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澜流芳 润物无声——写在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走过600场之际

2014-08-15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澜讲坛讲座

单 骅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白驹过隙,当时间进入2014年春天时,文澜讲坛迎来了第600期讲座。12年的光阴,600场的讲座,10余万的听众,数以千计的媒体报道,难以估量的社会效应,这个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有声“图书馆”,彰显着品牌效应。

1 “三性”原则,文化惠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的公益性服务,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公益讲座则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不断完善和延伸。[1]因此,浙江图书馆多年打造的公益讲座品牌——“文澜讲坛”,自问世之日起,就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准则,配合、服务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坚持“公益性、亲民性、开放性”的原则,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图书馆实践教育功能和实现均等服务的重要平台,真正起到了文化惠民的作用。

2 选题亲民,内容丰富

文澜讲坛在开办之初就把讲座定位为“讲坛”,而不是“论坛”,是因为“讲坛”普及面更广,更能体现图书馆主动传播、教育大众的功能。在选题上,始终坚持“三贴近”,围绕党和政府新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关心时事、热点问题和百姓需求,力求突出地方特色。[2]从对灿烂的良渚文化的追根溯源,到对浙籍文化名人的形象与灵魂的重新打量;从对风雅钱塘的记忆和描绘,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时尚而沉重的话题;从风云浙商的创业历程,到文坛大家阐释人生、解读名著的精彩话语,到对现代人普遍关心的婚姻家庭、健康教育、心理问题,乃至生活哲理的正确引导等等,无一不是讲座的热点话题。而每年逢“世界文化遗产日”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中,浙江工艺大师的艺术讲座、浙江耍牙、变脸、翻九楼、嘉善田歌的表演讲座,内容新奇,形式别开生面,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响。“接地气”是文澜讲坛的特色,即每场讲座结束后,读者都会在讲座开始前发给大家的“讲座点评单”上,写上对本场讲座的讲师、内容、形式、互动、观点等方面的点评意见,以及对讲座的需求建议等,正因为文澜讲坛的内容力求贴近公众生活,顺应公众文化趣味的变化,才使每次讲座都能深受欢迎。

3 优化师资,建立讲师资源库

讲座的成功举办与稳定、高质量的讲师队伍密切相关。文澜讲坛积极与省内外各大院校,省、市教委及省、市作家协会等合作,广揽著名作家、学者、教授、各科专家作为主讲人,并为他们颁发“浙图文澜讲坛客座教授”聘书及建立讲师资源库。

自2010年起,文澜讲坛还探索性地利用有限的经费,坚持以中高端讲座为点、以日常讲座为面的原则,每年开设10—12场的中高端讲座。邀请了著名人士王蒙、易中天、于丹,凤凰卫视名记闾丘露薇,国际级功勋试飞员徐勇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原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百家讲坛”主讲纪连海、姜鹏、孙立群、杨雨、蒙曼等近40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登上讲坛,他们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令听众一饱耳福,大开眼界,深受听众的欢迎。

中高端讲座是浙江图书馆充分深化职能,积极响应建设学习型社会号召的一大举措。它不仅提升了文澜讲坛的讲座内涵,优化了主讲人队伍,而且还显著增强了文澜讲坛的品牌效应。它更是百姓了解各领域发展最前沿、最权威信息的平台,也是专家、学者走进百姓,将学术成果与民众交流的桥梁。

4 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百姓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主动、有效的宣传非常必要。为吸引更多百姓走进“文澜讲坛”,现在,讲坛的每一场讲座信息都预先通过移动e管家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听众群发,并通过网站、报纸、电台、电视台、门票、宣传册、告示牌、电子屏、微博、微信等形式广而告之。

目前讲坛已拥有固定的“粉丝群”,讲座平均上座率达到95%以上。很多讲座甚至出现讲师尚未登坛、场内已座无虚席的情况,有些听众干脆席地而坐,还有些有经验的老听众则随身携带小折叠凳,随机应变,见缝插针。有很多市民来听讲座不一定是因为学术研究需要,而是作为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静静地坐在一旁,来听听思想与学识的交锋碰撞,来看看各色不同的人对生活对历史的见解也是一种乐趣。听众中不仅有渴望求知的青少年,也有阅尽世事的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有初来乍到的外地民工。这里没有身份、地位、年龄、地域的区分与差别。有的只是大家平等和快乐地来参加一场知识的盛宴、一场其乐融融的盛会。

5 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开创多赢局面

文澜讲坛非常注重寻求合作伙伴,挖掘有利资源,如与新华书店、出版社合作,利用作家现场签名售书的契机,邀请了畅销书作家马伯庸来杭讲座;与各家报社合作,利用其广泛的渗透力与影响力为讲座做预告或做后期深度报道。如讲坛与在浙江发行量较大的《都市快报》合作,先后邀请了资深出版人杨葵、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摄影师马良登坛开讲,让不少听众耳目一新。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杭州,每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交流,因此文澜讲坛利用长期建立的诸多渠道邀请他们前来作讲座,还节省了诸如差旅费、接待费之类的开销,赢得了广泛美誉。与相关部门、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不仅能优势互补,还能开拓双赢乃至多赢的新局面,这也是文澜讲坛始终保持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6 创新机制,讲座资源共享

公益讲座要做大、做强、做持久,就应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讲座,从而进一步发挥讲座的教育职能。文澜讲坛于2008年牵头联合本省49家图书馆,组建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截止目前,联盟已有成员馆70家),以联盟的形式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工作,努力缩小各地市、县级图书馆讲座工作发展的差距,从而走出“本土”,讲遍全省,创新机制,实现讲座资源共享,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公益讲座服务。

此外,文澜讲坛积极参与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长三角城市图书馆讲座资源共享”协作网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各省级分中心讲座资源共享活动,加强与国内图书馆的协作与交流,并且与浙江图书馆网络与数字资源中心合作将文澜讲坛已录制在编的讲座通过数字化编辑制作成声像制品,以光盘形式保存和推广,从而向社会各界提供更广泛的公益性服务。[3]

7 成效显著,再接再厉

文澜讲坛一路走来,除了吸引许许多多读者走进图书馆讲坛,学知识互交流、启迪心智、提升修养、分享快乐,还充分利用讲座资源,开发系列衍生产品,以不同的形态方式扩大受众面,辐射讲座文化。诸如以光盘、讲座集、讲座展览、讲座调研、讲座培训、讲座研讨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推广讲座文化,社会各界给予充分认可。因此,浙江省文化厅授予文澜讲坛“优秀讲座品牌”的称号。文澜讲坛和讲座联盟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获得浙江省委宣传部基层思想文化工作“三贴近”创新案例和优秀奖。这些荣誉将鞭策激励文澜讲坛继续走在文化惠民的路上。

“文澜流芳,薪火相传”,讲坛正是秉承着“公益、亲民、开放”的原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一个讲坛发展成为全省讲座联盟,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为百姓提供了一个便于学习交流的文化大平台,架起先进文化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实现他们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作为讲座工作者,我们快乐着,并将继续向着下一个600场奋进。

〔1〕单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公益讲座实施策略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4):26-28

〔2〕朱小燕.拓展公益性讲座 提升公共图书馆品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7):102-104

〔3〕贾晓东.公益 亲民 开放: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的创新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8(5)

猜你喜欢

文澜讲坛讲座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父母讲坛”:为学校教育推开“另一扇窗”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Reflections on American Society
“文澜杯”全国诗词大奖赛获奖作品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二手婚姻,一手爱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