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14-08-15周利红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4年2期
关键词:分馆衢州市衢州

周利红

(衢州市图书馆,浙江 衢州 32400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任务。[1]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有效途径。[2]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衢州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的龙头馆,对构建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负有重要的责任。近年来,衢州市图书馆不断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形成了“图书馆分馆”、“流动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模式的服务体系,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服务理念,以保障社会民众的读书需求,推进本地区图书馆建设成果的全民共享。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1.1 背景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以来,衢州公共图书馆试图探索建立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途径,如何把公共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服务向外延伸,如何解决农村居民就地利用图书馆服务的问题。2010年,浙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衢州衔接实施,实现了区(县)、乡镇全覆盖,有效发挥其服务于农村和农民的作用。

1.2 现状

衢州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现辖龙游、开化、常山3个县,柯城、衢江2个区和江山市。目前,衢州地区有公共图书馆7所(衢江区图书馆在筹建中),其中:市级图书馆l所,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它是联系省级与县级图书馆的桥梁,对县级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影响;县(区)级图书馆6所,它是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根基。其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一地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也是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衢州市目前有6所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平均1713余平方米,总藏书量近138.2万册,2012年全市购书经费195.98万余元,在编工作人员53人。2005年开始,衢州图书馆率先免费开放,每天到馆读者人数持续增加。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衢州市支中心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在衢州全市范围内建立一个市级支中心、五个县级支中心,建成近2000多个村级基层站点。衢州市基层站点的服务模式有2种,一是卫星接收模式,二是宽带PC模式。现利用“远程教育”基层点的资源,采用宽带PC模式,建立了“衢州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镜像站”,建立文史资源库、数字资源整合库等数据库;并与浙江网络图书馆合作建立了浙江网络图书馆视频点播系统衢州镜像站、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等系统。至2012年底,共投入资金450余万元,建立本地特色资源121GB。全市基层点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849人,市支中心与远程办合作培训10965人次,利用基层点开展服务累计约35万人次。

根据2012年统计资料显示,衢州地区共有15个街道、90个乡镇、1744个行政村、70个社区居委会,街道和乡镇总数为105个,社区、村合计1814个。衢州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农村图书馆曾一时兴起,后终因经济基础薄弱而失去活力。80年代再次兴办,村村建农村图书馆。90年代衢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纷纷设立社区、乡镇图书流通点,创建农家书屋,市→县(区)→乡镇→村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文献资源共享率、普及率得到新的提高。目前全市共建80个乡镇图书室、927个农村文化室、1744家农家书屋和7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据市文广局2012年提供数据显示,乡镇图书馆覆盖率为88.9%,社区、村图书馆覆盖率为100%。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建成

“十一五”期间,衢州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覆盖城乡、以基层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网络体系和建设机制初步形成。

2.1 总分馆制模式

所谓总分馆制服务模式,是同属于一个建设主体,分馆是总馆的一个派出机构,图书分配等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管理,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调配。分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工作人员由总馆统一派出,总分馆之间实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文献检索和数字资源共享服务。目前,衢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建立9所分馆。衢州市馆建立了书院中学分馆和巨桑分馆;龙游县有两家中心镇分馆,分别是溪口分馆和湖镇分馆;江山市有贺村分馆和峡口分馆;开化县图书馆有华埠分馆和马金分馆;常山县图书馆分馆设在辉埠镇灰山底村综合办公楼内,总面积310平方米,馆内藏书万余册,内设有成人(少儿)图书、报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分区。

2.2 镇、村分馆制模式

2005年衢州市率先创建村级流通点,目前有1744家,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县(区)→乡镇→村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衢州市图书馆组织实施了衢州市“农村图书流通点”工程,使我市农村图书流通点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市“图书流通点”从无到有,已建立600多个,该项工作2009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十大创新之一。

2.3 机关、学校、社区、企业流通点模式

衢州市图书馆自2002年春在全市建起了第一个社区图书馆服务示范点——新桥街社区分馆,至2007年5月,衢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已在154家厂矿企业、部队、学校和社区等单位开设分馆和流动站。从办社区分馆到办行业分馆,不断探索分馆建设的新模式,先后与省一监、衢州书院中学、市残联以及驻衢部队等合作建立分馆,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全市各个角落。

2.4 “流动图书馆”模式

1976年衢州市公共图书馆专门为农村设立农村(流通)图书室,专供农村集体借书。旨在解决农村山区路途遥远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藏书量少、图书陈旧、群众看书难的问题。2002年底开始开设“流动图书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至今建成 92个流动图书馆。2013年在欠发达地区建成约30个流动图书馆分馆。10年内在衢州地区建成约200个流动图书馆分馆,惠及衢州数万欠发达地区群众。衢州“流动图书馆”建设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藏书丰富,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效益显著。

