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2014-08-15汪宗田付文怡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

汪宗田,黄 娟,付文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把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作为首要任务,讲清楚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讲清楚实现中国梦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要求,讲清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1]。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两大热点,专家们见仁见智,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十分少见。从中国梦视角探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奋斗目标及其实现条件,将对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人民幸福梦的有机统一。在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应该包括国家层面的生态富强梦、民族层面的生态振兴梦、个人层面的生态幸福梦。

(一)国家的生态富强梦

富强关乎国家前途,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首要目标。长期以来,由于落后主要表现为经济落后,富强主要集中在物质领域,于是经济建设就成为中心任务,发展物质文明就成为必然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经济建设,我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生态贫国,这是对富强片面理解的必然结果。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富强应该包括物质富强、政治富强、精神富强、民生富强和生态富强。只有实现五种富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我国刚刚告别了物质短缺时代,又迎来了生态短缺时代。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之一,生态产品成为我国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生态产品短缺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到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而且直接影响人的生存[3]。胡鞍钢认为:“无论是全国还是各地方,生态资本都是最稀缺的资本,生态产品都是最短缺的产品,生态服务都是最紧缺的服务。”“当中国到2020 年GDP 总量可能是1978 年的42 倍时,中国就不缺GDP,而严重缺乏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生态资产了。”[4]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同落后的生态生产的矛盾是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生产出符合人类本性的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保证满足人民的生态需要[5]。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生态利益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利益,生态财富成为国家最为重要的财富,生态富强成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基础。

(二)民族的生态振兴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和生态支撑,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6]。生态振兴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人类历史发展佐证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生态兴、民族兴,生态亡、民族亡。生态文明将决定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与支柱。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赵凌云认为,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民族复兴的生态约束,才能保证民族复兴的生态空间,才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生态主权。当前,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基点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可以在现有工业文明基础上,通过跨越式发展,抢占生态文明发展制高点和先机。中国可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强国,引领新一轮人类文明转换的潮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反之,如果我们继续沿着传统工业文明道路,而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那么中华民族永远只是个落伍者和追随者,根本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重要契机,走一条以生态文明引领工业文明的新型发展道路。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确保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只有实现绿色崛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的生态复兴之路,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取决于能否适应特定时代的要求,能否响应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和挑战,正是工业文明本身所带来的困境和缺点[8]。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标志着中华民族生态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9]。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在工业文明时代是落伍者又是挨打者,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创新者、引领者。

(三)人民的生态幸福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为了人民的梦想,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幸福。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人民既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地绿、水净,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是人民幸福的基本需求。如果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人民幸福的物质梦;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是人民幸福的精神梦[11];那么吃上放心的食物、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住在优美宜居的环境里,就是人民幸福的生态梦。一直以来,我们误将幸福等同于物质幸福,不仅忽视了人民的精神幸福,而且也忽略了人民的生态幸福。结果是,物质幸福有了极大提高,精神幸福与生态幸福不断下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沐浴上温暖的阳光、吃得上放心的食品,成为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梦想。生态需要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生态幸福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幸福。“建设生态文明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充分提供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的同时,更多提供生态产品。”[12]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是提高生态幸福的重要途径。狭义生态幸福与物质幸福、精神幸福并列,是指人们对所处生态环境满足程度的愉快感受,这是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所要达到的目的;广义生态幸福是将生态幸福融入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中,形成生态物质幸福(即物质幸福建立在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基础上)和生态精神幸福(即具备生态人格并追求绿色生活),这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幸福[13]。

二、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2],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是建成生态小康和生态现代化,实现美丽中国梦,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全面小康就必须成为生态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成为生态现代化[14]。

(一)建成生态小康

生态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对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概念,并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之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由于政府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格外重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呈下降趋势,水环境和城市空气质量也都有所改善,城乡绿化正稳步推进。从2005—2013 年,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逐年提升:2005—2007 年是56.6,2008 年是56.9,2009 年是60.1,2010 年是62.7,2011 年是64.7,2012 年是66.8,2013 年是69.1[15]。尽管如此,我国空气污染依然严重,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和光污染没有根本扭转,建成生态小康任重道远。正如李克强所言:我们要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16]。在未来几年内,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总量要翻两番。相应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将成倍增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冲突最为突出的时期,因而必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构成重大挑战。我们只有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才能到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17]。

