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华山旅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8-15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九华山景区旅游

张 翼

(池州市委党校,安徽 池州 247100)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是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列入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景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由11大景区组成。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的佛教文化,九华山发展旅游经济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旅游经济是九华山的支柱。近年来,九华山风景区的旅游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景区旅游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17,93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671,84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02%;旅游接待人数从2001年的50.45万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615.68万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25.54%,得益于2002年省政府关于《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颁布设施。2014年九华山旅游发展又迎来了重大政策利好,九华山被认定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核心区,201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九华山旅游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面对政策利好,更需要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相对于九华山旅游良好的态势,在旅游管理模式上相对滞后,长期处于沿用老模式和机械效仿外地模式局面;在旅游管理规律的研究方面处于停滞状态,因为九华山管理委员会由原九华乡升格而来,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地域狭小,科研机构不健全。然而面对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竞争的加剧,加大对九华山旅游经济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特别是对打破九华山旅游经济制约瓶颈方法的研究更是当务之急。

1 九华山旅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1 系统性、操作性强的总体发展规划缺位

旅游发展规划是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决策和调控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前九华山尚无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现有制定的部门规划缺乏科学论证,因此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此类规划甚至成为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的工具。

1.2 管理体制、机制矛盾

1.2.1 行政区划分割 九华山所在的九华乡原隶属于池州市青阳县,随着九华山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区域优势凸现,于2001年由池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单划出来成立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九华山自然风光引人入胜,“九华十景”最为著名,由于行政区的划分,其中九华山后山的九子岩景区、莲峰云海景区、九华山大前门的五溪山色景区任保留在青阳县境内,这样九华山景区整体规划、开发、推介需要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与青阳县人民政府协同完成,因此增加了时间和行政成本,至今,两地旅游经济发展还缺乏良好的整体效应和联动效应。

1.2.2 管理部门分割,各自为政 旅游经济发展工作千头万绪,与其它行业关联度高,需要政府多部门协调管理。九华山旅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领导、多部门管理现象,产生“九龙治水”效应,有利益群而争之,强调部门利益;有了困难、出了问题,造成重复建设、过度开发、破坏资源环境,相互推诿。从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甚至影响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

1.3 景区发展内部制约因素

1.3.1 消费结构欠合理,旅游产品定位低 旅游消费结构可以反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能直观地体现旅游业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而检验整个旅游业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旅游经济效益是否理想[3]。目前九华山推出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多定位在观光、礼佛为主,辅以购物等,对佛教文化资源、灵山秀水环境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佛教文化中禅宗文化、修身文化博大精深,停留在少量佛教信徒、居士驻寺修行,缺少把佛教文化转化成普及性的休闲文化产品;九华山可谓一时一景、移步换景,目前尚未开发成摄影爱好者、美术爱好者规模性采风基地。游客来去匆匆,驻留时间短,造成绝大部分游客九华山一日游现象,从而制约了九华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1.3.2 旅游景点过于集中,发展不平衡 九华山景区120平方公里,11大景区,景点星罗棋布,主要景点66个。但推介给游客和变游客所熟悉的大约是九华街景区、天台景区、百岁宫景区和花台景区,景点多集中在祇园寺、百岁宫、肉身宝殿、天台、凤凰松和花台等处,景点、景区冷热不匀,甚至有的景点人迹罕至,乃至遗忘。特别是九华街景区既有祇园禅寺、肉身宝殿、化城寺等重要拜佛寺院,也是山上游客集散地,旅游商品、餐饮服务聚集区,人流攒动,交通压力大,环境污染重。相反在九华山闵园景区,它是尼庵的聚集区,也是九华山原居民聚集区,拥有九华山上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尼庵文化,由于重视不够,加上从其上空飞架一条通往天台景区的索道,使得闵园景区边缘化,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这种旅游景区、景点的过份集中,发展不平衡,既造成部分景点的拥挤,也造成部分景点的资源浪费。

1.3.3 少数旅游企业、个人不合法经营 九华山市场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和个人不合法经营行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打击、清理整顿,仍然存在部分旅行社和少数商家、导游运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经营活动,扰乱了正常秩序。如旅行社模糊服务项目,消减服务内容;商家与导游结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没有导游资质的当地人充当导游(俗称:野导)向游客推荐旅游商品,甚至强行买卖,游说客人敬奉高价香火,一株宝塔香价格达8888元乃至上万元也不在少数,再吃回扣或拿提成。损害了游客的利益,更损害了九华山的旅游形象,制约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1.4 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1.4.1 交通网络 交通区位是指区域在交通大格局中的位置、客源地到旅游区的空间距离及可达程度[4]。因此交通区位及内、外部的交通网络对于旅游发展极其重要,是沟通旅游区与外部客源的血脉,然而九华山这条“血脉”并不十分通畅。九华山内、外部交通现状影响了游客的可进入性,严重制约旅游发展。

