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生理因素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客观性影响分析

2014-08-15吕化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质调研测试

吕化

(河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985年,我国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之后每5年在全国范围内对多民族的7岁至22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公布结果。2000年以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国家在之前调研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学生体质调研工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具体要求,为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进一步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提供了研究数据。多年来,学者们侧重于对监测数据反映学生体质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缺乏对于数据测试环节中出现的多种非生理因素造成测试数据偏差的研究。

1 体质监测数据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社会、家庭、测试者对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促进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科学评价学校教育取得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1]。但是在近几十年来高考指挥棒、唯“升学论”竞争下,作为教学项目的中小学体育课尚一直是被边缘至“玩”、“可有可无”甚至“择校制度下最先牺牲的课程”的位置[2];作为非教学项目的体质健康调研,虽然国家颁布制定了多项指导文件和改进措施,但其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远不如体育课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目前除了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外,对于青少年体质监测密切相关的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而且《实施方案》的法律效力不强[8]。其严肃性、权威性在此环境影响下大打折扣,其结果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也受不同地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的影响而有所偏差。而与此同时“我国基础教育体制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学生体质健康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3]。

1.2 测试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测试态度不积极

《2010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有关奖惩激励措施提到“调研素质项目测试的结果应作为本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下简称《标准》)成绩及学生体质考试成绩”。《标准》成绩中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目前《标准》工作作为非教学项目尚处于数据的监测和上报完善阶段,全面的落实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体质健康调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奖惩激励措施形同虚设。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被放在高考上面,休息时间不是被家庭琐事干扰就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之中[4],当要求他们从学业或休息中抽出时间排队进行测试的时候,学生主观上不能缺乏积极参与动力,多数会采取消极不认真态度,教师同样有重负难耐之感,再加之经费紧张,“一些西部农村中小学该项工作已陷入瘫痪状态,为应付检查部分学校存在测试数据虚假现象”[5]。仅就这些“问题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准确反映学生真实体质健康水平便缺乏客观数据基础。调研缺乏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同时也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间接影响了测试后期的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和反馈。

1.3 测试方法不当导致数据的不准确

1.3.1 形态机能测试存在的问题

1.3.1.1 肺活量测试要求不尽统一

肺活量数值的准确性取决于三个技术环节:一扩胸伸展等准备活动;二充分的吸气量;三充分的呼气量;前两个环节没有做到位,会导致测试数据比真实数据偏小,第三个环节中身体弯曲的角度会对呼气量和最终肺活量的数值产生影响,例如为了提高肺活量的数值学生会采用蹲姿呼气方法,即在正常站姿呼气临近结束时,采取下蹲助力的方式,压缩整个身体帮助向外呼气,来增加肺活量测试数值。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300名学生进行统计,蹲姿的呼气方法比站立姿势测得的肺活量数值平均高出319.67m l,针对两种测试方法出现的技术偏差,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中并没有对身体躯干的弯曲角度给予明确说明。建议将呼气的最后位置明确为躯干与大腿的夹角90°左右,大小腿的夹角135°左右,以便于统一尺度,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1.3.1.2 握力操作中存在的误差

在握力测试中,要求被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一手持握力计全力握紧(此时握力计不能接触衣服和身体),计下握力计指针的刻度(或握力器所显示的数字)。用有力(利)手握两次。取最大值,以公斤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要求:保持手臂自然下垂姿势,手心向内,不能触及衣服和身体。)为了增加测试数值,有些同学就会将手心旋转向外,甚至直接曲臂将握力器压在大腿上,这样操作会使测试数值较真实数值偏大,另外,在测试之前首先应将握力器的握力臂调节到适当的宽度,然后进行握力才能到达最佳的握力效果,但是有些同学急于测试省去调节环节,造成手握的握力臂与自己手握合适宽度或大或或小,尽管其他操作要领均正确,测试的数值也偏小于真实数值。第三,在使用电子握力器时,有些同学在测试老师还没有按下开始键是就已经开始发力,这种提前的发力测出的数值往往不是缓慢上升,而是一次显示,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显示一个非常小的数据,这是由于机器在接到开始指令后,测试者已经发力完成转为放松,所以测试的数据过于偏小,通常会选择重新测试,第二是机器接到开始指令后,测试者正好为最大发力时,由于机器没有较为稳定的反应时间,通常测试的数值偏大,但后者不宜被发现,往往就记录为测试的最终数据。因而造成最终数据的偏差。

1.3.2 身体素质测试误差分析

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体育课的技术学习不仅需要教学讲解,还需要长期的运动实践。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每天在校学习、在家学习时间、在课外补习班或跟家教的学习时间都是最长的。调查还发现,休息日里中国高中生多学习、休息或上网[2],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们学习时间较长,休息时间缺乏锻炼,没有养成运动习惯,导致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掌握均较差。

1.3.2.1 立定跳远

在立定跳远测试中不能合理运用技术动作而使测试数据偏小。例如:两脚开立过窄、甚至并拢,或成外八字形;双臂没有摆动,或摆动不协调,身体起跳前过分前倾,身体紧张,呼吸急促等等这些基本的起跳前准备动作不能完成,直接影响着起跳腾空阶段双臂的协调上摆助力,两脚的快速充分蹬地和腰腹力量的充分发挥,致使测试数值偏小。

1.3.2.2 跑类项目的测试的数据误差(50米跑,50×8往返跑,800女生、1000男生)

短跑、长跑类项目测试中,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如:充分的准备活动,正确的着装要求,正常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控制测试前过多饮食饮水,不饮酒等影响数据准确性的环节;技术环节方面:长跑中合理的体力分配,变速跑折返过程中加速和减速的时机,协调的摆臂技术,长跑、短跑、变速跑不同的呼吸方法等技术的运用均影响着测试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导致测试的数据偏小。

