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2011年的省际数据

2014-09-04

关键词:禀赋高技术竞争力

杨 林 成 前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海洋高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发展速度和前景明显优于其他高技术产业。海洋高技术产业是指广泛应用先进海洋技术而形成的生产和服务行业,主要包括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和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几个方面。加强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海洋科技实力,是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世纪末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竞争力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问题。Chakrabarti比较了美、日、英、法、德和加拿大等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分析专利技术对高技术产业不同产品市场专业化的影响程度。[1]Porter提出产业集群竞争力取决于4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需求状况;相关的支持产业、要素状况。[2]Gibson在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选取三组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GEM模型来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高低。[3]Pietrobelli认为影响集群竞争力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和技术熟练程度、企业经营的家族性程度、相关的制度机构、企业家文化、地方提供不动产和资金的能力、企业之间合作的习惯。[4]2005年后,国外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重点转向技术创新推动机制的研究,创新环境建设是其重点内容。Daniel A Traca 认为R&D外溢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是长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基础。[5]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学者开始将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海洋领域。刘洋利用1996-2005年的海洋产业数据,对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聚类分析。[6]殷克东和王晓玲在设计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四维一体”的联合决策理论测度模型,分析了中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动态变迁特征、关键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效应。[7]徐丛春等借鉴波士顿矩阵的方法,对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8]马仁锋等运用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单要素对比分析与全要素综合量化评价方法,基于2008-2010年度海洋统计数据,评判了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9]常玉苗和蔡柏良利用主成分-TOPSIS法进行得分排序,分析了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情况。[10]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大多为海洋产业竞争力的普遍性研究,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涉猎不多。虽然相关成果构建了海洋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具体到海洋高技术产业尚存在适用性与特异性的问题,如人力资本这一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之前的研究成果中少有涉及。特别是以往的研究成果难以准确发现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提升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基于此,笔者尝试将产业竞争力的优秀研究成果运用到海洋高技术产业领域,完善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沿海11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检验,进而发现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海洋高技术产业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人才、资本、科技水平,以及生产效率和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体现的是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目前学术界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因此,笔者结合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特点,综合考虑指标选取的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五个方面系统构建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

(一)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指某一地区拥有资源的相对份额,份额的差异往往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基础。海洋高技术产业是海洋产业的分支,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特征,因此,资源禀赋的差异便成为决定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的先决条件。具体来看,资源禀赋这一指标包括岛屿、海域面积、大陆岸线长度、海湾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支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几个方面。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进而影响区域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笔者主要用客货运输能力反映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相应的三级指标为海洋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沿海地区海洋旅客运输量、沿海地区旅客周转量、沿海港口客货吞吐量、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和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

表1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竞争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人才资本产出水平岛屿(个)海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大陆岸线长度(公里)海湾数(个)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支出(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海洋货物运输量(万吨)货物周转量(亿吨千米)沿海地区海洋旅客运输量(万人)沿海地区旅客周转量(亿人千米)沿海港口客货吞吐量(万吨)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万吨)科研机构数(个)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数(项)海洋科研机构科技专利授权数(项)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篇)出版科技著作(种)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万元)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数(人)开设海洋专业高等学校教职工数(人)海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数和在校生数(人)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亿元)海水养殖面积(公顷)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产量(吨)海洋石油(万吨)天然气产量(万立方米)盐田总面积(公顷)年末海洋生产能力(万吨)、海盐产量(万吨)海洋化工产品产量(吨)海洋修船完工量(艘)造船完工量(艘)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产值(亿元)沿海地区旅行社数额(家)

(三)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是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以保持和不断提升的源动力,衡量海洋高技术产业科研创新能力的指标包括科研机构数、海洋科研机构的科技课题数、科技专利授权数、发表科技论文数、出版科技著作数和科研经费收入。

(四)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和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和更大的增值空间,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海洋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指标主要包括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数、开设海洋专业高等学校教职工数、海洋专业硕士生培养单位数和在校生人数。

(五)产出水平

产出水平反映过去一段时间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是一定阶段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业绩的表现。同时,产出水平也是海洋高技术产业未来成长的基础。考虑到目前有关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出水平相关数据的可得性,主选取海洋产业增加值、海水养殖面积、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产量、海洋天然气产量、沿海地区盐田总面积、年末海洋生产能力、海盐产量、海洋化工产品产量、海洋修造船完工量、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产值和沿海地区旅行社数额的三级指标来反映海洋高技术产业几个方面的产出水平。

三、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以2011年数据为例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熵值法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熵原本是一热力学概念,它最先由申农引入信息论,称之为信息熵,现已在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熵值法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最后根据权重大小计算得出综合排名。熵值法是借鉴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的概念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其结果的客观性更强。

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全国与各省统计年鉴等公开的统计资料整理出我国沿海11个省市2011年的相关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选择的无量纲化方法是归一化,公式如下:

(1)

得到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后,将其转换成百分制得分,公式如下:

(2)

(二)实证过程

首先运用熵值法,分别对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1年沿海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测度结果

