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生理障碍与生长异常的症状及原因

2014-08-15□李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衣剂遗传性矮化

□李 敏

一、症状及发生原因

1.红叶苗 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土壤紧实时,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幼苗代谢缓慢,叶片因叶绿素减少而发红。品种间有差异。温度回升后多能缓解。

2.黄叶苗

(1)症状 幼苗叶色淡绿,然后逐渐变黄,叶片细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

(2)原因 影响玉米生长的障碍因素均会造成幼苗生长不良。如种子不饱满,禾苗不壮;播种过深,出苗弱;密度过大,妨碍生育;水渍苗,特别是低洼地块,排水不良;土壤缺肥;除草剂使用不合理;受到病虫危害以及灌溉水受污染等。

3.花叶苗

(1)症状 叶片上有黄绿或黄白相间的条纹,或黄绿斑驳。

(2)原因 因矮花叶病、地下害虫为害、缺素症、遗传性条纹病等导致。

4.肥害

(1)症状 过多的可溶性氮、钾等肥料接近种子时,会抑制种子发芽或致出苗不齐、缺苗、生长缓慢、根系变褐、幼苗矮化、叶色变黄,甚至逐步枯死。轻度叶面肥害发生时,叶片边沿褪绿变黄或变白枯死,叶面皱缩;严重时,叶面出现失水褪绿斑,并很快干枯。肥料落入新叶中会烧伤生长点和叶片。

(2)原因 施用化肥过量或施肥种类、方法不当以及施用劣质化肥导致植株生理或形态失常。干旱天气根系生长缓慢、吸水受限时更易发生肥害。发生肥害后要及时大水漫灌。

5.僵化苗

(1)症状 苗龄长而苗体小,地上部颜色较深,暗淡无光,硬脆无韧性,根系老化,发棵慢。

(2)原因 土壤板结;化肥用量过大,种、肥隔离不足;播后土壤干旱;地温低。

(3)措施 及时中耕,提高地温;叶面喷肥,促其快速恢复;治盐碱;底肥不施氯化钾等含氯肥料。

6.分蘖

(1)症状 出苗至拔节阶段,玉米植株基部节上的腋芽长出多个侧枝,称为分蘖。

(2)原因 品种特性;苗期低温、干旱;群体密度过小;施肥过多;玉米粗缩病、霜霉病、疯顶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引起。

7.遗传性病害 有一类因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病害称为遗传性病害。病斑上分离不到病原菌,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如遗传性条纹病、遗传性斑点病、白化苗、黄绿苗、子粒丝裂病、子粒爆裂病和生理性红叶病等。

8.玉米植株畸形 主要表现为矮化、丛生、器官变态、卷叶、徒长、肿瘤等,主要由病虫害或除草剂药害造成。

北方春玉米区,苗期田间病害以苗枯病(根腐病)为主,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且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腐烂死亡。苗枯病发生与种子带菌相关,且小粒玉米种子相对较重,严重地块甚至毁种。同时,春季低温多雨年份、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较重、重氮肥、少磷钾肥地块相对较重;播种过深,导致出苗期延长,也相对严重。害虫以地下害虫为主,包括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表害虫有旋心虫、叶甲。玉米矮化病(异常苗)及花白苗、红叶病及丝黑穗病也时有发生。

二、防病措施

种衣剂包衣是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的最佳办法,种衣剂中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杀菌杀虫剂,包衣种子播入土壤后,在种子周围的土壤环境中形成药环境,地下害虫趋向种子时,即触杀死亡。福美双和戊唑醇等是防治种传及土传病害的有效药剂,玉米苗枯病和丝黑穗病都是在芽期侵染,尤其在玉米3叶期前为病原菌侵染高峰期,福美双和戊唑醇等药剂能抑制其侵染,减轻病害的发生。含克百威的复合种衣剂(克百威含量70%以上)可防矮化病。前茬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来年春起垄时,亦可以随粪肥撒施毒土,浓度配比可以根据害虫发生轻重自行调配。对于出土幼苗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以采取农药灌根处理。通过增施磷、钾肥亦可减轻苗病的发生。建议在沙壤土上使用种衣剂要用低限用量,在粘土上用高限用量,同时要针对气温及土壤墒情合理使用,使其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通联: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 131300)

猜你喜欢

衣剂遗传性矮化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冀西北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
矮化盆栽菊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