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城市与乡村绿道的差异研究

2014-08-15王月亮

山西农经 2014年5期
关键词:绿道规划生态

□王月亮

沿河谷、山溪等自然走廊和风景道路、沟渠等人工走廊所构成的线型开放空间,就是绿道。它是连接自然保护圣地、历史名胜古迹、公园绿地等于高密度聚集区的开放空间纽带,还包括能供游人和骑车进入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线路。绿道建设源起于1 9世纪末,2 0世纪后期开始兴起,2 1世纪来到中国并风靡一时。绿道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又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而被受青睐。成为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

1 绿道的划分

根据城乡发展的形态,绿道可划分为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两个类别。具备历史文化、休闲游憩和自然生态特征的城市绿道,是在城市区域内依托城市绿地所构成的、连通各类绿地、保护生态环境并有利于市民体育建设和休闲娱乐的线性通道;而依托城市外围的乡村山体、道路、田野和水系等自然景观和开放空间,并能供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迁移的绿色廊道,就是乡村绿道。因为乡村绿道的所在区域一般都有一定面积的农业生产的建设用地,所以农业特征是乡村绿道和城市绿道最显著的差异,这也是区分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最简单的方式。

2 城市与乡村绿道差异比较

2.1 设计方式比较

绿道被系统纳入景观规划和保护,是在上个世纪的9 0年代。经过1 0 0多年的发展,绿道规划已经成长为能提供综合解决策略的规划控制手段,而不单单只是绿色基质中线性廊道的专项规划,这就为绿道在城市发展规划和农村整体生态设计里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2 规划思路比较

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分析研究后得出:绿道分为保护性、机遇性、攻击性和防御性四个规划思路:最大程度保护景观安全格局,绿道内部不随外部变化而变化,就是保护性;因政策变化或实际需要产生的特殊绿道类型,体现为机遇性;在政策干涉和明确规划控制里重组恢复受损绿地,表现的是攻击性;减少土地破碎带来的伤害,保护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建立相互联系的受损绿地,展示的是防御性。因为城市土地规划的复杂、变通等因素,决定了城市绿道都要受周边基础设施的制约,所以上述的四类规划思路都可能同时或部分出现在城市的绿道规划设计中。

而乡村绿道则与之不同,因为破坏小、集中分布且面积大,周围基础设施相对单一,因而在城市绿道中经常出现的机遇性和攻击性,在乡村绿道建设规划中就非常少出现。

2.3 规划方式比较

在土地适应性基础上展开分析的同时,又必须基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之上的方法,是生态规划方式;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更多考虑人们活动的规划,则是人本规划方式。一般情况而言,城市绿道适合采用人本规划方式,乡村绿道则更适合生态规划方式来建设。不同层次和尺度的绿道,其侧重点也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规划过程中更应当秉承灵活处理差异化原则,真正发挥绿道可持续的多功能作用。

2.4 设计方式比较

城市绿道设计与城市交通、城市绿地、城市生活、城市机能的联系都密切相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有绿地,最大发挥生态效益、节约成本,同时通过合理衔接城市生活和机能的互补,减少和机动车之间的互相干扰,在互动的过程中方便市民,极大增添城市的活力,才是城市绿道有机协调规划的中心设计思想。

乡村的绿道设计要处理好乡村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少占用耕地和其他绿地,避免大挖大填,不损害原有自然景观和生态植被,积极保护农村文明,突出地域特征。

3 绿道建设效益比较

绿道建设规划得好,能集中体现多种经济效益。比如提供游憩、生态保护、传承社会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城市和农村在中国社会大背景下的巨大差异,所以城市绿道和农村绿道在建设效益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在生态和经济两个层次上体现。

3.1 生态层次效益比较

城市里目前存在普遍的环境破坏乃至环境恶化的现象,它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对城市绿道的加强建设,才能大力保护了生物的可持续发展,为动物的迁移提供了有效的廊道,令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得以良性循环。

广大乡村因为开发力度较低,因而最为丰富的生物物种得以保存,良好的生态链也得到有效循环。乡村绿道的生态意义就在于此:最大限度保障了野生动植物赖以栖息生存的生态家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通过有效实施乡村绿道的建设,为将来农村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了,也累积了宝贵的经验。

3.2 经济层次效益比较

城市发展涉及面很广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灵魂所在。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必须依赖改善环境把城市形象和品位体现出来。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交通格局,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水平,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大量的投资和观光,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比城市,农村绿道建设必须倚赖科技人才聚集和基础设施改善,因为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必须促进乡村的发展模式从农业主导向农业+服务业并轨的方向转型,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有机发展、和谐统一。

结束语

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因为建设方面需要和要求的不同,以及目前所处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的巨大反差,所形成产生的规划设计方式、规划策略思路和建成后的效益都会存在巨大差异。从规划尺度和城乡二元的思路出发考虑,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更像是两条并列的轨道——互补相交又延伸至同一远方。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绿道转化为城市绿道的可能性不但无法逆转,而且趋势越来越接近。

城市与乡村的绿道建设,为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平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参考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绿道建设上日臻成熟不同,中国在此领域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完全有空间和时间对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建设生态、低碳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做出相应的贡献。

[1]胡剑双,戴菲.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12)

[2]苏开君.浅析城市绿道的生态学意义[J].广东园林,2010(6)

[3]徐文辉.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城市规划,2010(6)

猜你喜欢

绿道规划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