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当前产能过剩的剖析及治理对策①

2014-08-15陈信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

陈信文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以“保增长”为目标,推出并实施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分别为:铁路、公路、机场及城乡电网18000亿元,灾后重建100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生态环境3500亿元,保障性安全工程28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1]该“计划”已于2010年底结束。一方面,得益于此,“保增长”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另一方面,过度投资又导致出现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目前看来,产能过剩已愈发成为我国在对待经济增长的问题上不得不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水泥、煤炭等均呈现出严重的产能过剩的特征。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5.9%,产能过剩24.1%,22家钢铁上市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79.91亿元,同比亏损176.3%。水泥产业的过剩率约28%,累计过剩产能超8亿吨。平板玻璃与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0%。同样,LED、风电设备、光伏等新兴产业也同样出现了过剩局面或隐患。相比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可能正在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面:风电设备2012年产能利用率仅为59%,光伏组件约50%,多晶硅产能过剩超过55%,其产能已达全球需求的2倍。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在建、拟建产能,毋庸置疑使得过剩产业“雪上加霜”。由此,如何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产能过剩的界定与表现

(一)产能过剩的界定

国内对产能过剩概念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是,产能过剩是一个总量的概念。[2]即总产出大于总消费,则产能过剩。二是,产能过剩是相对的概念。其认为,由于需求是未知量,所以认定产能过剩并不能单单从总供给量看,还应结合有效需求的大小、时间区间的长短等因素综合考虑。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产能过剩是结构性概念。质量不同的产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然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对同产业的不同产能进行结构性细分,来判定何种产能过剩。[3]

与《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4](P17)对“产能过剩”的定义相类似,本文所认为的产能过剩是指产出大于有效需求而形成的生产力过剩,但这种现象在当前市场经济实属一种正常现象,它既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源由,又作为市场竞争形成的结果。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而是在一定时间内,针对于不同产业的成长周期,当产能大于该产业有效需求后且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认为该产业产能过剩。[5]

(二)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的表现

由于不同产业的特点不同,我国不同行业也就具有了不同产能过剩的特征表现,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供需总量之间矛盾突出。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表明,如钢铁、电解铝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严峻,而一些如多晶硅、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的产业同样面临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第二,结构性产能过剩。产业的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导致有些产品供大于求,而有些产品却不能满足市场。例如钢铁行业,低品质、低附加值的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而一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却由于无法生产而必须从国外进口。这种过剩被普遍认为是现阶段产业产能过剩最凸显的现象。三是阶段性产能过剩。2011年,我国水泥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0.4%,2012年产能利用率略下降约1个百分点,为79.04%,然而水泥行业总利润却下降了约45%,表现为短期产能过剩。需要说明的是,依据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城镇化率地提高,中长期我国水泥消费仍具有上升的空间。第四,表现为政策性产能过剩。政府通过对产业扶持,因政策不当,使得一些产业短期供给迅速膨胀,以产能严重过剩收场,形成了“扶持—过剩—抑制”的现象[6]。第五,出口贸易依赖度增大。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多国纷纷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使得国际需求急剧下滑。第六,瓶颈性产能过剩。表现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产业供应链内短期出现的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和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7]。目前,我国的风能,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均属此类过剩。

二、产能过剩对经济效应的影响

概括地说,产能过剩破坏了社会生产关系,使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能协调发展,导致失业增多,劳动力过剩,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地良性发展。具体说来,产能过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价格降低,效益减少。2011年,多晶硅产能达28.5万吨,超过总需求约8.9万吨,如果按原销售额算,整体亏损约65%;2012年,国内市场对多晶硅的有效需求仅约10万吨,远远小于其19万的总产能,最终导致多晶硅平均价格跌幅超过40%,企业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一些成本高,能耗大的多晶硅产能直接被迫退出市场。其次,开工不足,资源闲置浪费。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铁合金、电石行业,2012年企业开工率已降为2011年的约50%,资源闲置情况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再次,浪费社会财富,过剩产能“蒸发”。政府过度投资引发经济膨胀,而后又采取调控治理措施,最终只得导致一些落后的产能被淘汰,固定资产投资因专业性强无法变现,半截子工程也随之变成无效投资,使得投资资金蒸发。自“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以来,5年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已达1.17亿吨,炼钢产能7800亿吨。[8]2012年,已无法使用的落后工业制成品产能共占总产能的15%-20%,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浪费。最后,产能过剩使市场预期下降,国内的经济承受下调压力。2011年,全国平板玻璃产能同比增加约19.7%,在受到供过于求等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行业投资降低,产量于2012年同比下降约3-4个百分点。同时,公司兼并重组、效益缩水等也使得过剩行业失业人口增加及员工福利下滑,导致居民消费下滑,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此外,产能过剩的发展还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金融风险加大等其他负面经济影响。

三、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

对于我国产能过剩,存在诸多原因,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

(一)地方政府过度偏好GDP增长,盲目投资

经济危机中,为实现“GDP政绩”,加上期间商业银行提供了大规模贷款,各地政府纷纷放弃市场规律,启动了过度的大规模投资。而一旦发现利益大、易进入的项目,各地政府便相继上马,大搞重复建设。如此,短期内确实实现了显著的“政绩”,然而这种纯粹的粗放型扩张,必然导致未来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二)投资与需求失衡

