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推广摔跤类体育运动的战略性研究

2014-08-15赵方晔刘月花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练习者素质比赛

赵方晔 刘月花

(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谷 030801)

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体育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1]。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可见我国对农村体育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出发,考察适合于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对我国摔跤类体育运动历史发展和不同地区的方式特点的比较研究,认为就我国农村体育项目来看,摔跤既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项目,也是一种具有特色体育运动。中国式摔跤规则简单,不受场地限制,而且很具观赏性,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此项运动不但有利于促使农民群众身心健康,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带动我国农村体育建设的发展,还能为我国国防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1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体育活动主要靠政府安排,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由政府投入。如今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时期,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出现了较大差别。加之当今农村出现人口断层,农村青壮年普遍去城市打工和求学,农村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与20世纪相比,农村体育事业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有所退步,很多的农村体育设施都年久失修,很多传统的民间体育比赛不再举办,也造成了很多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断裂。[3]这就需要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推广与新农村发展相适应的体育运动。

2 摔跤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摔跤运动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有“角力比赛”,在秦代叫做“角抵”,汉代称“角抵戏”,魏晋时期又称“相扑”,宋代除称相扑外,还叫“争跤”,明清时期称“扑跌”和“掼跤”,直到民国时期才称“摔跤”。[4]

解放后,我国的摔跤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除全国开展的“中国式摔跤”外,各民族、各地区的摔跤也广泛开发,形式多样。此外,我国还有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形式的摔跤运动,如:冠以跤乡的山西忻州地区的“赤背挠羊跤”、“蒙古族摔跤”(蒙语叫“搏克”)、“云南摔跤”、“维吾尔族摔跤”等。

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摔跤运动有:自由式、古典式、柔道、相扑、桑勃式摔跤等。但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传统不一样,比赛规则相对比较繁杂,对比赛器械也有各种要求,所以在我国农村统一推广有一定难度。因此,寻找一种适合我国农村推广的摔跤类运动是十分必要的。

3 在我国农村推广摔跤运动的必要性

3.1 摔跤运动适合在我国农村推广

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一种符合发展现状,并适应广大农村习练的体育项目是当务之急。这项运动一定要符合以下几种条件才能适应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第一,对运动装备、运动场地要求较低,以便练习者进行锻炼。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最好能在田间地头,可以随时习练。第二,对广大习练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于人人可以参与,每个人都能很容易的解读比赛,激发农村群众的习练欲望。第三,比赛有较高的观赏性。这项运动要在农村地区具有高人气,即使不从事体育工作的农村人口,也同样喜爱观赏这项运动。第四,规则简单,胜负直观。容易被广大农村群众所接受。经过改良的我国传统摔跤运动符合以上特征,正好适合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

3.2 改变我国长期只重视奥运项目,不重视非奥运项目的观念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经济比较落后,在国内体制的影响下,奥运夺金,为国争光,是我国体育工作者重点努力方向。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至2013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列世界第二,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很高的国际地位。客观上讲,奥运夺金,虽然同样可以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奥运金牌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大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关心自身的身体锻炼和身体健康,而很多的奥运项目都是国外发达国家的传统体育项目,而且运动器材都价值不菲。比如击剑、马术、各种球类运动、大部分冰雪运动等都需要有相对较高基础设施投入。这些运动对于我国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来说都只能“尝鲜”,根本不能融入日常生活。而对于农村人口来说,为体育锻炼器材投入资金更是难上加难。就以奥运会的摔跤比赛为例,它起源于古希腊摔跤,我们对这种摔跤形式没有民族认同感,奥运式的摔跤比赛需要有摔跤专用服装和场地,这样必然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加之国际摔跤联合会对摔跤运动的推广不力,2013年2月12日,国际奥委会决定将摔跤项目从奥运已有的26个大项中删除。所以正式的摔跤比赛是不适合在我国农村大范围推广的。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的要求下,我们不能只为奥运金牌去运动,推广一项运动需要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战略的需要。

