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8例复发性高原肺水肿临床分析

2014-08-28纳么机朱菊英朗么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原病劳累肺水肿

纳么机 朱菊英 朗么磋

高原肺水肿是指由低海拔地区到达海拔3000 m以上或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环境导致机体各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院地处3500 m的旅游地区,高原肺水肿是本科常见病,起病急、进展快、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9~42岁不等,游客21例、本地人7例,其中学生10例;进入高原地区4~24 h发病者8例,24~72 h发病者16例,72 h以上发病者4例,均无确切基础病史。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18例,饮酒、劳累者10例。24例均是第2~3次到高原发生高原性肺水肿,4例是由本地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发病。

1.2 环境资料 本组28例病例均发生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的旅游地区。属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平均海拔3500 m,空气中氧含量均为海平面的60%。地貌差异明显,以高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且差异比较大,气候、降水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导致松潘的气候多样且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部分地区湿润多雨、四季分明,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大部地区则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温5.7℃,年中最低气温为-21.1℃,导致大量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病轻重不一,复杂多样。

1.3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发绀18例,合并咯粉红色泡沫痰7例,头痛、烦躁、呕吐12例,出冷汗、肢体冰凉5例。

1.4 体征 体温升高者10例,最高达39.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18例,部分患者脉搏100~140次/min,呼吸>21~30次/min,本组病例血压均正常,双肺可闻及湿啰音25例,合并干鸣5例,仅双肺呼吸音增粗3例。

1.5 辅助检查 血常规18例提示白细胞总数增高,20例中性粒细胞增高,电解质提示7例钾低,肝肾功能均正常,尿常规正常,心电图提示17例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心肌缺血样改变。本组病例胸片提示肺水肿间质期的X线表现主要为肺血管纹理模糊,增多,肺门阴影不清,肺透光度降低,肺小叶间隔增宽。肺泡水肿主要表现为腺泡状致密阴影,呈不规则相互融合的模糊阴影,弥漫分布或局限于一侧或一叶,或从肺门两侧向外扩展逐渐变淡成典型的蝴蝶状阴影。有时可伴少量胸腔积液。

1.6 诊断标准 以上病例依据1996年《我国高原病命名与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确定诊断[1]。

1.7 治疗 ①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耗氧量,减轻心脏。②吸氧并使用酒精湿化瓶,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起到消除泡沫作用,改善低氧血症,时间根据患者情况不等。③氨茶碱0.125~0.25 g加5%葡萄糖10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1~2次/d;④地塞米松5~1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1~2次/d,或者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200 mg加5%葡萄糖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2次/d,短时间使用,平均使用3~5 d。⑤硝酸甘油2.5 mg加5%葡萄糖250 ml,以10滴/min静脉滴注,视血压调整滴速;⑥根据病情可使用呋塞米20 mg静脉推注,日用量最高可达到100 mg。儿童用上述药物均需要按体重计算调整[2]。

2 结果

治疗后,16例痊愈出院,12例好转后自行转到低海拔地区,住院周期1周左右。

3 讨论

久居平原的人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或者高原地区的人进入更高海拔区,由于空气稀薄,氧分压低,受凉、寒冷、劳累等应激状态下对于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带来一系列影响,机体因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静脉瘀血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高原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病死率高[3]。本组28例均是复发病例,有研究提示复发性高原肺水肿患者复发原因考虑如下:①可能与其内皮细胞功能不完善,缺氧时血管收缩因子表达量较高和(或)血管舒张因子表达量过低有关。②可能与免疫遗传有关。③寒冷、过度劳累或上呼吸道感染。均可使人体耗氧量增加,诱发和加重此病,是复发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4]。④高原缺氧使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强,复发性高原肺水肿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关系。

复发性高原肺水肿发病高峰是在进入高原后4~72 h,多在夜间睡眠时发病,可能与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多和低氧血症加重有关。上感、腹泻、抵抗力下降时建议不要进入高海拔地区,等身体状况比较好时再进入高海拔地区,进入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受凉,以防再次发病寒冷、疲劳、上呼吸道感染增加人体耗氧量,诱发和加重此病,本组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18例,占55.26%,寒冷、劳累10例,占35.71%证实了这一点。

总之,对于复发性高原肺水肿患者应该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现场救治,根据个体病情综合治疗。多次反复复发的患者建议采取阶梯分阶段进入高原地区,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冒,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保证睡眠、饮食清淡、戒酒、保暖、避免受寒、逐步增加活动量等预防措施防止再发作。

[1]高原医学杂志编委会.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第三届高原学术讨论会推荐稿).高原医学杂志,1996,6(1):4-6.

[2]徐叔云.临床用药指南.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4.

[3]陈灏珠.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877.

[4]郑必海,周小波,央娜,等.重症急性高原病高原现场治疗的氧疗方法.高原医学杂志,2005,15(4):58-59.

猜你喜欢

高原病劳累肺水肿
跳出摩天轮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珍贵的礼物
西藏高原太阳能供暖“高原病”问题探讨*
应激肽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运动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