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隆昌县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DE思考

2014-08-15潘俊江范琼勇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合优质稻田块

□王 音 程 颜 潘俊江 范琼勇

地处川东南丘区的隆昌县现有耕地近40万亩,其中,田31万亩,属典型的田多土少地区。为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近几年,隆昌县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在部分乡镇集中成片实施了以完善配套“三网”(田网、路网、渠网)、大力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地力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和农业综合能力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业主和农民专合社组织带动、农户参与的办法,积极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通过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优质稻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升,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集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生产技术、现代经营理念和方式的万亩优质稻产业示范基地。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优质稻产业,提高优质稻产业总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打造隆昌米业品牌,推动全县优质稻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根据隆昌县近几年的实践和部分调查结果,就如何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探讨如下。

一、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应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

现代优质稻产业必须打破单一建设模式,应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因此,现代优质稻产业规划区的相关农业项目要以建成现代优质稻产业基地为前提,核心区公路沿线必须建成现代优质稻产业示范带,已建农业项目区要按照现代农业围绕隆昌县旅游环线发展的目标进行完善和补建,逐步形成现代优质稻产业的品牌化、规模化、精细化、现代化、旅游化,加快实现现代产业有特点、农业观光有亮点、农民增收有增长点的最终目的。

二、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应与高标准农田改造相结合

现代优质稻产业区域必须能水能旱、能排能灌、能机能行,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因此,现代优质稻产业区域的农田必须要经高标准改造,达到“田网、路网、渠网”配套。在高标准农田改造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视地形、地貌和位置确定每块高标准农田面积,每块田必须要有十字沟和四边沟,并沟沟相通,保证迅速排干外来水源,达到水稻能适时排水晒田、秋冬季作物能适时排水早播和不渍水、一季变两季以上的效果;二是按照水稻生育期间关水深度不超过0.1m的高产技术要求,并利于上下田作业,砖砌化田埂高度以0.2~0.3m为宜。田埂修砌时,视情况从硬底层开始,采用现浇水泥砂浆的方式砌筑地埂,地埂修建后用泥浆及时回填和踩踏,解决地埂漏水和渗水问题;三是为确保水稻机械化中小苗栽插质量,田块平整的高低落差应控制在0.1m以内,并在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田块平整,确保田块平整度;四是田型调整后,应普遍采取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培肥地力,加快地力的恢复和提高田块地力平衡度;五是每片区必须要有2.4m宽的机械作业道,每块田块要有机械下道处,利于机械化作业。为保证生产安全,机械下道处应做成扇形,机械作业道和人行便道交叉处应有一定弧度;六是按生产需要,因地制宜修建一定的囤水田,解决秋冬季育苗和水稻苗期灌溉用水;七是在组织村民进行“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改造时,要对农业政策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农户自觉接受田块打乱的现实,并自觉参与、监督、维护农田改造前后的各种配套措施的落实。

三、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应与土地流转、建立专合组织相结合

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必须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因此,要正确引导农户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适度土地流转,积极培育种植规模30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种植规模100~300亩的大业主,支持鼓励种植规模50~100亩的中小业主,广泛倡导种植规模10~50亩的种植大户,努力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进一步明确现代优质稻产业经营主体是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业主和种植户,经营方式是政府引导、专合组织带动、业主和农户参与。

引导业主和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实现业主、农户与企业、市场的有效对接。但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全县要逐步培育一个万亩以上种植规模,50~100个社员和业主,具有生产、加工、销售能力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和带动现代优质稻产业的发展。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要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和烘干设备,修建仓储和加工设施,建立收购和销售网络,并向社员和业主提供机械化服务和协调农业机械的使用,收购、加工和销售农产品。二是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与农户、社员和业主签订订单种植协议或合同,做好技术培训,在统一品种、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供应与使用的前提下,指导社员和业主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种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优质稻谷收购价格至少应高于普通稻谷价格20%以上。业主或社员必须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总产量60%以上的产品。

四、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应与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相结合

现代优质稻产业要依托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的集成和推广应用,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统一种植模式、确保一个片区一个产业的形成。目前,应推广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稻-油”、“稻-肥”种植模式,积极示范“稻-菜”种植模式,暂不宜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虾等种植模式,确保优质稻产业集中成片,形成规模;二是统一技术规程。必须统一品种、统一播栽收、统一施肥种类和标准、统一病虫防治等,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利于栽培管理,确保生产出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农产品;三是要积极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示范,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贡献率;四是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促进持续增产增收。

五、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应与全程机械化作业相结合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建立的现代优质稻产业基地,适宜机械化作业,必须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种植效率和效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按一定比例的面积配置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机动喷雾器、烘干设备、仓储设施和机械化集中育秧工厂或集中育秧场,应大力支持业主购置中小型机械。为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统一组织和协调各业主和社员对农业机械的使用。

六、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应与品牌营销相结合

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必须打造优质品牌,才能提高产业效益。因此,要努力扶持壮大综合性专合组织,积极组织和协调专合组织打造优质品牌,促进稻谷加工和销售。在品牌营销上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培育综合性专合组织。综合专合组织应有一个年加工销售能力3~5万吨以上的稻谷加工企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二是树立品牌。原则上1个品种由1个加工企业打造一个品牌,全县打造1~3个优质稻品牌;三是农业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和协调综合性专合组织创新营销机制,完善营销网络,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机制。

七、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应与建立健全优惠政策相结合

发展现代优质稻产业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农项目和涉农项目提供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补助原则上要优先考虑安排、提供给现代优质稻产业基地;二是专合组织或大业主经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意购置的农业机械,在享受国家有关农机购置补贴后,应由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按剩余金额的一定比例,再进行一次性奖励或补贴;三是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业主和种植大户应按有关要求享受国家种粮补贴和奖励,其中,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应严格按土地流转协议或合同执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应按相关规定享受税收、金融、用地、用气、用水、用电、用油等惠农政策;四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加工企业在品牌打造成功后,并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应由有关部门进行表彰奖励或补助。

(通联:四川省隆昌县农业局642150)

猜你喜欢

专合优质稻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党支部+专合社” 果农致富有奔头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研究与思考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四川省广汉市黍鑫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粮食专合社联合社 搭建行业沟通协调平台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专合社党建大有可为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