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和辉:赤胆忠心 德艺双馨

2014-09-11马晖晖

湘潮 2014年6期

马晖晖

张和辉,湖南隆回人,1934年11月生,现任总政治部老干部学院院长。

张和辉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入伍前相当于初中毕业程度。入伍后,先后受过信息、中文、政经、军事指挥等专业的高等教育,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政经专业和国防大学军事指挥专业。

1951年1月,张和辉在震惊中外的抗美援朝运动中投笔从戎,在准备入朝的湖南省军区暂编二十团任通信员,11月调广州军区第五通信团二营五连参加海南岛国防通信工程建设;1952年11月,被选送到武汉通信学院学习,用一年时间补习了高中数理化课程,并学了电工学和部分高教课程;1956年11月,任武汉通信学院干部处学员助理员;1960年9月,调总参谋部通信部干部部任干事;1963年9月,调总政治部干部部科技局任干事;1972年3月,在总政治部落实政策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对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平反;1975年3月,任总政直属政治部保卫局干事,仍主要负责落实政策工作;1980年3月,任总政直属政治部保卫局副局长;1984年7月,任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组织干部局局长;1987年7月,任总政治部直属纪委副书记;1988年8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政委兼纪委书记;1990年8月,任军事博物馆政委兼馆长;1992年1月,被选送到国防大学基本系高级指挥员班学习,系统学习我军英勇善战的战略战术,重温古今中外的传奇战役经典后,成了一名能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能驾驭现代战争,能在信息化条件下组织指挥不同地域诸兵种合成作战的高级指挥官;1993年7月,任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为培养我军新闻、政经、政工干部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同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和辉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在每个岗位上都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他在部队曾被评为技术能手,在院校曾被评为先进个人、五好干部,在总政机关曾被评为自学标兵、学雷锋积极分子,并先后6次受到总政治部的嘉奖。

平反昭雪显真情

对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平反,是一项情况十分复杂、任务非常艰巨的工作。张和辉参加了这一工作。

总政治部群工部原部长谷景生,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8年2月8日被投入监狱,1975年1月25日被中央“一办”、“二办”定为叛徒,清除出党,剥夺一切政治权利,发给基本生活费,释放出狱,交总政处理。1975年3月,张和辉奉命接谷景生回总政,并根据他的申诉,经领导同意由其主持对案件进行复查。复查工作责任大、难度大、压力大:一是为开国将领、高级干部落实政策,责任重于泰山;二是要冒着为“叛徒”平反的风险;三是要顶着对中央定的案件翻案的巨大压力。有的同志和他谈,中央定的案件,我们执行就行了,历史案件取证难,复查难度大,搞不好还要影响自己的前途。张和辉初审了原定案材料,并经过反复思考,觉得证据不足,且疑点甚多。他不顾困难和风险,毅然承担了繁重而艰巨的复查任务,对原案的物证、人证,逐件复查取证。复查证明,谷景生参加革命后,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地下斗争、战争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78年10月,经军委同意并报中央批准,给谷景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工作,并任命其为广州军区副政委。1981年2月,中央决定调谷景生任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兼乌鲁木齐军区政委,同时兼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主持新疆的全面工作。他到任后,为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和辉先后参加复查平反了1000多件冤假错案,使自己深受教育和锻炼。

艺苑天地谱华章

张和辉经过战争环境考验和基层工作锻炼,长期在院校、文化艺术单位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高级领导机关工作,有较好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理论基础、写作能力和政策水平,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在军队文化建设方面谱写了不

朽的篇章。

1988年,张和辉参加了电影巨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准海战役》的拍摄组织和领导工作。在参加剧本审定和导演推演中,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和建议,被大家认同和采纳:一是建议全片贯穿毛泽东运筹帷幄的科学决策和蒋介石的战略失误。二是减掉铺垫性的作战场面和外围作战的镜头,突出战役重点。三是以画龙点睛之笔,艺术地显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关键性战役的战争奇观。如:辽沈战役要浓墨重彩展现攻打锦州;平津战役突出切断傅作义的东西逃路,重点写在新保安围歼其王牌三十五军,断其西逃之路;在傅作义拖延和谈时快速解放天津,断其东边海上逃路;淮海战役,要突出华东野战军在东线围歼黄伯韬兵团,西线突出中原野战军歼灭蒋介石的王牌军黄维兵团,迫使徐州之敌突围西逃,在运动中被歼灭于双堆集地区。四是对双方战略态势采用道白的方式简要叙述,不出现画面。按照张和辉的建议,摄制组减少了影片长度,加快了拍摄进度,节省了摄制经费。