然后运用公式(2)将11个省市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变为百分制,结果见表3。

表3 2011年沿海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

最后对沿海11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与熵值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检验,聚类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2011年沿海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结果

(三)测度结果

1、资源禀赋决定了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在资源禀赋方面,由表2可知,广东、浙江和山东三省得分较高,在沿海11省市中排在前三位,天津、河北和广西三省得分最低,在沿海11省市中排在后三位;表4表明沿海11省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广东、浙江、山东,第二类:福建、江苏、上海、辽宁,第三类:海南、天津、河北、广西。由此可见,熵值法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得分排名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其分析通过了聚类分析的检验。

结合资源禀赋具体指标可以发现,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地区产业发展与综合实力的比较优势。竞争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广东、浙江、山东三省绝大部分资源禀赋指标也均位于前列,而天津、河北和广西三省基本位于后三位。如岛屿个数指标前两位是浙江省和福建省,而天津市是最后一位;海域面积位居前两位的是广东省和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是最后两位;大陆岸线长度广东和山东两省位居前两位,天津市是最后一位,河北仅高于天津和上海两市;海湾个数福建第一,天津最少;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支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也可以印证这一点,资源禀赋具有优势的广东、浙江、山东和江苏的上述指标排在前四位。

2、基础设施是谋略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新空间的物质载体

在基础设施方面,由表2知,广东、浙江、山东和上海四省市得分大于0.1,江苏、河北和广西三省得分最低;表4说明沿海11省市可以聚为五类,第一类:广东,第二类:浙江、山东、上海,第三类:辽宁、福建,第四类:天津、海南、河北,第五类:广西。由此可见,熵值法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排名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其分析通过了聚类分析的检验。

从对具体指标的分析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广东、浙江、山东和上海四省市绝大部分基础设施指标均位于全国沿海省市前列,而江苏、河北和广西三省基本位于后三位。例如,在海洋货物运输量和海洋货物周转量方面,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位居前三位,广西和河北两省位居后两位;海洋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方面位于前列的是浙江、广东和山东三省,位于最后两位的是天津市和河北省;沿海港口货物和旅客吞吐量方面,广东、山东两省分别位于第一、二位;广东省、上海市和山东省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位于前三位,而广西、海南和河北三省位于后三位;此外,不论是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还是保障性基础设施,广东、浙江、山东和上海的建设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

3、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成为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科技贡献率的关键

在科研创新方面,根据表2,上海市、山东省、广东省和江苏省得分大于0.1,位于前四位,福建、广西和海南三省位于后三位;由表4可知,根据科研创新指标,沿海11省市可以聚为四类,第一类:上海、山东,第二类:广东、江苏,第三类:天津、辽宁、河北、浙江、福建,第四类:广西、海南。由此可见,熵值法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排名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其分析通过了聚类分析的检验。

但通过对具体指标的分析,笔者发现,科研创新是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是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科技贡献率的关键。如上海市科研实力、科研机构个数、海洋科研机构专利授予数和发明专利总数、海洋科研经费投入等指标均位居沿海各省市之首;发表论文和出版科技专著上海排在第三位。但从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排名来看,上海位于第三位,究其原因在于较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据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相关科技成果能够运用于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且产生经济效益仅为5%-10%之间。

4、人力资本正成为夯实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从表2可知,在人力资本方面,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和辽宁省位于前列,广西和海南两省处在最后;表4反映沿海11省市可以聚为四类,第一类:山东、江苏、上海,第二类:广东、辽宁,第三类:浙江、天津,第四类:河北、广西、海南。因此,熵值法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排名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其分析通过了聚类分析的检验。

从具体指标方面来看,人力资本正成为决定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例如,具体分析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排名一二位的山东和广东两省可以发现,两省在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五个方面的最大差距就体现在人力资本方面,广东省虽然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两方面排名全国第一,但由于在人力资本方面与山东有差距,使其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不及山东,居于全国第二。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社会财富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增加重要得多,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于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人力资本。

5、产出能力是海洋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表现与未来支撑

在产出水平方面,由表2可知,沿海11省市的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山东、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福建、上海、天津、河北、广西和海南;表4显示沿海11省市可以聚为四类,第一类:山东,第二类:广东,第三类:浙江、江苏、辽宁、福建、上海、天津、河北,第四类:广西、海南。由此可见,熵值法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排名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其分析通过了聚类分析的检验。结合具体指标,可以发现产出能力既体现了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现实发展情况,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如各省市产出能力的具体指标与其产出水平排名和竞争力排名基本呈正向的变化关系。

6、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成为沿海各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风向标

根据表2和表3,在竞争力排名方面,沿海11省市从高到低依次是山东、广东、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福建、天津、河北、海南和广西。其中,山东省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得分最高,广东省次之,但两省得分都在90分以上,属于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上海市和浙江省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强,综合得分别为84.53和80.40;江苏省、辽宁省、福建省和天津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适中;而海南省、河北省和广西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最低,均在60分以下,说明其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最差。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表4,可以将沿海各省市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分为四类,第一类:广东,第二类:山东,第三类:上海、江苏、辽宁、福建、浙江、天津,第四类:河北、海南、广西。由此可知,熵值法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了聚类分析的检验。