外部交通:高铁未通,与九华山相距50多公里池州火车站通行的是低速列车,单排道,运输效率、能力极弱,无法满足旅游交通需求;因九华山是山岳型景点,高速公路无法直达景区,最近的高速出口距离九华山柯村乘客换乘中心17公里;九华山机场的建成,为九华山旅游插上了翅膀,但目前开通的航线5条,其中北京、上海、成都是每日一班,广州、厦门隔日一班,其它城市通过航班来,必须转机到达,九华山机场运力对九华山旅游支撑力度有待加强。

内部交通:九华山前门到换乘中心为双向两排道,通行不畅,到节假日更是涌堵不堪;换乘中心进入主景区道路多陡坡、弯道,在雨、雪、雾、冻等恶劣天气中,通行能力差,交通隐患大;因地势险峻、生态环境保护、行政区划等多种原因,景点之间未形成公路交通网,众多景点仍然需要徒步进入。

1.4.2 国内政企团体游消费下降 前些年国内有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借用考察、研讨会、招商、学习培训之名到旅游景区公款旅游现象相对普遍,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自2007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下发一系列关于限制到旅游区考察、开会的禁令,以及各种规范学习培训、会议接待等方面审批制度,关闭了不正当的公款团体旅游消费大门。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逐步成熟,旅游消费日渐深入人心,一些企业往往将团体游作为奖励、激励员工的手段,也有企业出资组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旅游作为政商沟通的“润滑剂”。受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运行压力影响,和政府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政府部门、人员将旅游费用向企业转嫁的行为进行审计,企业团体游市场萎缩明显。

1.4.3 国际经济形势、政治因素影响 九华山旅游主要受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游客以及驻世界各国华人青睐。自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不景气,九华山主要客源地亚洲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加上近年来中日因钓鱼岛问题政治交往几乎断绝,经济交往受其不利影响。因此国际经济形势和政治交往大环境不佳,九华山旅游经济发展必然受到拖累。

1.5 旅游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是一种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固有运动;任何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跨度内[5],必然有生产规模的巨大的、突然跳跃式的膨胀力和收缩力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膨胀与收缩相交替的周期运动的物质基础[6]。因此九华山旅游业也不能例外,特别是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相关产业的周期波动也会周期性影响旅游市场波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小视。

2 九华山旅游发展对策

2.1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制定的意义在于在调查评价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该旅游区资源总量、特点,提出发展战略;给旅游区的定性;确立旅游区内功能分布;制定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措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首先要由池州市政府和九华山管委会成立九华山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小组,与旅游规划设计专业、权威机构合作,进行九华山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调查、分析;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环境保护措施;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再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与九华山旅游管理者共同论证,进行可行性分析,强化可操作性,最后形成《九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样纲领性文件,配套相关专项规划、部门规划。

2.2 提高政府部门宏观管理能力

2.2.1 理顺部门、行业关系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相关行业联动发展,多部门协作管理,就要克服部门分割局面,在《规划》的统领下分工协作。九华山旅游管理委员会发挥协调内外关系、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旅游局牵头,与其它部门相互协作,共同高效率推进九华山旅游业的发展。

2.2.2 综合运用管理手段 市场经济是以开放的市场空间和健全的法制为基础的,并且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旅游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管理也离不开市场、行政、法制手段的综合运用。

运用市场公开、宣传手段。将九华山一些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以及消费价格通过网络、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向外公开,既是向外推介九华山,对潜在客户产生吸引力,也增加九华山旅游消费的透明度,增加对少数商家、导游一些不合法的经营的监督,提升游客对九华山旅游服务的信任度。如公开门票价格,公开一般性导游价格,通过携程网等旅游专门网站提供吃、住、行、游、乐方面的服务项目、商家、价格,让服务提供者合理竞争、合法经营,让游客明白消费、理性消费,让九华山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运用行政手段。对于负责旅游管理的部门,责无旁贷地加强对旅游市场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维护好九华山旅游秩序,如今年九华山对佛香高价消费动了真格,明文规定:进庙只烧三柱香,一律免费,收效良好。