1990年8月,张和辉任军事博物馆政委兼馆长,主持审定了多次军内外大型展览,并开启了军博的基础建设、修改陈列设计和对外开放等工作,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加强防震固稳;二是维修两万平方米的地下室,首次对外开放,搞家具展览,每年收入800多万元;三是维修全馆的电源线路,确保安全;四是重点修改陈列设计。修改陈列设计主要是对抗日战争馆,改变过去只讲敌后解放区战场的情况,增加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特别是增加长城抗战、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和多次重大会战战役及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史料。同时,集中陈列宣传在1936年西安事变后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的形势,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的全民抗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一切爱国力量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坚持抗日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最深厚、最广泛的民众基础。这样调整后,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形成了前后夹击日军的战略态势,有利于让观众看到抗战的全貌。当然,在陈列的主体中,丝毫没有削弱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巩固和发展,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持久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意义战场的内容。陈列中,着力宣传敌后战场军民坚决贯彻持久战的作战方针;总结和创造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战术;反对速胜论和亡国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对抗日战争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及结束语的陈列设计,张和辉经过认真研读历史和深思熟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战略防御阶段,他建议简要叙述面对敌强我弱、敌人猖狂进攻、一半以上国土迅速沦丧、一亿多人流离失所的严峻形势,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开辟的敌后根据地逐渐成为重要的战略据点,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作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军队坚持抗战的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在战略相持阶段,他建议重点宣传敌后解放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使抗日战争在最艰难的阶段得以坚持下去,把日军逐步压缩到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形成了反包围态势,迫使日军基本停止了在正面战场的大规模战略进攻,而以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内容。用事实、史料和图片,充分说明在战略相持阶段消耗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赢得了战略主动权。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对蒋介石实行限共、溶共等反动政策并制造三次反共高潮,要正面宣传共产党所采取的正确政策,保持了国共联合抗日的大局。

在战略反攻阶段,他建议着力宣传敌后解放区向日军占领的城镇和交通线,展开了地域上此起彼伏的攻势作战的内容。重点宣传敌后解放区军民通过浴血奋战,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战略反攻。在苏军出兵东北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随即发起了全面反攻,保障了苏联红军歼灭关东军的远东战役的胜利进行及配合苏军作战,迅速解放了东北全境。

在结束语中,他认为要指出全国军民以劣势装备英勇抗击强敌、团结奋战、众志成城、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前仆后继的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完成民族复兴大业的宝贵财富。

基于张和辉的思路和建议,军事博物馆对抗日战争馆的陈列和设计,作出了重大调整和部署,并将方案上报军委和中央。中央派胡乔木率工作组前来审查,认同了新的陈列设计方案,经中央批准后正式付诸实施。改版后的抗日战争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于世人面前,受到广泛的好评。

宝刀不老放光彩

2005年12月,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老干部学院院长以来,张和辉宝刀不老,既当领导,又当学员,创新了老年教育的新理念,探索了老年教育的新路子,总结了老年教育的新经验,主编了《老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书画集和诗词选集》《建院20周年书画集和诗词选集》《建军80周年书画集和诗词选集》《建党90周年书画集和诗词选集》《张和辉书法作品集》等著作。

在理念创新上,张和辉主要提出了老年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学习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发展老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文化强国不能缺失和忽视的重要阵地。在思路创新上,张和辉主要提出了将老年大学建成4个园地:一是老有所学的校园,二是老有所为的乐园,三是老有所用的艺苑,四是和谐温馨的家园。在实践创新上,张和辉主要提出了老年大学要建成4个平台,即:增长知识的平台,创作交流的平台,服务社会的平台,文化养老的平台。以4个平台为支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好4个作用,即:弘扬传统文化的示范作用,传承红色文化的带头作用,学习先进文化的主体作用,发展老年文化的基地作用。要通过开拓创新,努力取得4个成果,即:让老同志用学习点亮生命,用创作放飞梦想,用快乐温暖人生,用文化颐养天年。

张和辉自幼喜爱文学、书法。退休后,坚持参加老年大学研读诗词、书法,在古典诗词和行草书法上有较深造诣,现为诗词、书法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红叶诗社会员。近10年来,张和辉积极参加老年书画创作及公益文化活动,并应聘为中国将军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将军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国礼书画院副院长、军地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还被多家书画院、文化单位、艺术院校、知名企业、公益协会等聘为理事、顾问、研究员。他的书法作品,在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及大奖赛中,多次获得金奖。他先后被授予“红色艺术家”“书画名人”“杰出艺术家”“全国公益将军”“著名将军书法家”等荣誉称号。

张和辉戎马一生,忠心报国,矢志强军,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可谓文韬武略、德艺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