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六产业”破解发展“紧箍咒”

2014-08-15

山西农经 2014年5期
关键词:韩长赋产业化农户

农业要从传统的第一产业涅盘为“第六产业”,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土地信贷抵押、土地规模化经营等制度创新,成为吸引城市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先决条件。一系列围绕土地展开的探索性改革,主要是为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实现规范化经营权流转。

所谓“第六产业”,就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第六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针对日本农业面临的发展窘境,首先提出的概念。其内涵就是“1+2+3”等于6,“1×2×3”也等于6;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农业农村,改变农业发展前景;基本做法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基本趋势是让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

可以说,“第六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农业部数据显示,现在,我国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33万个。其中龙头企业12万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9万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每年户均增收3 000多元。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后将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推进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引领种养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农业“接二连三”,既能接入加工业的“二产”,也能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

“不能让丰收的农产品在田间白白浪费,不能让农民总陷于不得不贱卖的窘境。”韩长赋说,2015年我国将扩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范围和规模,大力发展贮藏、保鲜、分等分级、包装、运销等。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要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培育形成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农民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山西农经》编辑部

猜你喜欢

韩长赋产业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韩长赋: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
韩长赋:感悟“三农”情怀 做到“一懂两爱”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韩长赋: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抓好产业扶贫
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部党组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