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探索与思考

2014-08-15王丽丽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毕业生价值观

王丽丽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引言

价值与利益相关,表现为人们在行为评价过程中对意义做出的选择和比较。大学生从昔日的“天之骄子”到今日的“漫山遍野”,各方面的待遇已经形成了巨大落差。当代大学生想要解决就业难题,则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受其社会、家庭、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综合影响。我们从社会现状及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不难探究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真实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数据表明,截至到2014年2月底,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已确定就业单位的人数仅占毕业总人数的43.5%,其中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而跟往年相比需求量仍在萎缩。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数据还表明,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毕业去向及工作并不认同,因此选择深造,而待几年以后投入社会,其就业形势并不见得乐观;而另一部分待业的大学生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大学生就业难题亟待解决[1]。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历史影响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万般为下品,只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自古有之,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知识分子的比例不多,他们作为社会思想意识的中流砥柱,对社会变革起着重要的监督、促进作用,于是奠定了人们心目中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即使到了中国工业社会的初期,知识分子也是国家极为重视的群体。他们推动社会科技和制度的进步与完善,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两个时期知识分子基本可以起到指点江山的作用。

然而到了现代,随着新中国社会制度及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民智开明,高等学府增多,知识分子大批量生产,教学质量与市场需求度却日渐下滑,鉴于市场供求的基本原理,此时的很多知识分子再不是众人瞩目的“天之骄子”,而将转为基层劳动者[2]。

但是由于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仍与过去的知识分子保持一致,加上现代人对利益的切实追求,因此形成了就业现状与心理预期的矛盾。可见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并非要降低,而是要从意识上进行转变和调整。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

(一)没有目标,盲目就业

由于高校专业教育的专一性和局限性,在面对庞杂的社会工作机会时,多数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加上步入社会后经济上的压迫感,在择业时就出现了盲目就业的情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成了多数大学生的首选,这成为缓解现状的有效手段,但是同时加剧了盲目就业的现状,导致工作以后的发展局限,也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二)自我期望值过高

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往往自视甚高。几年的专业学习加上单纯的社会价值期望,容易让他们订立过高的职业要求。然而新增就业岗位远远少于毕业生的数量。许多职业需要从基层做起,必然薪水偏低,工作琐碎。而在大学生眼里,这样的职位待遇不仅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标准,甚至远远低于其他社会劳动者的待遇,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处于待业状态。

(三)大城市就业心理

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往往更吸引年轻人的加入,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却让大学生不屑一顾。人们对大城市的趋之若鹜直接导致大城市人力资源过剩,而中小城市却面临人力资源青黄不接的局面。虽然大城市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成本都偏高,但是优越的物质环境和相对广阔的工作空间仍然让毕业生不断涌入。相反一些中小城市虽然急需规划建设,却陷入人才紧缺的尴尬局面。

四、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

(一)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国家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实施上还不够完善,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使刚毕业的大学生陷入迷茫慌乱的状态。由于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不同地区人事录用有指标和户口的限制;民营、外资企业招聘大学生又被限制了招聘自主权;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异地办理相关手续、缴纳费用的难题;加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缺少系统的互联网信息收集、发布及供求平台。

(二)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自从高校实行大规模扩招后,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高校扩招虽然充盈了数量,普及了民众的高等化教育程度,教学的质量和成果却严重下滑。加上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的设置和调整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甚至学无所用,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很多企业用人门槛较高,用人标准僵化,重学历而轻能力,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想对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导致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

五、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国家政策干预,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鼓励高职院校的发展。一方面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简化就业繁琐程序;一方面进行人力资源疏导,出台鼓励大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的福利政策,疏散人才流动方向;还应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二)高校需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为使大学教育与就业情况衔接紧密,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教育形式上摒弃封闭的教育模式,改为开放状态。在课程布局上,应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同时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在不削弱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

(三)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应从新生开始慢慢渗透。即要让学生明确他们的专业去向及社会就业选择。学校应未雨绸缪,对在校大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适应方向,逐步引导他们设置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应简化置换专业的程序设置,可借鉴国外高校采取第一年了解就读,第二年选择专业的思维方式,使大学生尽快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领域。此外高校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务实的思想意识,更可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反馈,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并及时做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适应将来的职业需求。有条件的高校也可试行与企业联合教育,邀请企业人员讲课,申请在校学生企业实习,打破学校与社会的藩篱,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去向有更系统深入的了解。最后应指导毕业生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做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4]。

(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教育不仅要灌输学生专业知识,教授学生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还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自身价值、社会需求及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清楚的认识。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仅作用于就业,高校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格、气质、世界观与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这些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与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只有在知识构成和精神态度形成良好的协调后,才能互相作用,最终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制度的保障,需要大学生、高校、社会三方的紧密合作。只有国家制度、高校改革、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作用三管齐下,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实现市场供求的合理化,最大程度的创造社会价值。

[1]张建.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6):

[2]胡爱玲.从知识分子的身份流变看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地位[J].求索,2011,(1).

[3]高存福,田兆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

[4]鲁显玉.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毕业生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最“叛逆”的毕业生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