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临床治疗

2014-08-28崔喜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持续性心动过速室性

崔喜荣

急性心肌梗死, 实质上就是冠状动脉发生突发性堵塞状况, 心脏血供中断, 造成心肌严重缺血的一种现象[1]。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 在新鲜血栓形成之后, 导致梗死状况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行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 男33例, 女27例;年龄44~81岁, 平均年龄(63.1±7.8)岁;心律失常类型:1例心室颤动, 7例室性早搏或者房性早搏, 9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5例窦性心动过速。

1.2 一般方法 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具体方法:①对于心室自主自律性加速与偶发性室性早搏患者, 因为产生的影响比较轻微,所以可以不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但是需要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②对于心室颤动、持续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一经确诊, 应当及时给予非同步直流电恢复患者的心率。将起始电能量设置为200 J, 观察治疗效果。若是起不到任何治疗效果, 则采用300 J起始电能量, 在给予非同步直流电恢复患者心率的过程中, 行心脏复苏手术。③对于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如无上述症状的患者, 可以不对其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尽量行药物治疗。在10 min以内, 给予150 mg胺碘酮, 静脉注射;然后选取1 mg/min滴注速度, 进行静脉滴注, 滴注6 h之后, 将滴注速度保持在0.5 mg/min, 持续滴注。胺碘酮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尽量不要采用利多卡因。④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主要伴有肺水肿、心绞痛以及低血压等症状, 应当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将初始电能量设定为200 J, 观察治疗效果。若是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改用300 J初始电能量。⑤对于短阵多形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若是其临床症状与心电图接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而QT间期处于正常状态, 应当选取胺碘酮进行治疗。⑥对于非持续性室速、频发室性早搏以及成对室性早搏, 主要选取胺碘酮进行治疗, 也可以不对其进行药物治疗, 但是需要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

1.3 发病机制

1.3.1 因为心肌缺血, 造成心肌细胞出现坏死现象, 导致多种心肌细胞电生理改变, 引起心律失常状况。

1.3.2 发生心力衰竭状况时, 引起心肌缺血, 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1.3.3 发生心肌梗死时, 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状况, 低氧血症、儿茶酚胺增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代谢产物堆积等情况, 间接导致心律失常。

1.3.4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后, 造成全身代谢、心脏组织、植物神经反应出现异常状况, 机体体液因素发生变化, 导致心律失常。

2 结果

本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烦躁不安、出汗、产生频死感、胸骨后或者心前区压榨性剧痛持续30 min以上;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心电图呈现显著变化。

本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对症治疗之后, 38例显效, 占63.3%;21例有效, 占35%;1例无效, 占1.7, 治疗总有效率为98.3%。与张鸣雁[2]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状况, 采取对症治疗方式, 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能够在很大程度避免复发心律失常,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徐爱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29):125-126.

[2]张鸣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79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23):216-217.

猜你喜欢

持续性心动过速室性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思考心电图之16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