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社要闻

2014-08-21

人事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工伤保险

启动全民参保登记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7月16日召开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说,该计划2014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启动试点,2015年完善方案和措施,将试点扩大到50%左右的地区。

2016年和2017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2018年至2020年,还要结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持续扩面的后续安排。

实施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按照统一部署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其工作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加快合并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制度,并强化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落实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健全异地就医医保结算政策;完善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浮动费率机制;规范生育保险政策,把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计划的具体目标为:基本养老保险每年新增参保2000万人,到2017年底达到9亿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重复参保和漏保并存的矛盾,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17年底分别达到1.8亿人、2.3亿人和2亿人。

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进行参加城乡五项基本社会保险的登记,核查比对相关基本信息,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业务基础数据库,形成每个人唯一的社保标识,并实现全国联网和实时更新。

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搭建职工和城乡居民两个基本制度平台的框架下,加强制度内和制度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和政策衔接,推进社保城乡统筹,维护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引导有条件的参保人员转向可获得更好权益保障的制度。

(来源:新华网)

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

今年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10周年,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获悉,截至2014年5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达到20011万人,工伤保险制度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负责人介绍,自2004年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群从以国有企业职工为主扩大到除国家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类用人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近年来,通过实施“平安计划”,大力推进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参保,推进农民工参保成效显著,已有7220多万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约占已参保人数的36%,基本实现了将有较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都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工作目标。通过全面依法推进事业单位参保,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到2562万人,参保率超过80%。为了解决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伤保障问题,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份结合本地实际,先行出台文件,将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制度。有的地方开展了以促进中小微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有的地方还探索开展了家庭服务企业、网络企业、农村地区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不断完善工伤保险配套规章和政策标准,工伤保险制度日趋完善。同时,不断增强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能力,《条例》实施以来,工伤保险各项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工伤职工的权益得到了较好保障。截至2013年底,有195万名工伤职工享受各类工伤保险待遇。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也正积极稳步推进。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事业编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那么是否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将开始改革?就这两个问题,人民日报记者7月1日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贯彻实施《条例》事关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十分关心,社会高度关注。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条例》某些内容的误读、误传,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上。”这位负责人说。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制度将进一步规范,并且工资水平将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挂钩,进一步体现事业单位特点,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性。

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条例》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事实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这位负责人强调:“《条例》只是对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至于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另行研究确定。”因此,社会上近期出现的认为《条例》实施之日即意味着“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开始变动”“事业单位人员将于7月开始参加社会保险”等说法属于误读、误传。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中央部署,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这和《条例》实施工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条例》自2014年7月1日实施,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实施。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对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地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消除误解,防止恶意炒作,切实维护稳定。

(来源:《人民日报》)

上海启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上海市7月1日起启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解决参保人员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间的制度衔接问题。

按照规定,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符合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申领条件,可将本人曾经参加过的城乡居保转入职工养老保险;不符合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申领条件,可将本人曾经参加的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保。上海市结合实际,对2014年7月1日之前参加过上海市农村养老保险人员的缴费实行了平稳过渡。2014年7月1日前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其缴费由社保机构按上海市原有规定实行一次性折算,予以记录。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申领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如已折算并记录的缴费年限及个人账户储存额,可与职工养老保险账户合并计算。endprint

今年5月1日,上海市开始实施城乡居保制度。上海市在贯彻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同时,还参照同一原则,制定了小城镇社会保险与城乡居保制度衔接的具体办法。小城镇社会保险的参保对象主要是上海市郊区范围内用人单位及其具有本市户籍的从业人员。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山东调整工伤保险3项待遇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日前下发通知,调整用人单位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新标准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这是山东省连续10年上调工伤保险3项待遇。此次调整的范围涵盖2013年12月31日前,享受伤残津贴的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不包括领取养老金的工伤退休人员)、领取生活护理费的工伤职工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供养亲属。

符合条件的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每人每月分别按276元、266元、256元、246元的标准增加。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3个等级,生活护理费的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2013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供养亲属抚恤金方面,配偶每月增加105元;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增加80元,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元。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湖南启动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近日,湖南省启动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等汇聚青年人才智慧的创业项目即将演绎出追梦圆梦的青春乐章。

本次大赛将经过市州预选赛、集中晋级赛、省级总决赛3个阶段,选出130名入围者,为他们提供每人2000元的创业奖励资金,并最终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一、二、三等奖选手,将获得最高20万元的创业资金资助和最高额度为300万元的金融贷款扶持。

此次大赛还将提供平台、资本、技术等资源,为优秀青年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内蒙古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区为1500元,二类区为1400元,三类区为1300元,平均增长幅度12.61%。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从7月1日起执行。

这三类区域的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调整为每小时12.2元、11.4元、10.5元。对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支付的货币工资不能低于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单位应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用人单位需另行支付。凡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新的最低工资标准颁布后,内蒙古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加强对该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三则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放弃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约定无效
工伤保险缴费不实 待遇有争议怎么办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最低工资的真相
国外工资制定机制对我国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绩效工资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的影响
澳门最低工资立法述评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