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契合研究

2014-08-15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吉首湘西民俗

蔡 东 陈 锋 史 敏

(1.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 长沙 410205)

湘西是湖南的“西北门户”,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民族分布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地理人文环境。上世纪80年代开始,湘西州实施旅游扶贫开发以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与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相结合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湘西典型化的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的融合,开发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对构建和谐湘西,和谐旅游,打造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传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析研究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契合,对挖掘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促进湘西旅游文化建设,创新湘西民俗体育旅游业,提升旅游品味具有重要意义。

1 民俗体育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1]

湘西民俗体育能够延续至今,完全依赖于她自身的民族文化资质和功能价值。她的历史性、传统性、民族性、健身娱乐性等,使她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民俗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湘西人民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湘西民俗体育不仅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属性,还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

湘西民俗体育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厚的文化内涵、多元的价值功能成为发展湘西旅游业的重要文化资源。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民俗体育和旅游业融合可供利用的资源:第一,自然资源:山川、森林、气候等;第二,人文资源:又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指民俗体育景点与体育产品。如:民俗体育项目和服装器材等;无形资源:主要指人们对民俗体育的思想观念。第三,社会资源:主要指人们的生活中体现民俗风情的一些活动。如苗族百狮会、苗族赶秋节、端午节赛龙舟等活动都是民俗体育的社会资源。

2 旅游产业

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旅游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我国旅游业已处在“市场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管理提升期”,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为此,我国旅游业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完成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三大任务,达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培育新型重要产业的战略目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育改革的深化,体育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1998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的我国第三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增长点。由于体育产业和经济、文化、艺术、旅游、饮食等行业有很强的关联性,于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等进行战略合作,广泛拓展体育旅游的经营领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今后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娱乐、丰富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价值,也在逐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可以预见,体育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4]

3 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契合

3.1 湘西民俗体育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湘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200多万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十多个民族的居民。虽因然由于历史原因,湘西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事业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但正是这个差距使得他们的民族特色更为突出,今后发展的势能更大。民俗体育在一个相对封闭环境中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后,积淀了稳定的民族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丰富,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在今日发展的后劲。湘西民俗体育大家庭为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她可以为进行体育旅游的消费者提供迥然不同、清新活泼的运动项目,让游客们观赏民族地区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身心放松,获得健康。

3.2 旅游可以推动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展依赖于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人文地理资源与民俗体育资源良好的配置结构,体育旅游对民俗体育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体育旅游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必须通过组织当地广大民众进行,那么,在一系列组织、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增进他们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民俗体育的普及和开展;体育旅游可以宏扬民族文化,在促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向经济性、娱乐性、健身性方向发展的同时,有利于民俗体育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3.3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旅游的契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旅游的契合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湘西的知名度,促进湘西的对外开放。湘西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苗族族百狮会期间进行舞龙、舞狮、苗鼓、秋千、龙舟等项目竞赛和表演,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这些活动不仅推广了民俗体育的开展,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而且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体育部门的活力,甚至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树立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4 对策

4.1 促进民俗体育和旅游的“联姻”

把民俗体育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回归自然,融入文化,注重参与”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当代人们的需求变化,界定了未来旅游业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据统计,国内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是山水风光,其次是历史文化。湘西是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胜地,风光秀美,景色怡人,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借助张家界、古城凤凰、猛洞河、桃花源等旅游风景区的自然资源有时选取一些娱乐性、观赏性较强的项目,在旅游区开展富有地方风情的体育活动,既推广民俗体育,又发展边区旅游事业。

4.2 加强民俗体育自身发展

发展民俗体育,首先要做好理论准备。数十年来,许多学者从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等不同角度对民俗体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时代的发展又赋予其新的价值和功能。因此,我们应当与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湘西科协联合积极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在继承和发扬基础上推陈出新,这对于发展民俗体育,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大有裨益。要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依据市场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地方政府开展体育旅游业。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以建立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集团公司,与地方政府组建的体育旅游旅行社利益共享。

4.3 培育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主体

争取国家或地方财政对发展民俗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扩大体育旅游中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层次化,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民俗体育,推动民俗体育和旅游业的结合。

[1]涂传飞,陈志丹等.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2] 旅游业[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goas5cYQgZWnZb9kWUwiGVCbx2Q1LpbfF-DoXQM8Ke8PpesGt-zIgut5HSMELc8.

[3]田祖国.湘西民族传统体育调查[M].吉首:吉首大学出版社,2003.

[4]钟海平,田祖国.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复印报刊资料(体育),2001(8).

猜你喜欢

吉首湘西民俗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民俗节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