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偏弱,发展不均衡,仅有山东和广东两省相对发展较好;另外,沿海各省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成为沿海各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风向标,例如,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实力强的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排名也位居前列,而广西和海南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四、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从总体来看,表2中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人力资本和产出水平五个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17、0.15、0.22、0.12、0.34,表明五个方面的指标虽然均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产出水平的影响最高,后面依次是科研创新、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情况。从各省市的情况看,在表2中,沿海11省市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人力资本和产出水平五个方面的排名高低与各省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排名基本上是吻合的,但它们对于各省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一)资源禀赋对上海和福建的影响较大

对资源禀赋的分析发现,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海南、天津、河北和广西的资源禀赋和竞争力排名分别是1、2、3、5、7、8、9、10、11和2、4、1、5、6、10、8、9、11,各地区的两项位次差距均小于等于二,可以认为基本一致,仅有福建和上海的排名差距大于二。其中福建资源禀赋排名第4,竞争力排名却第7,结合其他指标发现,福建省的科研创新和人力资本均低于竞争力排名,导致其资源禀赋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上海的资源禀赋排名第6,竞争力第3,结合另外4个指标的排名可以发现,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1,人力资本第3,其科技和人力的优势弥补了有形资源的劣势。

(二)基础设施对山东和江苏的影响较大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广东、浙江、上海、辽宁、福建、天津、海南、河北和广西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竞争力排名分别为1、2、4、5、6、7、8、10、11和2、4、3、6、7、8、10、9、11,各地区的两项位次差距均未超过一位,可以认为基本一致,仅有山东和江苏的排名差距较大,且两省的基础设施排名均低于各自的竞争力排名,其中江苏的基础设施排名低于竞争力排名四位,这说明山东、江苏两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滞后于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导致两省其他方面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科研创新对浙江和天津的影响较大

从科研创新角度看,上海、山东、广东、江苏、辽宁、河北、福建、广西和海南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排名分别为1、2、3、4、6、7、9、10、11和3、1、2、5、6、9、7、11、10,各地区的两项位次差距均未超过两位,可以认为二者基本一致,仅有浙江和天津的排名差距较大。其中天津的科研创新能力排名为第5位,而其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排名为第8位,调查发现,天津的成果转化率低是其竞争力落后于科研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人力资本对江苏的影响较大

从人力资本角度看,山东、上海、广东、辽宁、浙江、天津、福建、河北、广西和海南的人力资本和竞争力排名分别是1、3、4、5、6、7、8、9、10、11和1、3、2、6、4、8、7、9、11、10,各地区的两项位次差距均未超过两位,可以认为二者基本一致,仅有江苏省的差距较大,人力资本的排名第2,竞争力第5,结合其他指标可以发现,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充分,严重制约了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但是未来如果江苏省能够增加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将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

(五)产出水平对上海的影响较大

从产出水平的角度看,山东、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福建、天津、河北、广西和海南的产出能力和竞争力排名分别是1、2、3、4、5、6、8、9、10、11和1、2、4、5、6、7、8、9、11、10,各地区的两项位次差距均未超过两位,可以认为二者基本一致,仅有上海的差距较大,其产出能力排名第7,竞争力排名第3,这表明对于上海这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其产出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产出水平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权重正在逐渐下降,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是影响上海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

通过构建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人力资本、产出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六个方面客观评价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通过分析发现,沿海各省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十分明显,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已经成为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风向标,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科研创新、人力资本和产出水平五个方面均是影响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升我国海洋产业整体竞争力,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加强政府对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加大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促进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转移;加快相关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建立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海洋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对各省市而言:山东、江苏应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为进一步提升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与产业高度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广东、浙江和福建省应加快海洋高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上海市应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高海洋高技术产业的科技产出效率;天津、河北、海南、广西应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禀赋,确立主导产业,扶持主导产业发展,进而延伸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带动整个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Chakrabarti, A. K. Competition in high technology: analysis of patents of US, Japan, UK, France, West Germany, and Canada [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91, 01: 78-84.

[2]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158.

[3] Tim Padmore, Hervey Gibson. Modeling systems of the innovation: 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 [J]. Research Policy, 1998, 06: 625-641.

[4] Pietrobelli, C. The socie-economic foundations of competitivenes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 [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1995, 02: 139-159.

[5] Reis AB, Traca DA. Spillovers and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for long-run innovation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7, 05: 1-22.

[6] 刘洋,丰爱平,刘大海等.基于聚类分析的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1):71-75.

[7] 殷克东,王晓玲.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0,(28):27-39.

[8] 徐丛春,宋维玲,李双建.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02):35-37.

[9] 马仁锋,李加林,庄佩君等.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08):918-926.

[10] 常玉苗,蔡柏良.陆海统筹视野下的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J].海洋经济,2012,(06):35-40.

猜你喜欢

禀赋高技术竞争力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禀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体质的关系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