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专业护理体会

2014-08-28崔允凤李华谢伟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测压管尿路插管

崔允凤 李华 谢伟杰

尿流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原理,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和传感器技术来检测尿路各部分压力流率, 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和机制, 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1,2]。而检查过程中专业的护理模式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对297例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其中男262例, 女35例。其中下尿路梗阻159例, 膀胱过度活动22例, 下尿路梗阻合并膀胱过度活动49例, 神经源性膀胱14例, 逼尿肌无收缩12例, 压力性尿失禁25例, 无异常16例。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1~2 h嘱患者饮水1000 ml左右, 待尿意明显后排尿, 行自由尿流率测定。然后在无菌操作下将膀胱测压管置入膀胱, 测定膀胱残余尿。再按国际尿控协会技术规范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

2 护理

2.1 检查前的护理

2.1.1 物品及器械准备 使用加拿大莱博瑞 (Laborie)尿动力学检查仪和专用尿动力学检查管、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手套、尿动力检查包、消毒用物等。并保证仪器性能良好各部分运转正常, 各管道连接正确通畅。检查室清洁、安静、宽敞、温湿度适宜、有布帘遮挡, 为患者提供相对隐私的环境。

2.2.2 患者准备 检查前患者应排空大便, 必要时行通便灌肠或用开塞露通便, 但避免使用泻药, 以免放置直肠测压管时引起便意, 因不适当的收缩肛门及肠痉挛会影响检查结果。泌尿系感染、尿道狭窄、剧烈咳嗽、女患者月经期、有精神疾患及其他不能配合的情况, 均为检查禁忌。检查前停用所有对膀胱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以免影响膀胱的应激性和逼尿肌反射。嘱患者检查前多饮水, 待尿意明显时测定自由尿流率, 排尿量在150~400 ml之间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2.2 检查中的护理 插入膀胱测压管时, 测压管表面可涂适量石蜡油润滑, 插管过程中向患者解释插管时会有不适或疼痛感, 以取得配合,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 尽量避免反复多次插管, 减轻患者的不适。向直肠内(直肠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后患者, 直肠测压管可经近端造口插入约10 cm深, 用胶布固定于造口旁)插入直肠测压管后, 再向气囊内注水, 减少放置时造成患者痛苦。在检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随时简要告知, 使其有心理准备。要随时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以免年老体弱者体力不支, 发生意外。特别是在排尿期由于环境陌生, 个别患者不能正常排尿, 可协助其变换体位, 满足其排尿习惯, 同时安慰患者消除顾虑, 顺利排尿。灌注液体为加入16万U的庆大霉素的500 ml等渗盐水[3],采用热水桶加热至35~40℃, 最佳温度37℃, 避免过低及过高的温度对膀胱测压造成影响[4,5]。

2.3 检查后的护理 检查后嘱患者多饮水, 并告知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尿道口灼热感及轻微肉眼血尿, 可自行缓解,不必惊慌。若发生排尿困难、发热等症状, 应及时诊治。

3 护理体会

检查过程中患者的情绪会影响其排尿情况, 医护人员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强化沟通技巧,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害羞等不良情绪, 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和正常的心理状态。要态度和蔼, 耐心了解患者的症状、紧张的原因, 与其谈心, 认真倾听, 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并向其讲解检查方法及其自身会产生的感受以及检查过程中患者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对不能配合的儿童可让家属陪伴, 并分散注意力, 尽量使患者放松, 这样才能反映真实的排尿情况, 从而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1]金锡御, 宋波.临床尿动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

[2]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

[3]李书华.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专业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24(4):1454-1455.

[4]戚维芳.影响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准确性的因素及护理措施.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12):29-30.

[5]张杏梅.尿流动力学检查150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6(10):6471.

猜你喜欢

测压管尿路插管
密云水库白河主坝测压管监测数据变化分析
昭平台水库大坝测压管水位观测数据分析
黏土坝测压管水位异常原因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岱山水库大坝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