3.3 在我国农村推广摔跤类体育运动,应提升为国家战略来考虑

提高中华民族的战斗素质,对于我国国家战略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征兵质量,特别是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的战斗素质甚至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世界上优秀的战斗民族都有自己热爱的体质强对抗运动,例如美国的橄榄球联赛,它是美国第一大体育运动。日本的相扑运动是日本的国粹。冰球运动在俄罗斯开展较为广泛。我国还是一个以农民为主要人口比重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是农民,而且现在征兵对象主要是农村适龄青年,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也主要是农村人口,所以要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战斗素质,要从农村着手。

我中华儿女的战斗力在唐代以前是非常高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几乎调动了当时秦国所有的男丁参加战斗,秦军平时是普通农民,战时动员起来就是士兵,每个人都有极强的战斗力。在汉代士兵的战斗力达到顶峰,汉武帝时期有“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心胸壮志。卫青、霍去病带领军队一直把匈奴赶到东欧地区。在唐代我国统治了西域的大片领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就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但在宋代以后,宋朝皇帝采用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致使宋代连续遭到契丹、西夏、女贞、蒙古等外族的入侵,导致宋代国土面积急剧减少。明清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害怕农民起义,所以实施“弱民政策”,使我国人民的战斗素质急剧下降,汉族由一个战斗民族慢慢变成一个相对柔弱的民族,导致近现代百年以来,我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苦难。纵观历史,我们应吸取历史教训,大力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战斗力,培养我国人民的战斗素质,只有这样,当出现外敌入侵时,广大人民群众才能迅速投入到战斗中,保家卫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贡献力量。

从当今国际形势看,恐怖组织活动频繁,而平民是恐怖活动主要袭击对象,这样更需要我国民众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有能力自保,甚至与恐怖组织战斗。

再者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引起其他国家的特别对侍,加之我们国家强敌环伺,西方列强企图分裂我国之心不死,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干扰我国的和平安定。当前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不断在钓鱼岛挑起事端。所以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战斗力是有必要的,不能被现代和平假象所迷惑。

摔跤运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对运动者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活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摔跤运动中有很多制敌方法,包括摔跤比赛中的实战技术,正是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战斗力所需要的,练习摔跤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我国的单兵作战能力。所以通过摔跤运动来提高练习者的战斗素质是一个绝好的方法。

3.4 摔跤运动与武术运动的对比研究

摔跤运动和武术运动同样都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但摔跤运动相比于武术从综合发展方面更具备推广优势。首先武术中的摔法就是武术练习中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实战中摔法往往比拳法更实用。其次,摔跤运动由于规则限制所以更具备安全性,摔跤能更多的开展实战练习,而武术练习者往往实战经验少,很难进行实战训练。对于武术套路的练习者,练习武术套路只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基本没有实战价值。而实战价值高的搏击、擒拿等武术,往往出手以稳、准、狠而著称,讲求一招制敌,几招之内立分上下,同时使对方产生巨大的伤害,比如“剜眼”,“掏档”,“掰指”等虽然有效,但无法实战练习。致使一个人的武功强弱无法验证,造成武术界往往吹嘘之风盛行,论资排辈,缺少真才实学。这是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发展的死结,而摔跤相对于武术更有实战性,更容易判别高下,也更具备观赏价值。

3.5 推广摔跤运动可以促使习练者提高身体素质的主动性

摔跤运动需要练习者具备多种素质,但身体素质是基础,没有好的身体素质根本无法施展摔跤技术。所以习练摔跤自然而然的就需要练习者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最基本的力量素质为例,由于摔跤比赛不能击打对手,所以摔跤运动中需要很强的静力性力量对抗,在力量相当的基础上才体现其它技术,没有力量,有再多的技术也无济于事。所以推广摔跤运动,客观上也就使练习者加强了身体素质锻炼,比单纯的推广素质锻炼更具备吸引力,更能吸引习练者主动锻炼身体素质。

