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4-08-15陈家平盛云平

山西农经 2014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升级转型

□陈家平 盛云平

现阶段,国内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对银行业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业务转型、创新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1 顺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催生新需求。从国家“十二五”规划看,到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上升到51.5%,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旧城改造、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城就业等成为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新情况。当前重点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蕴藏着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面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新机遇,迫切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转变已有的经营模式,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各类经济主体的新型资金需求,重新配置金融资源,寻求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新途径。产业升级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并存。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外部经营环境渐行渐远。从过剩行业调整、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消费增长转型等各个方面的金融需求将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及机构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高端”等投向增长的转变。

1.2 应对金融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县域金融竞争加剧增加经营转型压力。近年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出现突破性增长,同时各商业银行纷纷在县一级区域内开设营业网点,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投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也通过推进综合经营,尝试向银行业务渗透,目标对准富裕起来的县域经济市场,加之近期兴起的网络金融对县域经济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展,县域资金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区域、业务品种、资源要素、服务质量等各方面将展开全面竞争,对网点、客户、资金等市场资源的争夺也将愈发激烈。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将长期面临优质客户分流、贷款增长受限、负债不稳定性增加等诸多考验,存、贷、汇等传统业务增长受到渠道分流的巨大挑战,另外,监管约束政策变化、防范规避市场风险的压力日益加大,这都迫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积极研发和推出与资本市场相衔接的产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市场细分,实现对新市场、新业务的有效“对接”。

1.3 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需求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金融改革释放出向纵深推进的信号,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金融市场将引入更多的参与者,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银行业资本准入放宽,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毋庸置疑,“三农”是农村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所在,邮政银行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正在进一步扩展,“一家独大”的农村金融格局将不复存在。随着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产品及服务产生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农村客户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土地流转、休闲农业、农民新区、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隐含着较大的金融商机,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坚守农村阵地、深耕农村市场,创新产品、改善服务,更好的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需求,在差异化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突破。

2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升级面临的难点

2.1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不论是农信社或农村合作银行,还是农村商业银行,体制机制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三会一层”仍然处于理论架构的阶段,各阶层独立履职尚待时日,充分履职面临较大阻力,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作用依然较弱;各下设委员会独立性缺失致使履职不充分,管理架构设置随意性较大、职责不清、界限不明等情况还普遍存在,如:授信与审批职责兼容甚至是岗位兼容等普遍存在。机制建设、经营行为依赖于高层偏好,导致经营粗放、管理粗放的局面难以改观。因此,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体制还是机制,离真正意义上的流程银行还有较大差距。

2.2 信息科技支撑不力

一方面,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在内的信息平台还不够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获取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不足,另一方面,信息共享面临来自各方的阻力,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由于受主体规模限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受到资金、人才等资源限制,难以发挥充分的保障作用。因此,信息科技支撑不力,将极大的阻碍业务转型、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管理增效。

2.3 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在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较为薄弱。从2012年开始,伴随着投资增长的减弱、经济增速的放缓,资产风险加速暴露,至今仍有蔓延扩展之势,市场风险正在向风险防控底线逼近。“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远未深入普及,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等违规现象依然突出,合规风险管理面临严峻考验。由于诱发案件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加之市场风险加剧向银行内部传导,非法集资、民间借贷、外部侵害等案件风险防控任务异常艰巨,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现有风险防控能力还难以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2.4 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仍然存在竞争意识氛围不浓,文化意识相对滞后等问题,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内在冲动仍然不强。新兴产品开发拓展不力,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理财、代理等业务较少的现状尚未改观,未能与高端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无缝对接。产品功能局限性较大,不能适应网络支付等新兴市场需求,如:在网络消费等网上支付平台中基本上找不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链接。盈利空间大幅压缩,盈利空间的压缩是未来银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服务对象、体制定位等独特性,盈利形势更为严峻,主要为:一是监管、税赋政策支持不力;二是地方社会责任较大;三是历次改革累积的历史包袱依然沉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动力的提升不仅要依靠自身的转变,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