从国内市场来看,全球经济危机后,我国投资明显加大,受牵与国内消费动力不足,导致需求远远低于供给,投资与需求的增长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衡。2008-2011年,我国投资率分别为44.0%、48.2%、48.2%和48.4%,大致表现为上升趋势。而期间居民最终消费率却总体下滑,分别为35.6%、36.2%、35.1%和34.9%。投资加大与消费降低必然导致了大量产品剩余。从国际上看,经济危机波及各国,使国际市场需求降低。2008-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分别占 GDP增长的57.3%、44.2%、50.2%和50.0%,整体下降明显。如此,一部分企业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出口的商品转为内销。投资加大,伴随着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的双下滑,使得产能过剩问题更为凸显。

(三)产业集中度低

受到环境、制度等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造成很大一部分战略关联企业基本不能做到联合与兼并,更不用说资本集中,这使得产业相互之间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严重。例如钢管产业和汽车产业。国内2012年的前十大无缝管和焊管企业的产出仅分别占总产出的40%和20%。同样,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企业数量是世界汽车大国中最多的,超过130家,然而,排名前十的汽车厂商占总销售额的87%,剩下的13%的销售份额却由超过100家的小型汽车厂商抢夺。这超过100家小型厂商由于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其产品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场,销售量极低,但由于受到地方政府保护,使得这部分落后的产能未被淘汰,这也成为了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产业技术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

国内产品往往存在低质量、低技术、低附加值等缺点,这就会对企业在瓜分全球甚至国内产业利润时产生很大不利。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R&D经费投入不足。大体上看,国内企业投入的R&D经费还不足其销售额的2%,全国总投入的R&D经费也仅为日本的1/8、美国的1/10。研发投入低,就不可能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产能结构性过剩。表现为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却依旧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如平板玻璃,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但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大部分却需要来自于进口;风电设备,风机组成控制系统同样需要进口。

(五)垄断产业过多

企业垄断的背后是政府垄断权力和资源带来的,近年来,“钢铁热”和“房地产热”就是此类代表。由于钢铁和房地产存在明显的“暴力效应”,诱使各地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使得社会资金大量涌入此部门,最终导致产能过度扩张。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大多数为垄断行业。

四、对策与建议

产能过剩,除了根本原因—过度投资外,还有如创新能力低等其他因素共同导致。要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针对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特点与形成原因,制定相关经济政策,优化政府与市场有效协作机制,以降低产能过剩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改革政绩考核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转变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在“GDP考核”中的权重,转而增加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考核。同时,建立健全政府官员考核制度:制定以经济为主的、以服务与满意度等为辅的、更加全面的考核体系,综合评判政绩。

规范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和投资管理方式,加强对其非市场化行为的监督力度,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总量,增加土地供给透明度。同时,需要地方政府正确引导投资方向,把投资资金引入产能薄弱部门里,避免因“暴力效应”导致重复建设,引起产能过剩。此外,控制投资数量,保持投资与消费协调增长,供需平衡也不容忽视。

(二)治理产能过剩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

适应国内外需求结构,积极运用法律法规,对技术落后、规模较小、产出较低的企业依法关停、淘汰。对于类似光伏产业这种因快速扩张与需求增长不匹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可以适当对其财政补贴,或者减少管制、降低税收,来造成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对于结构性产能过剩,要利用信贷、价格等经济政策引导行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扶持高品质产能,淘汰低水平过剩产能。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改变我国当前过剩产业高能耗、低效率的增长模式,提高科技要素贡献率,实现由贴牌生产、仿制生产向自主创新的转变。首先,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能过剩行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其次,提高劳动者素质,升级企业的经营模式,奖励产业科技成果。最后,积极支持战略企业间的联合或兼并,提高生产资料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此外,对于创新型企业与成长型企业,政府及商业银行也应该于信贷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完善产业进入与退出政策

完善产业进入政策。适当放松垄断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完善各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禁止向中小民营企业设置更多不合理的准入障碍,保证市场公平、有效竞争。

规范落后产能退出政策。退出成本较高是企业难以退出的根本缘由。企业难以退出,必然导致同期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所以解决产能过剩,还需从体制入手,降低企业退出壁垒。一是发展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间兼并和重组。二是要健全保障体系,完善保障制度,做好企业重组、并购、破产后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工作,努力解决企业退出市场可能存在的顾虑。

[1]刘立风.4万亿投资计划回顾与评价.[EB/LO].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207/140913933854.shtml.

[2]丁世勋,黄旭平.经济危机视角下的产能扩张与产能过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4):34-37.

[3]杨万东.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0):76-80.

[4]李江涛.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5]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18 -31.

[6]乔为国,周娟.政策诱导性产能过剩成因与对策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2,(9):73 -77.

[7]李连济,王云.中国转型期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2,(12):29-32.

[8]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EB/LO].http://www.farmer.com.cn.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
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