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低分子肝素钠的干预作用

2014-08-21孙琳琳刘华子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心导管肝素钠纤溶

张 博 ,孙琳琳 ,刘华子 ,江 珊 ,罗 英

(1.锦州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辽宁锦州 121000;2.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3.天津市西青医院 心内科,天津 300380)

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数量不断增多,血栓栓塞并发症逐渐增多,发生率约为0.6%~2%[1]。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预防RFCA栓塞并发症的方法,国内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建议[2]:涉及左心导管及婴幼儿的右心导管操作,常规使用肝素钠。而成人经静脉系统操作的右心腔消融则不需要用肝素钠抗凝。笔者通过研究RFCA治疗的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反应凝血状态的指标D-二聚体 (DD)的变化,探讨RFCA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机制,并观察RFCA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的防治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9月~2013年10月在锦州市中心医院行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2例,其中房室旁道38例,房室结双径路24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21~73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术前3d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d,至术后3个月;左心导管术前经血管鞘注射肝素钠3000单位,术中每延长1h追加肝素钠1000单位;右心导管者术中不应用肝素;所有患者无血栓及出血性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糖尿病,无长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史。62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32例术后不应用低分子肝素;B组30例术后6h开始予低分子肝素钠,1次/12h,连用 5d。 A 组再分亚组:(1)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分为两亚组;(2)按吸烟、非吸烟分为两亚组。

1.2 观测指标及方法

每例患者于术前(T0),电生理检查(EPS)后(T1),射频放电后即刻(T2),术后 24h(T3),术后3d(T4),术后 7d(T5)6 个时间段采静脉血做血浆D-二聚体(DD)检测。术前、术后抽取肘静脉血,术中抽取股静脉血,每管 2ml,3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层血浆,-7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DD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RFCA的程序变量与DD值采用多元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基线情况比较

表1示,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

2.2 2组患者的DD值比较

2组患者的DD值自EPS至术后3d逐渐升高,术后7d下降至术前水平。术后24h、3d,B组均显著低于 A 组(P<0.05)。

2.3 亚组间DD比较

将A组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分为2组,表3示,2个亚组各时间段D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按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表4示,2个亚组术后3d吸烟组DD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其余各时间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

表 2 2 组患者 DD 动态改变(x-±s,ng/ml)

表3 A组左右心导管亚组DD动态变化(x-±s,ng/ml)

表4 A组吸烟-非吸烟亚组DD动态变化(x-±s,ng/ml)

3 讨论

3.1 RFCA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D-二聚体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3],D-二聚体水平增高,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本研究发现在电生理检查标测及RFCA放电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增高,术后3d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至术后7d恢复术前水平。RFCA引起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的可能机制:(1)穿刺和消融造成心脏和血管内膜损伤致胶原纤维暴露;(2)电生理检查术诱发心动过速时机体应激可激活儿茶酚胺,导致血栓凝血恶烷A2生成增加[4];(3)RFCA放电过程中局部损伤及炎症引起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释放,激活血小板,触发凝血系统等[5];(4)术中导管留置,术后穿刺部位不光滑,压迫止血过重,卧床时间长,使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禁食、紧张而致血液浓缩,黏度增高。

3.2 左、右心导管操作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血栓形成既可发生在低血流量和低压力的静脉系统,又可发生在高流量、高压力的动脉系统。前者血栓成分中纤维蛋白较丰富,后者血栓成分中则以血小板为主[6]。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两亚组中RFCA术后右心导管组与左心导管组各时间段DD值无差异。提示RFCA患者只经右心导管手术也会引起血浆DD增高,其升高程度与左心导管无差异,右心操作同样易致血栓形成,因此无论左、右心导管操作术后同样需要抗凝治疗。A组亚组中吸烟组术后3d DD增高明显高于非吸烟组,提示特别对于吸烟等血栓高危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预处理,术中应用肝素,术后在消融热损伤组织完全修复前,继续抗凝治疗,更加有益。

3.3 RFCA术后低分子肝素的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后,DD值较非用药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术后应用肝素可影响凝血及纤溶系统,降低血栓发生率。有研究表明术中应用肝素钠不足以对RFCA术所致的血凝状态改变产生保护作用,适当的抗凝及抗血小板可以减少RFCA术后潜在的血栓危险[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为减少RFCA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可对经左、右心导管操作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且对吸烟、糖尿病等血栓高危患者术后抗凝尤为重要。鉴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以上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Wazni OM,Rossillo A,Marrouche NF,et al.Embolic events and char formation during pulmonary ve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fibrillation:impact of different anticoagulationg regimens and importances of intracardiac echo imaging[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5,16(6):576-581.

[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81-95.

[3]Dougu N,Takashima S,Sasahara E,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using an algorithm combin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dimer level[J].Eur J Neurol,2008,15:295.

[4]Dorbala S,Cohen AJ,Hutchinson LA,et al.Doe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duce a prethromboticstate?Analysis of coagulation system activation and comparison to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J.J Cardiovasc Eleetrophysiol,1998,11:1152.

[5]Michelucci A,Antonucci E,Conti AA,et al.Electrophysioligic procedures and activation of the hemostatic system[J].Am Heart J,1999,138:128-132.

[6]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

[7]吴再涛,李玲,单其俊.射频消融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肝素的干预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37-39.

猜你喜欢

心导管肝素钠纤溶
多糖类肝素湿品沉淀可保存时长的研究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心导管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内径的对比研究
绵羊血浆法检测肝素钠效价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的研究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