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

2014-09-02张信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性心理道德教育心理素质

张信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

张信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西方把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整合起来进行教育,我国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在一起开展,但这两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都不理想。同时,我们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个盲区,即家庭的参与缺失。因此,本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家校合作之路。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

自教育部在1999年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比较突出。它不仅不利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变相地加大了其学习负担,增加其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唯有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家庭、社会、学校共铸合力,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并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公共卫生系统

在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放在整个大的公共卫生系统中来进行的,从大的“健康”概念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加以整合,大的“健康”概念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因此他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的整个健康工程中去开展。

在公共卫生系统中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单凭借学校的力量,可以借助整个社会的帮助。但这样做似乎又有一些不妥之处:把人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进行整合,其实质是把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进行结合。虽然借助了社区的公众卫生系统,但却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素质的考虑,因为人处于社会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西方这种整合模式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它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考虑。从心理教育层次的角度来讲,应该包括发展性心理教育、预防性心理教育和矫治性心理教育三个层面。发展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主要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是部分学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矫治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是特殊学生,主要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矫治。西方的整合模式只注重了“矫治性心理教育”层面,而忽略了“发展性心理教育”层面。实际上发展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更为广泛,因为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矫治性心理教育只是针对“有问题”和“已经出了问题”的学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

鉴于西方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国就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了整合。在国家出台的教育文件中,都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中来进行表述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199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做,其实质是把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结合起来进行心理教育。这样做有一定的成效,因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极为密切:第一,它们有共同的教育目的。第二,内容上相互交叉。第三,工作方式上密不可分。第四,类似的教育途径。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它们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对于发展性心理教育,与德育可以结合起来开展,但对于矫治性心理教育来说,就不能与德育混为一谈了,因为好多问题并不是品质、思想的问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方法去对待,如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在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严重倾向,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由于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在具体操作中,有的学校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又都有缺陷。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呢?将其与其他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西方把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进行整合,我国把心理素质与社会素质进行整合,那我们不妨从形式上进行探索。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由于心理素质的独特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更为注重与环境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内容的教育具有不同的规律,它既不同于数学等文化素质,也不同于体育等生理素质,其他素质在教育上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不可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教育内容的整合。

人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遗传是我们的教育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更注重环境的作用。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环境,环境又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世界或整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相对小一些的环境。对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特点(高度密集性的学习),他们很少与社会接触,所以他们尤其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影响。

在家校合作条件下,既能够注重个别心理疾病的预防(家庭教育可以一对一);又可以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学校教育的综合性),这样以来就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提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孤军奋战,而是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进程中,都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首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巩固、强化孩子在学校所接受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认识。其次,家庭可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基地”和“检验场所”。再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无疑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资源。此外,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更需要家长给予心理疏导、理解、安慰与支持,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是无法根除的。此外,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流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唱一和”的关系。因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性途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和”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个“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独唱”就绝对谈不上“动听”。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

[2]易凌峰.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3]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54.

[3]宋德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检视[J].教育科学研究,2001,(9).

[4]唐松林.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5]辛勇.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J].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7).

[6]张达红.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G444

A

1674-9324(2014)26-0058-02

本文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年度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性心理道德教育心理素质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调查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