(二)建成生态现代化

实现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大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美丽中国梦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实现中国梦,就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民主是政治建设的奋斗目标,文明是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谐是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而美丽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现现代化就是通过五大建设实现富裕中国梦、民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和美丽中国梦。在建设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中,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设计,经历了从“无位”到“有位”,从“副位”到“主位”,从无目标到有目标,从一般性目标到核心目标,最终成为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核心目标的过程[18]154。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奠定生态基础,是其他四大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和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是现代化总布局的灵魂与主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对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中国梦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之梦,这个现代化之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19]中国现代化处在十字路口上,既不能继续走自己的老路,也不能跟着走西方国家的老路,只能独辟蹊径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18]179,即“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12]。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的全面转型,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转向生态文明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生态转型,就是将生态原则贯彻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领域,科技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方面,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生态转型,确保现代化整体转向生态[20]。随着我国生态小康与生态现代化的实现,特别是现代化的成功转型,我们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中国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国梦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是开拓中国生态道路,精神支撑是弘扬中国生态精神,根本动力是凝聚中国生态力量。

(一)开拓中国生态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1]正确的道路引导梦想得以实现,错误的道路导致梦想成为空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开拓中国生态道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道路一起,共同构筑了引领中国梦实现的伟大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而且关系到中国道路能否坚持和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问题。因为中国道路面临的内在困境之一,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压力构成的“极限困境”问题[22]。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面对日益尖锐的生态与经济矛盾,选择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其实质是实现“三生”共赢。但是,我们至今没有走上这条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相反,导致生产发展了、生活也富裕了,但生态恶化了、幸福也下降了。2008年,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23]。学术界对这条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也开始了反思,并开始探索新型发展道路。叶文虎提出:生态、生活、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共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实践准则[24]。这一认识改变了生产与生态的地位,将生态放在了“三生”首位。高如松提出: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25]。这一认识虽然“三生”位置没变,但内涵发生了变化,生活幸福替代了生活富裕。周生贤提出:美丽中国的核心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样一种目标[26]。这一认识将人民幸福放在末位,突出了幸福的目的性、价值型、终极性。这些观点无疑都是对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我们必须从生产优先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转向生态优先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也就是走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生态文明新型发展道路。

(二)弘扬中国生态精神

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生态精神,生态精神就是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共生共荣,从而构成的生态有机系统,其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是各居其位又互相作用、共生互动之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平衡、和谐为其显著特质的精神。中国生态精神蕴含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中华民族精神中拥有丰富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都是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天、地、人统一的天人合一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它尊崇世界万物的生态品格,保持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从而较完善地实现了主客的和谐统一、审美与生活的和谐统一[27]。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赋予鲜明的时代内涵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生态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中国生态精神又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使中华民族站起来,改革创新使中华民族富起来,改革创新必将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1 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生态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措施,探索生态文明中国梦的新路,用改革创新实现生态文明的中国梦。

(三)凝聚中国生态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生态力量。

首先,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凝聚中国生态力量,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他们既是生态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生态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力量。美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凝聚起无穷的中国生态力量,完成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实现美丽中国梦。

其次,凝聚中国生态力量,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依靠力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只有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中国生态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支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重要性,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28]。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将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并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9]江泽民提出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新任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正是由于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放在首要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使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29]

第三,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美丽中国梦。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信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集中正确的意见,再依靠人民群众贯彻到实践中去,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真正做到美丽中国梦为了人民、美丽中国梦依靠人民、美丽中国梦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人民的生态创新精神,才能凝聚中国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强大的动力,美丽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1]刘奇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理论支持[J].求是,2013(11).

[2]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J].党建,2013(4).

[3]尹伟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J].瞭望新闻周刊,2007(10).

[4]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74 -178.

[5]刘思华.保证生态需要应当放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首位[J].当代财经,2005(6).

[6]杨宜勇,谭永生.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3).

[7]赵凌云.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复兴[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

[8]齐 晔,蔡 琴.中华文明的生态复兴:兼论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6).

[9]王如松.中华民族生态振兴的转折点——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有感[J].前进论坛,2013(2).

[1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 人民日报,2012 -11 -16.

[11]王英梅,王晋京.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3:108 -109.

[12]李克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1).

[13]黄 娟,李枥霖. 生态幸福及其实现途径[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4).

[14]张云飞.生态文明:中国现代化的生态之路[J].理论视野,2008(1).

[15]鄂 璠.四成人担心大面积水污染[J].小康,2013(5).

[16]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J]. 环境保护,2012(1).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

[18]胡鞍钢. 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9]李君如.文明梦想:中国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J]. 中国企业家,2008(14).

[20]张云飞.生态文明:中国现代化的生态之路[J].理论视野,2008(10).

[2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 xj. xinhuanet. com/2012 - 11/19/c _113722546.htm.

[22]欧阳康,等.中国道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93.

[23]胡锦涛在2008 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讲话[EB/OL].http://news. 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8 - 04/12/content_7966434.htm.

[24]叶文虎.坚持“三生”共赢建设小康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5]王如松.“美丽中国”新转折[J].人民论坛,2012(11 下).

[26]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参加党的十八大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实录[J].环境经济,2012(12).

[27]赖华先.中国文象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精神[J]. 鄱阳湖学刊,2012(6).

[28]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29]肖贵清.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J]. 思想理论教育,2013(6).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