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地方名人文化研究体系初探——以清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吴骞为例

2014-08-15王建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4年2期
关键词:藏书家海宁藏书

王建江

(海宁市图书馆,浙江 海宁 314400)

地方名人资源作为某个地域所特有的人文资源,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与现实的影响力,其记录的,是相关名人生活、学习、交往、创作等的综合反映与成长踪迹。藉此既可以探究到名人的文化轨迹,亦可以窥测到当时的政治风貌和历史状况。图书馆作为承载这一文化史料的重要场所,其保存、整理、开掘工作,对于完善地方名人的资源,提升史料的利用效率与使用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本文以清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吴骞为例,结合海宁市图书馆相关馆藏资料,就拓展地方名人文献资料的采集途径、详细了解其文著存佚情况从而拓展研究渠道、完善读者服务作简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1 文化背景及人物简介

1.1 文化背景

海宁藏书文化源远流长,尤其经过明清两代发展传承,至清代达到鼎盛,堪称江南私家藏书最为活跃地区之一。《江浙藏书家史略》载:“海宁有藏书家三十八家,在浙江位居第二。杭县、海宁、绍兴、鄞县、海盐、吴兴、嘉兴最多,余姚、桐乡、萧山、兰溪、嘉善、慈溪、平湖、浦江次之,他县又次之。”〔1〕其藏书家以数量多、藏者学术水平高、家族藏书面广为特色。

1.2 人物简介

吴骞,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又号愚谷,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卒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祖籍安徽休宁,至其曾祖吴万忠始徙家海宁,居新仓小桐溪。是乾嘉时期与黄丕烈、陈鳣、鲍廷博齐名之藏书大家,其倾尽毕生精力于收书、校书、抄书、刻书,每遇秘本善籍,必倾囊购之,筑拜经楼以贮之。他在《愚谷文存》卷十三《桐荫日省编》说:“予生平酷嗜典籍,几寝馈以之。自束发迄于衰老,置得书万本,性复喜厚帙,计不下四五万卷,分大、二两房者不在此数。”〔2〕自题其居“千元十驾”,与江浙一带众多藏书家交游甚密。

吴骞也是著名文学家,他不仅藏书丰富,而且著述丰富,能诗善画,且擅治印。精于用典、好发议论。陈鳣尝誉其文章曰:“文笔高坚”、“词旨敦厚”。

2 馆藏吴骞资料现状及其特点

2.1 与吴骞有关的馆藏书目

经初步梳理,本馆馆藏与吴骞有关的主要著述有《海宁倭事始末记》、《拜经楼诗集》、《愚谷文存》、《尖阳丛笔》、《烟云供养录》、《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拜经楼书画题跋记》、《吴兔床府君行述一卷》等。这些著述,既有吴骞撰(编),亦有少部分系其子吴寿照、吴寿旸所作。〔3〕

此外,尚有部分著作收录与吴骞相关研究资料。如《海宁图书馆百年诞辰》丛书之分册即对吴骞在内的海宁藏书家特点及其治印作专门介绍;《浙江藏书家藏书楼》、《嘉兴藏书史》等书,亦辟专章介绍吴骞及其拜经楼之藏书、著述、交游等资料。

2.2 当前馆藏资料的特点

吴骞藏书、著述丰富,在历史悠久的海宁藏书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其人及其著述研究亦是学界推重。然囿于种种条件,一地馆藏往往难以齐备关涉此地某一名人所有可资研究之资料。上述所列大致馆藏资料,结合吴骞其人其事其文,尚存如下主要特点:

一是内容不全。吴骞专注学术,著述颇多。与文友同好相互往来,自然不免酬唱雅集。此外,吴骞还工书画,精篆印,其之文著甚丰。馆藏所存,与其全部文作,显现不全。

二是体系不密。吴骞毕生几以购书、抄书、校书、赏书、刻书、读书为趣。其所撰、所编、所抄、所刻,乃至所藏之书,与其学术雅好与学力功底浑然一体,然又各有特色,加之其治印、书画等等之作,更是堪成体系。由是观之,馆藏所列,在文著结构上,体系不密。