1.4 测试环境的差异使得测试标准不能统一

体育经费匮乏,城乡差异显著,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体育器材、体育专项经费等,严重滞后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要求”[6]。比如在测试跑类项目中,有的学校在合成跑道上进行测试,有的学校使用煤渣跑道,或者一所学校随着时间的发展,场地设施的改善造成测试结果的偏离、失真。这方面在测试手册中应有更加细化的提示。

1.5 测试组织方式不严密造成的误差

操作人员既是测试者又是组织者。因此,规范的组织能力和操作业务水平是直接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操作人员一般需要在2-4周时间内完成各单位全部数据的测试和采集,因此对《手册》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对测试项目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对测试器材以及计算机使用维护的熟练掌握,特别是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是对操作人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验。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由于场地、器材、测试人员有限,为了赶进度,甚至将学生全部集中起来一天内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按照《手册》要求项目测试顺序进行,但长时间的疲劳测试出的数据基本失去了分析价值。有的学校将测试周期拖的太长,学生总不能按时到齐,缺乏应有的核查和备份,造成资源浪费和测试数据缺失甚至虚报现象。

1.6 农村样本选择存在的误差

检测样本方法的合理性是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基础。目前样本是以学生年龄、民族、城乡、男女进行分类的,其中,城乡分类是以学生户口原所在地来划分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遇,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刺激了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2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6亿[7]。优越的城市教育资源和医疗水平,促使他们将子女从小就随迁在城市生活。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等文件均强调将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作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并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有着农村户籍的农民工子女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受教程度、思想意识、综合素质等与城市学生相差无几,该类“农村籍城市学生”已经不能完全代表在农村就学学生,因而其健康状况的调研有失准确。

2 建议

2.1 落实调研工作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测试数据真实有效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是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科学的调研,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科学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学校要高度重视,提高对调研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成立机构,要把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作为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作为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予以重视,认真落实和做好各项工作。学校要以体质调研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学生健康发展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向的目标,健全学生体质检测体系,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工作的开展而不懈努力。

2.2 构建科学、准确的技术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准确的技术指标体系落实体质调研工作的前提。形态机能测试设计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一环节做到标准统一,有出处有依据,避免缺失和有歧义;身体素质测试环节避免陷入仅学技术的怪圈,“体质测试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中效果一般”[8],体育课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还有待完善。建议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在课堂、课外实践运动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趣味、技术、技能和改善体质为一体,逐渐形成“优化教学——健康促进——体质监测”的良性循环。

2.3 加强政策导向,增加激励机制

学校需要从实施“健康第一”和与教学工作各有侧重层面来认识体质调研工作,扩大宣传,把重要工作的意义、重要性、举措传达给师生,让师生了解;充分发挥报纸、网络、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的综合功能,以测促学,以测促练,以测试结果检验教学和练习的效果。让师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具体工作的思路、重要性、工作安排等,统一思想、规范行动,提升凝聚力。为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采取多种方法使体质调研、《标准》等工作更加贴切学生的生活,数据有测、有分析、有反馈、有建议。将测试的数据进行筛选,不仅要满足国家对学生体质监测的要求,而且还要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改善;给予他们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和锻炼建议。结合建议对学生进行跟踪监测,以人为本,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身体的各项指标和素质健康情况。通过调动学生参加体质健康监测的内部动机,激发动力,使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质健康监测,使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能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

2.4 完善测试操作方法,提高测试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测试过程中,合理的测试流程和实施方案,科学有效地组织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试数据客观、准确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测试模式分为集中测试模式和分散测试模式。集中测试模式适应于受测人数较少,场地、器材、测试人员充足的条件,有利于测试前的动员和测试中的封闭监督管理,提高监测数据客观环境的控制力。这种模式对客观条件要求较高,自然数据更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散测试模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测试模式,它能够提高器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器材,分批完成较多受测对象的测试任务。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对外界环境的控制,测试时间周期比较长,不利于控制各种干扰因素,操作人员长时间枯燥疲劳工作,易产生敷衍心理,放松要求,忽视对特殊数值或可疑数据的检测,降低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和应急安全保障控制力,使获得的数据精度不高、误差较大。因此,测试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2.5 建立完善的测试数据核查和上报系统

测试数据出来后建议进行三级核查,首先是学生当场查询成绩,检查是否有特殊数值,疑问数值出现,并及时给予处理和保存。可以借鉴《健康》可以打印运动处方的方法设计体质调研数据打印运动处方的相关软件,测试后及时将结果和建议反馈给学生;二级核查是一年级为单位,由专人将测试数据进行核查和备份,并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三级核查是以学校为单位,将汇总的年度数据进行系统的核查、备份,整理分析,撰写报告上报至教育管理部门。年度测试工作结束,及时做好数据核查、备份和统计分析,按照教育部管理部门的要求将数据及时上报,同时应把全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处理,撰写报告,反馈给学校,各院系体育教学部。以便采取合理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状况。

[1]廖文科.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做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J].中国学校卫生,2010(7):769.

[2]周良云,许 良.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趋势性变化”的解读与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1):25.

[3]马新东,刘 波,程 杰.美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1):83.

[4]中国青少年研究课题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9(06):63-64.

[5]毛晓荣,张 波,李继军,朱 斌,杜小安.西部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3):91-93.

[6]于红妍,毛丽娟,张丽君,杨 漾.认知、态度、体育锻炼行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的多维分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8):87.

[7]钱 成,刘 铮.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亿[E B/OL].htt p://ne w s.x inh u anet.co m/m r d x/2013-02/23/c_132187270.ht m,2013-02-23.

[8]周进国,周爱光,王 梦,夏江涛,李 冰.中日青少年体质监测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2):38.

猜你喜欢

体质调研测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幽默大测试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