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2014-08-28陶维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生长因子

陶维娜

儿童脑性瘫痪(CP)是一种小儿时期严重致残性疾病,一般采用以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ojta)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作者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瘫,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80例CP患儿,均符合2006年国际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及分型[1],观察组97例,男 57例,女 40例;年龄3~6个月28例,6~12个月31例,>1岁38例。对照组83例,男45例,女38例;年龄3~6个月24例,6~12个月30例>1岁29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以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ojta)为主辅以针灸、推拿、位点注射、理疗、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NGF 18 μg,隔日肌内注射,1支/次,28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显效:运动发育恢复正常,肌张力正常,无异常姿势。好转:运动发育提高,肌张力、异常姿势好转。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评价并记分。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用统计程序包SPLM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P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97例,显效60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94.84%,对照组83例,显效46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79.5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9.80,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 NGF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GMFM评 分 分 别 为:(16.75±3.22)分、(26.11±3.43)分;对照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分别为:(17.61±4.45)分、(22.26±3.12)分。统计学比较,NGF治疗前、后GMFM评分t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过NGF治疗,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低下、癫痫发作及行为异常等。目前,国际上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是神经生理学疗法,如Vojta和Bobath等疗法已取得了一定疗效。NGF广泛存在于动物多种组织中,对损伤的神经有营养及促进再生作用,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有密切关系[2]。NGF主要通过促进神经细胞树状突发生、伸展和维持存活的作用,对损伤的神经起保护和修复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严超英等[3]采用mNGF治疗132例CP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并用NGF治疗,在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粗大运动发育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神经生理疗法,从临床角度说明,神经生长因子有减轻脑性瘫痪患儿的脑损害,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1]Rosenbaum P,Paneth N,Leviton A,et al.A report: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Dev Med Child Neurol,2007,49(2):8-14.

[2]朱奕,王彤.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脑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74-476.

[3]严超英,马丙祥,尚青,等.神经生长因子多中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4):80-83.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生长因子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