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走龙蛇写广西

2014-08-21彭匈

人事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范成大桂林少数民族

彭匈

古代介绍广西诗文不少。杜甫、韩愈、李商隐、解缙、袁枚等,都留下过脍炙人口的佳句。有没有人写下整整一部专著来介绍八桂山川风物的呢?从宋代的范成大始,便有了这样的著作。

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范成大出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静江府府治就在今天的桂林市。范成大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他的心情与历代南来的官员大不一样。他不把岭南看作乌烟瘴气的穷乡僻壤,故而心中完全没有那种背井离乡的凄凉灰暗。他看到的是桂林迷人的山水,看到的是南国明媚的阳光。大笔一挥,写下了与众不同的“神仙富贵俱何在?且作全家出岭人”的诗句。任职两年间,他不仅遍游桂林山水,写下五十五首诗作,而且开山道,建亭阁,种嘉木,通水系,乃使漓江、阳江与市内湖泊接通,游人乘舟,一日可遍游桂林胜景,成为今天两江四湖之蓝本。见多识广的他,始终坚持“桂山之奇,当为天下第一”。范成大在桂林留下的石刻颇多,伏波山还珠洞中有他的一首七律,其中有“地接三山真迹在,天连合浦宝珠还”句,让人印象深刻。

遗憾的是,范成大主政桂林的时间太短,两年后,他调任四川。在入蜀赴任途中,他不辞劳苦,把广西留给他的美好印象,并依据在各地考察所得的珍贵资料,写成了介绍广西的第一部风物志《桂海虞衡志》。书的内容分为志岩洞、志金石、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等十三篇,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广西的山川形胜、风土人情、乡土特产、八桂奇石,向世人作了一个系统的介绍。

《桂海虞衡志》还是一部让人拿起就放不下的有趣的书。以书中介绍的广西的飞禽走兽为例,他除罗列孔雀、锦鸡、鹧鸪等凡鸟外,也介绍了凤凰,并煞有介事地描绘它的“生活习性”,还好,最后附上一句“此亦异物,然未之见也”。更让人感到有意思的是,他笔下的靖西、德保一带的矮马,名“果下马”,即果树下行走的马,“高不逾三尺”“健而喜行”。还有产自郁林州的“郁林犬”“极高大,垂耳拳尾,与常犬异”,俨然藏獒。当然,范成大也记述了一些荒诞不经的物事。古人自有他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古书乃至正史,都会有志怪述异的篇幅。想今天的读者也不会深怪古人的。

比范成大稍晚在桂林任职的是周去非。他在任期间,深入民间,不耻下问,勤于笔记,积累了大量关于八桂各地的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回应各地亲友询问的方式,写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介绍广西情况的专著《岭外代答》。全书共计十卷,分为地理、边帅、外国、风土、法制、财计、器用、服用、食用、金石、花木、禽兽、虫鱼、古迹、蛮俗、志异等二十门。取材广博,考证严谨。清《四库全书》的编者对周去非的这部著作评价很高,说它不仅写了八桂的风土物产,而且考察了广西的政治、经济、边防、法制诸门,弥补了前人所写岭南志书的不足。

而真正称得上系统介绍广西少数民族风光异俗的“奇书”的,要算明代奇士邝露的《赤雅》。这部集神话、传说、典故、诗词、游记于一身的著作,在岭南乃至中原,都有不小的影响,被誉为明代的《山海经》。邝露的记述之所以更为翔实有趣,因为他遍游广西各地,不遗余力收集素材,包括一些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许多民风民俗的第一手材料。例如他曾探寻过古书记载的鬼门关和伏波将军马援所立铜柱的遗址,有被瑶族女首领聘为书记的传奇经历,故而所记内容比之前面两部著作,更为生动细致。

《赤雅》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记人,中卷写地,下卷写物。其中记述少数民族风情风俗的文字,皆十分灵动鲜活。如他在《瑶人祀典》及《僮官婚嫁》中,对少数民族的发式头饰、服装花饰、婚丧嫁娶、年节礼仪等习俗,都作了详尽描述。至今读来仍栩栩如生。中卷、下卷对广西的秀丽山川,丰盛的物产,都作了详尽的介绍。邝露的《赤雅》许多内容,对于今天的学者研究南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及民间文学而言,可说是弥足珍贵。

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邝露的《赤雅》,这三部介绍广西风光风物的专著,内容丰赡,角度深广,文笔生动,叙述畅达,为宣传广西,介绍广西,使八桂大地雄奇秀丽的风光,万千风韵的民俗,奇特丰盛的物产,早日为世人所知晓,为大众所了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猜你喜欢

范成大桂林少数民族
桂林,美
桂林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