的园田,营造棋盘式防护林。由此,安乡县很快成为湖南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1969年10月14日至22日,湖南省省革委会在安乡召开全省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现场会。会上,湖南省革委会向全省发出“学新田,学安乡,建设新湖南”的号召。

1969年11月2日,《湖南日报》发表题为《做农业新飞跃的促进派》的社论,号召全省向南面的新田县和北面的安乡县学习。11月3日、20日、24日,《湖南日报》以头版通栏标题刊出“学新田,学安乡,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竞赛”和“学新田,学安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一场学新田、学安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群众运动在三湘大地迅速展开。

1969年11月,毛泽东由汪东兴陪同乘专列到长沙,住省委九所六号楼。11月12日,在听取了湖南省委关于湖南形势、农业生产等工作汇报后,毛泽东含笑欣慰地点头说:“湖南不错嘛,南有新田,北有安乡,路子走对了,各自搞自己的大寨”,并提出“学大寨要有自己的先进典型”。自此,安乡县成为闻名全国的“湘北大寨”。

猜你喜欢

毛主席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
我们紧跟毛主席
李庄家青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