2.5 农村“农家书屋”模式

2007年以来,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每个“农家书屋”至少配备一千册以上图书、30种报刊及相应的音像制品。为实施好这一工程,衢州市委、市政府遵循“政府统筹规划、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思路,大力开展“农家书屋”建设。到2012年止,通过多种方法在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或自然村共建有1744家由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家书屋”,全市受惠群众约170万人,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在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衢州公共图书馆从本市实际出发,实施校园等途径的馆际联盟工程与农村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具体做法是:由学校等相关联盟单位提供馆舍、书架等基础设施,市图书馆提供部分书源、软件技术支持及管理人员等。对分馆原有文献资源统一归入市图书馆数据库共享,并设想实行全市各网点分馆通借通还。

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衢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于起点较低、基础较薄弱,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欠发达地区受财力限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村图书馆的运行经费、购书经费没有保障,服务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的需求。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地方财力和观念的制约,街道(乡镇)、社区(村)两个层级图书室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是造成设置不健全、服务水平低的原因。各馆的服务能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借借还还的水平上,陈旧过时的图书、落后的服务方式、缺乏新意的服务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1 均衡发展问题

衢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办馆条件都比较差,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能达到图书馆评估定级要求。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给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困难,阻碍了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从2012年衢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可看出其中的差距:衢州市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48.5万元,江山市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40万元,龙游县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30.8万元,常山县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15万元,开化县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10.88万元。公共图书馆缺乏政府的支持指导、缺乏财政投入,成为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建设规模问题

衢州市图书馆原馆舍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目前衢州市图书馆原址改扩建成衢州市图书馆(与中国儒学馆两馆合成),总建筑面积约10195.45平方米,但也未能达到规定标准。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舍不足或无独立的馆舍,有的县级图书馆与其他文化场馆馆馆联建,严重影响了读者阅读环境。

3.3 科学定位问题

市级图书馆服务定位首先应考虑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同时注重发挥市级图书馆在文献研究和文献开发中的作用,全力为本市的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党政决策提供服务。县、区图书馆要面向基层和农村,更多地承担分馆和流动图书馆(站)的建设任务。

3.4 农家书屋问题

如何将“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目前送书下乡工程、“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文化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工程,已列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之中,但“农家书屋工程”是由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实施的。一些地区的文化部门未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列入规划之中,对此关注、支持扶植力度不大,管理工作也不到位。

3.5 人才建设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对在岗人员继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上进心不强、老龄化、业务水平不精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全市公共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的不断更新及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市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既懂图书馆业务、又精通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4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4.1 发展思路

衢州地区集群图书馆建设要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衢州市图书馆为总馆、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为分馆,以文化部三大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为主,本地特色资源库为辅的信息资源库。其具体运作模式是:在技术上由市馆牵头,财政保障由衢州市财政每年落实专项资金,以衢州市图书馆为主,依托各级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运用现代通信、传播技术对本地区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加工、整合,通过共享工程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服务。

4.2 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馆舍建设等形象工程上,在购书经费上给予支持得不多,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立法缺位。立法缺位,使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缺乏法律依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缺少长效机制。

4.2.1 法律保障

我国公共图书馆缺乏基本的法律法规,在经费投入等方面没有法律保障。目前,衢州市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远远低于公共图书馆的普遍标准。衢州市现有公共图书馆7所,共有藏书138.2万余册,总人口约252万,市区总人口80万,平均36万人口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0.55册,全国平均数(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0.7册)未能达到。为此,各级政府特别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按年人均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比例,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的增长,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维修、维护提供基本保障。

4.2.2 技术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投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网络化服务与管理组织,实现一定规则下的服务内容、形式、功能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信息网络化管理机制,从而实现管理手段高效化、管理成本最低化。通过完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采用开放的多层结构体系,基于Internet实现传统业务与海量数字资源管理的结合。以资源共建共享作为新的载体形式,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将区域内图书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

4.2.3 评估保障

建立公共图书馆评估服务指标体系是促进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3]在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中,增加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考核内容,对公共图书馆整体布局和整体服务效益给予评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中,对“办馆条件”部分,标准要较大幅度地提高,以适应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实,并考虑今后的发展目标。

4.3 实施模式

4.3.1 总分馆制

在不改变现有行政隶属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以衢州市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各县(区)馆为分馆,形成市、县(区)之间的总分馆;以各县(区)为本地区的总馆,所辖的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为其分馆,形成区、街道、社区的分馆制。[4]按照“统筹采购、规范加工、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总馆和分馆在业务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地区图书馆集群。其业务管理必须集中于总馆,以保证数据资源建设的规范统一,保证工作流程的统一和顺畅,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

4.3.2 “一卡通”制

当前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要实施“一卡通”功能。实现“一卡通”服务,首先要求本区域合作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因为,“一卡通”业务要求统一采购、统一分编,但各馆购书经费、读者需求存在差异,每年真正能用于“一卡通”流通范围的经费和图书数量有限。若各区县图书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分馆,市、区两级馆的“一卡通”服务仅依赖临时协调来实施,协调效果是不能长久的。“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和理念,它不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打破了读者所属馆和文献所有权的局限,使文献信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

〔1〕罗云川,张彦博,阮平南.“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2):6-11

〔2〕林丽萍.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及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3(2):64-67

〔3〕 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82-87

〔4〕尹丽棠.新加坡公共服务体系对深圳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3(2):90-93

猜你喜欢

分馆衢州市衢州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衢州烂柯山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