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里县道地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8-15马周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铁锁白芨木里

□马周华

木里县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以川续断、党参、大黄、黄精、秦艽、重楼、贝母、大小白芨、金铁锁、冬虫夏草为主的中药材分布于广大林区和牧区。近年来,由于对野生药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私挖滥采,野生药材资源面临枯竭之危,部分野生药材面临灭绝之灾。我县每年野生中药材产量在100 t左右,并呈下降趋势。面对越来越少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不少农牧民开始小规模人工驯化栽培经济价值高的野生中药材。这种野生驯化栽培地道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未来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生产现状

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枯竭和市场对道地中药材消费需求的增加,道地中药材市场价格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新形势的发展,我县在中药材产业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除引进外地大众药材进行新品种实验示范和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外,还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本地野生中药材人工驯化栽培工作,走大众药材(如党参)规模化生产和道地药材如(大白芨、重楼、金铁锁为主)高端产品精细发展两条路子。近年来,发展标准化党参种植基地近1000亩,亩产量120kg左右;人工栽培道地药材大白芨、重楼、金铁锁在100亩左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道地药材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二、主要问题

1.面积小,规模小 目前,我县道地药材人工种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全县种植大白芨、重楼、金铁锁3种名贵药材面积仅100亩左右,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7%,仅在西秋乡、克尔乡、李子坪乡和乔瓦镇有零星分布。种植面积小,规模小,基本还停留在农户和本地药材生产企业自发试种阶段。种植面积最大的一般也不超过10亩,最少的就0.1亩左右。

2.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重楼亩用150kg左右的种芽,每亩种苗投资在2.6万元左右,加上遮阳网、肥料、药剂等生产资料,每亩大约需要3万元投资,一般生产周期需5年时间;金铁锁亩用种子在1~2kg,种子市场价3500元/kg,亩投资种子费3500~7000元,加上其它生产资料费,每亩投资在5000~8000元之间,直播的种苗在2年后才可采收种子,产生经济效益,一般生长周期在3~4年时间;大白芨亩用种量在1.2~1.5万株,种芽一般1.0元/株,亩投资1.2~1.5万元,加上其它生产资料费,每亩投资在1.5~1.8万元,一般生产周期3年时间。

3.技术高,推广难 近年来,我县开展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对道地野生中药材人工驯化种植技术水平还处于摸索阶段。道地药材生产需要精细整地,施足农家肥和有机肥,种苗、种子、肥料和土地在播种前需进行消毒灭菌,在药材幼苗期管理中的除草培苗及适当遮阴上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失败。另外,在人力和物力上投入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农村青壮年绝大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较为缺乏,再加上我县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长期广种薄收的粗放农业生产习惯,造成很多农民想种却不敢种,有怕失败的畏惧心理。

4.宣传少,服务不到位 我县开始引导农户从事野生中药材人工驯化栽培工作才刚起步,这也是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次重大革新,广大药农对政策扶持了解不多。目前对此在电视等媒体上宣传力度不够,示范点的辐射带动面小,除了西秋乡、克尔乡、李子坪乡和乔瓦镇有零星示范点外,其它25个乡镇尚未建立示范点。我县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培养了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县科协等单位为主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但面对幅员超过13000 km2的大县,服务29个乡镇,9个国营牧场的药农,现有技术人员相对就很短缺。

5.投入少,见效慢 目前,木里县道地药材种植面积仅仅100亩左右,农户很多都是抱着试种的心态,农家肥和有机肥施用不足,专用肥施用几乎为零。以大白芨、重楼、金铁锁为主的3种地道药材在种子或种苗上就是很大一笔投资。由于农民能投资的资金很有限,在加上这几个品种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投资高,回报慢,农民就放不开手脚大力发展。

三、发展优势

1.环境优越 木里县属亚热带气候区,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全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冬暖干燥,夏凉润湿,四季无明显区别。随地势高低不同,形成气候的主体分布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地势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差异大,海拔高低悬殊极大,坡向、谷向多变,森林覆盖面积大,光、热、水、湿条件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重新分布,形成了垂直气候显著,干湿分明,雨季集中,四季变化不明显的气候特点,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自然资源优势。区内所产的中药材大多出身洁净,质地优良,堪称绿色药材。

2.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 我县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素有“药材王国”之美誉。据资源普查,全县野生中药材达102科,885种,国家指定的24种二类药材中,木里就有12种以上。盛产野生名贵中药材如贝母、虫草、重楼、雪莲花、黄精、芹艽、金铁锁、白芨等知名药材。

3.生产面积优势 木里县幅员面积13252 km2,森林面积62万公顷,耕地面积22万亩,核桃经果林地40多万亩。除了耕地和经果林地大部分可以进行道地药材种植外,部分森林下也可以进行重楼中药材的种植生产。保守估计,我县适宜进行道地药材种植生产的土地和林地在50万亩以上。

4.资金技术优势 木里县确立了以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政府每年都加大对道地药材生产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农户和企业发展壮大道地药材产业之路。自2010年四川省委确立全省对口扶持援助32个藏区县的政策以来,木里县在攀枝花的资金和人才智力对口支持下,开展实施“木里县中草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再加上四川省农科院对口支援木里,选派优秀技术干部到木里挂职,并签订了院县中药材研究推广合作协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本地财政的支持和对口援建单位的帮扶,在资金和技术上为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发展思路和对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规范生产、规模经营”的原则,推进道地中药材种植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和服务、加工、销售一体化,努力把道地中药材产业建设发展成为带动木里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1.加大政策扶持,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变自发种植为积极引导,变盲目生产为对接市场,变零星种植为规模生产,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掌握主动。针对道地中药材产业的特殊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协调、解决道地中药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及本地的宣传栏、电子屏幕、黑板报等,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全县上下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制定一系优惠扶持政策,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引进中药材生产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或是“公司+基地+农户”等合作方式,扶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2.实施规模化生产,形成产业化模式 道地中药材种植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分散生产的小农经济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所以要进行规模化种植,以规模出效益,形成多个种植基地或是一个乡一个种植基地。依托药材生产企业、中药饮片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或订单种植的模式,逐步形成中药才种植规模化,从而完成初级产品增值。

3.加强技术培训,确保道地药材优质高产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业务部门为依托,组织药农培训和出去实地考察学习,努力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确保增收增效。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将专业种植纳入重点扶持发展对象,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帮扶,带动种植技术的推广。

4.抓龙头带基地,推动道地药材产业发展 争取做到每年有专项资金投入道地药材产业建设中,资金的投入用于科技创新、技术指导和信息反馈;利用县中药材产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拓道地中药材市场,形成产、供、销全面发展的模式。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进行发展,推动产业的形成,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引进和创办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才能争取资金扶持,才能延长产业链。减少产业生产的盲目性、增强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带动农户更大规模地发展药材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形成道地药材产业。

5.树立品牌意识,发展道地药材 要使“道地药材”做到真正的独具特色,必须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好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加强宣传包装,培育发展出优质的“道地药材”品种来。利用我县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的经济价值高的道地中药材,如大白芨、重楼、金铁锁等名贵药材,形成木里道地药材的品牌和产业效益。

(通联: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农牧局 615800)

猜你喜欢

铁锁白芨木里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以沙为墨指尖画梦
生态木里 绿色未来
防火保安全我们在行动木里县第一国有林场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正月十五夜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铁棒和钥匙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