运用法制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旅游经济发展必然走在法制轨道内,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手段来规范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是建设法制国家应有之意。如在旅游前与旅行社要签旅行合同,那么旅行中旅行社要按合同约定提供各项服务,如果旅行社没有遵守合同,旅客就可以用《合同法》、《旅游法》等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再如对于旅游经营者的不合法的经营行为(诈骗、经营黄、赌、毒娱乐项目)予以法办,净化旅游市场。

总之,市场、行政、法制手段的综合运用,以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保护旅游经营者合法收益、保护九华山旅游资源、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2.2.3 树立“大旅游”意识,建立“大九华”旅游理念 树立“大旅游”意识,把全景区每一个旅游从业人员、每一个当地居民甚至旅游管理者都当作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育,景区管委会每一个部门都把旅游当作本职工作来关心和支持。农业、工业、房地产业、商业、文化等其他产业围绕旅游发展,给旅游支撑,从“大旅游”高度来发展旅游业。

建立“大九华”旅游理念,以全新的理念与角度看待九华山旅游业和九华山旅游发展问题。打破行政区划,与青阳县旅游相融合,共享大九华资源,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市场资源、品牌资源。积极做好大九华、大交通、大通道、大联合、大市场、大文化“六大”文章[7]。

2.2.4 完善公路、高速、高铁、机场等交通网络建设 交通是旅游者进入九华山的通道,重点要增加外部交通容量,克服内部交通的瓶颈。具体来说,就是尽可能增加高速公路、高铁途经九华山的数量;增加九华山机场航线数量、目的地数量,特别是要增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航线,目前九华山机场对青岛流亭机场直航航线基本确立年内通航。拓展从高速口、火车站、机场到九华山的最后几十公里公路运力,一要拓宽五溪(九华山前门)至游客集散地柯村的公路以增加运力;二要围绕景区规划并开辟新的交通环线。

2.3 旅游项目向深层次拓展

九华山要从目前观光游、礼佛游为主,到开拓休闲游、生态游、佛教文化和徽文化游等旅游产品,给旅游者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体验,更厚重的文化感受,让旅游者流连忘返,利用好佛教中许愿、还愿的习俗,争取二次旅游,甚至多次旅游。

2.4 服务好个人、家庭旅游消费市场

在国内政企团体游受政策之限,国际入境游受经济之限的背景下,九华山的旅游经济如何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是压制不住的,因此个人、家庭旅游消费将成为今后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个人、家庭旅游的特点是:出行的成员数量减少,个性化,自驾游增加。那么在做旅游服务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其特点,如出行成员数量减少,住宿餐饮服务星级宾馆不一定是首选了,家庭旅馆服务可能更贴合需求;每个人因兴趣爱好不同,知识文化水平不同,将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因此旅游产品设计要求独创性,就不能全国景点都是骑驴照相了;自驾游在时间更宽裕,行程上更灵活,旅客不满足于团体游中下车照相,规定时间绕一圈,集合上车睡觉的旅游体验了,在旅程慢下来后,注重更深入旅游体验、更轻松旅程、获取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

2.5 掌握经济周期性规律,化危为机

2.5.1 正视经济周期性规律 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毋庸置疑,因此九华山旅游经济也会周期波动,目前现状是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情况下,面临下行拐点的出现。

2.5.2 化危为机 转变旅游上升期的惯性思维,变追求量的增加为质的提升。在旅游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游客越来越多,服务需求不断攀升,旅游商品不断增加,求量不求质。接下来如果进入下降通道,旅游服务、商品将变得饱和,再供过于求,九华山的旅游经济怎么办?减少定位低的旅游产品,放弃落后的旅游线路,淘汰缺乏竞争力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尝试推陈出新,并总结新的旅游产品、服务特性,锻炼旅游服务队伍,为下一个旅游经济上升期储备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模式。

事物发展皆需兴利除弊,九华山旅游发展要认识自身优势,更要找出制约因素,通过分析研究找到解决方案,为其快速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1]史泽燕.宗教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安徽九华山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67-70.

[2]刘春莲.我国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5):114-116.

[3]何调霞.安徽旅游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新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6.

[4]降学文,刘立勇.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79-84.

[5]匡林.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分析[J].旅游学刊,2000,15(2):9-17.

[6]楚爱丽.试析新经济与新周期[J].经济师,2002(5):82-83.

[7]青阳县人民政府.安徽省青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2005-06.

猜你喜欢

九华山景区旅游
九华山地质资源与地域文化的渊源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以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例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
杜牧与会昌灭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