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威远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DE对策

2014-08-15兰书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技站农业局农技

□兰书明 张 陈

近年来,威远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组织和带领全县农业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全县“建设工业强县、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威远”的总体目标,以确保我县农业大县地位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地位不动摇为工作重点,切实推进各项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我县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情况

1.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情况 县委编办批准县农业局设直属事业单位15个(不含局办、计财、人事政工等内设机构),总编制102人,实有在岗人数94人,其中:大专以上毕业70人,占74.47%;高中级技术职称64人,占68.09%。

近年来,县农业局强抓内部管理,在制度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监管、继续教育、目标考核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干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获得了可喜成绩,我县被列为国家粮食大县、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布局县、国家蔬菜产业基地县、国家优质油菜基地县、国家优质大豆基地县、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核心县、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县,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政府“丰收杯”等荣誉,提升了威远农业的地位。

2.镇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情况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各镇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在“中心”内明确了农技岗位,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由镇政府管理;2010年农机职能划入农业局后,农机岗位归在“中心”内。2012年国家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县委编办 [2012]19号文件明确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加挂“镇农技推广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的牌子,人、财、物实行双重管理,以镇管为主。2012年3月统计,全县镇农业服务中心共有编制248个,实有在编人数197人,其中农技岗位的120人,占60.91%;具有农业专业技术职称89人(高级农艺师仅4人、农艺师50人),占45.18%;非农专业102人,占51.78%,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7人,占23.86%,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08人,占54.82%。

二、农技推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技术走基层成效明显 县农业局每年派出100名农业科技人员(其中县60名、镇40名),深入农村、基地、经营主体开展“技术走基层”活动。每名农业科技人员负责一个村、联系一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开展“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推进“六良”(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带动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全年全程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速落地与推广。

2013年,县农技站指导鲜食玉米三季种植3.85万亩,县经作站指导大棚蔬菜标准化种植,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农业科技培训效果好

(1)分层次培训农技推广人员 2013年,依托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组织133名县镇农技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提升了我县基层农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2)新型农民培训 一是利用工程项目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截止2013年,利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培训新型农民3030人,其中机防手68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8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420人,沼气工640人,农产品加工300人,农机具维护260人,农村建筑工匠50人,小麦、水稻、大头菜、白萝卜高产栽培600人。二是农闲季节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为大力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我县还利用农闲季节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并作为民生工程项目进行目标考核。据统计,2013年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01 491人次,新型农民培训10962人,印发《威远农技》等技术资料26万余份。

3.科技成果应用效果突出 充分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切实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应用工作。在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水果、蔬菜等种植模式方面开展了新品种对比、水稻直播栽秧、机插秧、全程覆膜栽秧、集中育苗、鲜食玉米三季种植、机械化耕播收、苦瓜嫁接苗示范、蔬菜无土基质育苗技术、脱毒柠檬苗的引进和推广、“麦-玉-豆”新三熟高产等试验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013年,我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3%,优良品种增产率达到15.1%,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覆盖率达到87.4%,新技术新模式增产率达到8.4%,建立粮油高产示范区8.18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92%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31.2万亩。

4.现代农业产业强县建设成效显著我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确保粮食面积、选择优良品种、落实最佳播期等技术推广为抓手,努力确保粮食安全。2013年,我县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全县建立粮油高产示范区8.18万亩,建成设施蔬菜、大头菜、香葱、七星椒、白萝卜5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建成1个万亩茶叶基地。

5.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来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品种、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服务,有效地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了周萝卜、西红柿、黄瓜、红薯、辣椒、苦瓜、茄子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指导、帮助农业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全县现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个,产品9个,绿色食品5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3个,通过建基地、树品牌,为广大市民的农产品消费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源头保障。

6.农机安全和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做好农机安全监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基本方针,深化“一岗双责”,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活动,严厉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超载、酒后驾驶、违章搭人、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全县的农机安全生产。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县农机监理站被评为全省农机监理红旗站,今年正申报省级农机安全示范县。

二是积极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2013年,全县春耕推广使用农机具达8万余台次,检修农机具7万余台次,更新改造维修提灌机械956台次,维修农村机电提灌站500余座。

三、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全县农技推广体系还不科学一是镇级推广体系不统一。镇级畜牧、林业系统的人、财、物由县级主管部门管理,而农技、水产系统以镇管为主,许多推广工作无法全面实施;二是镇级农技体系很薄弱。各镇只是在农业服务中心加挂了“镇农技推广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的牌子,但并未增加编制和人员;三是岗位设置少,占编不在岗的情况突出。各镇在农业服务中心内只明确了几个农技岗位,但占编不在岗的现象突出,部分镇只有1个实际从事农技工作,或由其它部门人员代管农技工作。全县镇级农业服务中心实有在编人数197人,直接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不足50人,不足25%,从而削弱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力量,影响到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办公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2012年,县农业局争取到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对17个镇农技站进行建设,集中采购了一批设备,但在业务用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整个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一是建设性质有所改变。2011年,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申报全县20个镇新建农技站业务用房,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镇改建,改变了建设性质;二是资金缺口大。按照项目要求,各镇农技站业务用房建设面积200m2以上,总投资18万元,但现仅有中央资金13万元,资金缺口大;三是项目未全覆盖,还有3个镇的办公条件无法得到改善。

3.农技推广工作经费缺口大 近年来,国家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省、市、县配套的资金难以落实,许多公益性的推广工作难以独立实施,只能在有关项目的推动下完成部分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议和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建议认真贯彻执行2007年省政府关于农技服务体系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将镇农技服务体系的人、财、物三权划归县农业局管理,建立岗位责任、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因条块分割造成的管人和管事分离的问题,充分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主导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预计今年底畜牧、水产合并到农业局后,对各镇的农技推广结构更应该实行统一管理。

2.改善办公条件,解决有地点办事的问题 一是加快17个镇农技站业务用房建设进度,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庆卫、两河、碗厂三镇农技站纳入建设范围,做到全覆盖。

3.增加财政投入,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基层农技人员是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扎根农村多年,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的队伍,建议各级财政增加投入,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增加科技推广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为威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联:①四川省威远县界牌镇农业服务中心 642466 ②威远县农业科技站)

猜你喜欢

农技站农业局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微观三农
龙城神话
——柳州农业巡礼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非“小题大作”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贴心服务只为民
湖南省首批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