3 资料的体系架构及其完善途径

3.1 体系架构

对地方名人资源的研究,应该结合该名人具体的生平情况加以分析,梳理其资源脉络,使之自成体系,并可在以后的考证、研究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以吴骞为例,大略考查其活动轨迹及特点,可提供如下之资料研究架构,权作参考:

(1)个人生平:主要是个人简介,如与其相关的家族谱系、家世传统等,可据此考查其之生平、身世。此部分史料主要为年表、谱系等。

(2)著述文作:一是人物之撰著。著、辑、抄、校、跋等文字,皆可入此列;二是钤印、书画之相关作品。

(3)交游踪迹:可据其本人著作之批校题跋中获得,亦可由其对他人著作之序跋中循得,或者通过其他歌酬史料中证得。

(4)研究文献:历来学界对其人其文其事之研究成果、述评考证、影响探究等材料。

3.2 完善途径

完善地方名人的研究资料,对充实馆藏进而发挥它存史、资政、育人、利民等作用,意义重大。完善并非局限于数量方面,还包含了体系的架构上。大致途径拟列如下:

(1)参读发现:从他人对该名人著作之序跋等记述文字中,找到交游、生平、撰述、评价等相关信息。钱泰吉《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序云:“兔床先生生平得一异本,必传示知交,共相钞校,非私为己有者。”管庭芬跋《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云其“博综好古,纂述宏富,值马氏、査氏遗书散布人间,先生偶得其残帙,流连景慕,每系跋语,以寄其概。迨后搜讨益勤,兼于吴门、武林诸藏书家,互相钞校,并与同邑周松霭大令、陈简庄征君,赏奇析疑,获一秘册,则共为题识歌诗以纪其事。”〔4〕此皆关涉吴骞其人钞校歌诗、文好交游之材料,一并捜辑,则研究对象的行迹益显。再如,著者钤印信息亦反映了其之所在、字号、雅趣等,吴骞藏书印“拜经楼”、“家在小桐溪”、“千元十架人家藏本”、“吴骞幼字益郎”、“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无,此昔人诒厥之名言,是可为拜经楼藏书之雅则”〔5〕等即此。

(2)书目循迹:一地馆藏所限,自然给研究带来一定局限。通过书目工具书查询,可以大大拓展对该人物著作踪迹的信息,从而为考证、研究提供相关线索。《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载吴骞各类著作,经对其大略梳理,可知总共40种,其中撰27种、校订1种、编(辑)8种、校并跋2种、纂修2种。《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2008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载吴骞撰著作4种(丛书依单种计)、编1种。凡此种种之书目类工具书所载版式、版本、钤印等简略信息,如能汇辑,于研究亦当不无参益。

(3)信息检索:网络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诸如数字图书馆等数字检索网站,进行重点信息的搜求,从而发现更多的有关该名人的著作资料,毋庸置疑是一个重要途径。具体亦可分列著作、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其他重点网络文章等等。此外,某一专著所引,概注其之参考文献出处,此类文献中,通常亦含关涉该名人其人其著之探究,如此往复,则信息愈益充实。

4 完善名人文化资源的意义

系统化名人相关资料并辑合线索资源,对图书馆文献研究工作意义重大。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完善资源架构:通过对各个途径信息的综合梳理,使散乱的资料有机组合,显得系统化、直观化,便于对该名人及其行迹的进一步考证、研究;二是利于馆际交流:整理辑合书目工具书之相关名人著述线索,对于拓宽研究视野、丰富考证线索意义重大;三是服务读者咨询:对于读者尤其是研究该名人的读者的咨询,馆员可以综合提供各地馆藏书目的线索,亦为其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照。

〔1〕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2〕陈心蓉.嘉兴藏书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3〕海宁市图书馆.海宁名人资料库〔EB/OL〕.[2014-03-12].http://fp.hnlib.com/People.aspx?people=36

〔4〕〔5〕陈心蓉.嘉兴藏书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藏书家海宁藏书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天下奇观海宁潮
试论清代济南府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
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题跋考释
全是书
全是书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