3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设想

3.1 强化公司治理,促成体制机制升级

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创新的探讨与摸索,创造条件争取体制改革转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现有体制框架下,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内部机制建设。一是巩固基础,优化环境,推进“三会一层”的有效运行和充分履职;二是细化职能,明确责任,改善条线管理架构,确保前后台严格分离,如、授信与用信的严格隔离,推进各专业委员会独立履职,鼓励“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实现流程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三是按照权责对等,奖惩分明原则强化机制建设,以高层示范效应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切实转变。

3.2 找准自身定位,落实转型升级措施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立足现有阵地,主动应对市场变化,以市场配置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坚守农村阵地,扩大已有的优势,深入实施普惠金融工程,持续推进“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攻坚活动,调整农村网点布局,延伸服务内涵,加大便民服务点和自助银行布设力度,有效发挥农易贷等惠农产品的支农便民作用,以社区银行为目标创新服务产品,更新服务手段;要立足支农支小,紧盯土地流转、休闲农业、农民新区、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投放区域,创新服务,推陈出新,在信贷流程优化、信贷服务便捷等方面进行转型的规范和探索,进一步拉近与现代农民的距离,巩固农村市场地位。

3.3 拓展业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

适应客户多元化需求,推进全员营销,选择优势社区,围绕网购(销)、高消费、电力、教师、公务员等高端群体,开发业务产品,开辟服务渠道,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综合性金融业务转型升级。一是拓宽电子化支付渠道,加大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机、支付宝等电子化产品的营销推广,开通网上消费支付链接,并加强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电子银行结算替代率;二是积极扩展社区银行服务范围,选择合理地段,按照机+人的模式推进社区银行的拓展,调整资源配置,不断扩大社区银行“进社区、进市场”,推动与居民社区、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的金融服务合作。三是尝试移动终端业务,提高竞争力,让开卡业务、转账业务、贷款业务实现异地移动办理,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确保业务安全的基础上予以推进。四是增加理财、中间业务品种,中高端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拓宽业务渠道,增加盈利和发展空间,因此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应积极扩大合作渠道范围,增加理财、中间业务产品,以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居民的理财、支付需求。

3.4 坚持审慎经营,壮大自身实力

专项升级,归根到底是实力问题,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和成本效益管理。一是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健全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有效的内控管理手段,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二是深刻认识实施新监管政策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增强抗风险能力为中心,统筹协调业务结构的合理配比,切实强化资本自我约束,足额提存风险损失准备,大力拓展增收盈利渠道,高度关注流动性风险。三是树立效益核心理念,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风险成本水平,制定完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通过利率浮动幅度凸显自身比较优势和差异化服务水准,严格各项让利决策审批机制,加强财务资源整合管理,不断完善招投标管理等操作规程。四是高度关注经济金融政策变化走势,《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于近日发布,《存款保险条例》正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银行破产条例》也在加紧酝酿之中,现阶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充分评估这些政策法规实施后所带来的影响,及时转变观念,及早调整决策思路,做好准备随时应对。五是保持案件风险防控高压态势,充分认识经济转型期案件风险防控面临的复杂形势,以防范操作风险为重点,全面健全案件风险协调推动、监测预警、责任追究等机制,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加大督查监测力度,严格追责问责,严防案件风险,为促进稳健经营提供坚实保障。

3.5 利用网络优势,加大传统业务与网络金融的融合度

一是建立微信、QQ平台进行网上营销,赢得发展主动权。在充分维护好现有机构网络门户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网络营销团队,建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微信、QQ平台,广泛宣传银行的业务及产品,让有业务需求的客户通过微信、QQ进行网上咨询,扩大银行的业务空间。二是完善网上办贷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结合现有阳光信贷工程,研发更为完善的网上办贷系统,推进网上贷款业务增长。三是尝试使用远程柜员机(VTM),打造智能化网点,扩展ATM服务功能,满足客户开卡、小额转账等非现金业务需求,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与新型网络技术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升级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转型
回暖与升级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