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区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

2014-08-15宋承文

山西农经 2014年5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干旱区樟子松

□ 宋承文

樟子松属于常绿乔木类型,并且其具有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较强、材质佳、耐干旱、抗性强以及干形直等多方面的优点,所以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以及发展的一种造林树木种类。另外,樟子松也是我国针对防沙项目进行改造的一种优良树木种类。但是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环境之下,其幼苗的存活率以及保存率,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进一步地探讨干旱地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还需要针对营养土的配置、害虫的防治、消毒处理等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归纳,得出最佳的樟子松育苗技术和育苗的模式。

1 樟子松育苗分析

首先需要针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全面掌控,结合土壤的特点、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深入地探讨当地气候温度等的变化规律。其次则是针对土壤进行配置,将准备好的质地紧密的土壤,进行配置,需要保证土壤的透水性较强,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的功能,土壤当中不能够含有病虫害以及草籽等,使用的土壤应该是森林的腐殖土壤以及苗圃地土等等,按照均匀的比例将土壤进行混合。下一阶段则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害虫的杀灭,使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均匀地将其喷洒在已经拌制完毕的营养土壤之上,保证喷洒的均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则需要使用浓度为5%十的辛硫磷杀灭害虫,待处理完毕之后,使用适量的清水针对土壤的湿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最佳的土壤消毒灭虫。待上述工作完毕之后,使用生根粉进行处理,并且使用营养土使得育苗容器的底部更加密实,将幼苗放置进入容器当中,待土装入幼苗约1/3部位之时,需要轻轻地提取。使得幼苗的根系可以充分的舒展,然后进行按压。一边将土壤压实,一边缓缓地提取幼苗,使得幼苗的根系可以全部进入到土壤当中。而在整个幼苗的装苗环节之中,需要把控好幼苗的湿度,这一点非常的关键,需要尽可能地缩短幼苗根部裸露在外的时间。在进行装苗的过程之中,还需要注意将樟子松的幼苗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排列成行,将四周的土壤压实,在浇水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填土工作,直至土壤填满、充实为止。

2 容器苗田间管理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樟子松育苗的相关技术手段以及装苗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樟子松的相关育苗技术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幼苗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究,重点的分析病虫害防治的方案,旨在减少种植过程当中的不利影响因素,全面地促进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的发展与改进。

首先是浇水工作。幼苗在生长阶段,要防止干旱时幼苗受到损害,浇水至关重要。由于幼苗虽然水分消耗少,但抗旱能力弱,因此在浇水时要掌握少量多次,每隔3d小水浇一次,每天上午10时之前用喷洒的方式喷一次,中午温度高时不能洒水。苗木高生长期对水肥要求逐渐加大,气温也逐渐升高,这时可以灌溉,每隔5d灌溉一次。到秋季苗木生长后期,要适当控制水肥,以增强苗木木质化程度,为越冬做好准备。

其次则是施肥的工作。幼苗期本着多次少施的原则,1m2施尿素4~5g为宜,每次施肥后要及时灌水,并防止化肥沾落在苗子上,造成烧苗。也可施磷酸二氢钾,以2~3g/m2为宜,临近秋季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除草工作也是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当中的一项关键性的环节。使用除草醚结合喷药覆沙进行,喷洒25%的可湿性除草醚2g/m2,每667m2用溶液100kg。病虫害的防治是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当中的一项重要步骤。由于樟子松的床面需要长期的保持湿润状态,所以在这样一个湿润的环境当中细菌容易滋生出来,并且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预防,则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枯病。在实践的育苗过程当中,需要适时的对樟子松育苗区域进行观察,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措施和手段。在幼苗种植之后的10d左右,需要喷洒多菌灵、波尔多液以及敌克松等等溶液,起到杀虫灭菌的效果。另外,针对地上的害虫,也可以直接的喷洒杀虫剂进行及时的防治。最后,针对幼苗越冬的管理,由于在严寒的气候当中可能会对樟子松的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要采用覆土防寒的技术手段,在防寒之前需要进行浇水,在土壤冻结之前轻轻地覆盖上一层土壤,而在第二年的年初也需要及时撤土浇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的技术手段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细致的研究,从实际角度出发深入地探索了樟子松育苗过程当中病虫害的防治以及越冬的管理技术,并且针对装苗的过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改善,对育苗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诸多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施肥、浇水以及除草等重要的工作环节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对药物喷洒对于病虫害防治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施行措施进行了探讨,力求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的增强樟子松种植和育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相关植树造林工作不断进步和稳步前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吴瑞云,郑红波.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的相关特征[J].中国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3~37.

[2]徐晓鸥,陈亚文,吴中虹.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绿色科技,2010(10).

[3]撒文清,魏安智,杨途熙等.陕北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2(2)

[4]李俊强,王伟.丰镇丘陵区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及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7(1)

[5]韩占彪,赵铮,何占东等.坝上高寒地区干旱区的樟子松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8(4)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干旱区樟子松
黑龙江半干旱区饲用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旱涝的变化规律
干旱区影响水面蒸发的气象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