3.6 推广摔跤运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

摔跤运动是非常适合观赏的体育活动,这导致摔跤比赛具备非常高的商业价值。美国职业摔跤WW E是以摔跤类节目为主的上市公司,每年吸引数以亿计的世界各国人民观看。在日本相扑节目更是日本国的重要的比赛节目。日本相扑运动员,在日本具有众多的粉丝。在我国山西忻州地区被誉为“中国跤乡”,逢年过节,重要活动,都要举办摔跤比赛,当地叫做“挠羊”。更是当地农村文化生活的重头戏。被国际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忻州地区农村的庙会、祈雨等民俗活动中,都要举办“挠羊”比赛,能吸引当地十里八村的农民观看和参加,农民随意观看,随意参加,只要连胜六场,就是当地的英雄,获胜奖品是一只活羊。在内蒙古地区“那达慕”是草原牧民的盛会,同样举办蒙古的摔跤比赛——博克,同样能吸引众多牧民的参加和观看。从商业推广方面来看,摔跤比赛更具备观赏价值,世界上现在摔跤选手不但出现在奥运会,还出现在各类的大型搏击比赛,比如:U F C、K1、战极、Stri k e F orce、D rea m等等大型的搏击比赛,这些比赛的商业价值是非常高的,摔跤练习者也能得到丰厚的回报。[6]

4 在我国农村推广摔跤类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4.1 选择适合在农村推广的摔跤类体育项目

在有摔跤传统的地区可以继续推广当地的摔跤项目,在没有摔跤传统的地区,就需要推广一种适合广大农民接受的摔跤项目。经过对我国各地摔跤比赛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在我国忻州地区开展的“挠羊”式摔跤相比其他摔跤类项目,更便于在农村推广。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场地要求低。“挠羊”比赛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在标准的地毯摔跤场地可以举办,在松软的沙地可以举办,甚至在疏松的泥土地上也可以举办,甚至在田间、地头都可以练习。这样就极大的方便了这种运动在广大农村推广。第二,对器材要求低。“挠羊”比赛对器材没有要求,“挠羊”比赛不可以拉拽参加者的衣服,甚至要求赤膊上阵,所以“挠羊”又叫“赤膊挠羊”,上身也可以穿一件便宜的T恤,下身就穿普通裤装就可以,所以“挠羊”对衣服的损坏是比较小的,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而我国传统的其它形式的摔跤比赛对服装就有一定要求,以蒙古摔跤为例,需要有专用牛皮做的跤衣。这类摔跤运动如果在没有“搏克”文化传统的其它地区推广就会有难度。既然要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就不应该给农村家庭带来额外的负担。第三,规则要求简单。“挠羊”比赛规则简单,不分级别,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比赛时只要不故意击打对方和拉拽衣服就可以,胜负也非常好判断,比赛选手除了脚只要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地即判负,这就方便参赛者学习和观众区别比赛的胜负。而正式的摔跤比赛规则复杂,摔跤的技术分值有:1分、2分、3分和5分。必须有多个专业裁判才能判断胜负。而且需要根据参赛者的体重区分级别参赛,这就使这种正式的摔跤比赛很难在农村地区推广。第四,安全性高。由于“挠羊”比赛规则,比赛选手只要一方除脚之外的身体任何部位着地,比赛立即结束。所以实战对抗中,真正做到了点到为止。所以比赛中一般不会受比较严重的伤,这样规则下练习者比赛之后,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田间劳动,方便了“挠羊”式摔跤的推广。

4.2 必须在政策的支持下,从农村青少年开始培养对摔跤运动的兴趣

要想改变我们从宋代以来,重文轻武民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由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新的观念。比如在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增加摔跤运动,这是推广摔跤运动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现行的体育教材中,缺少直接对抗项目,基本上是素质练习和间接对抗项目,所以有必要增加一种带身体接触的直接对抗项目,以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战斗素质。我国农村相对比较落后,体育基础设施相比城市少之又少,摔跤运动又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贸然参加比赛容易造成受伤。所以在农村青少年中培养摔跤运动是必要的。首先,推广一项运动不能一蹴而就,要给广大农民群众一个接受、适应的过程,先从兴趣开始培养是必须的。其次,青少年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对摔跤运动的兴趣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推广摔跤运动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培养。

4.3 在我国山西忻州、原平、定襄流行的“挠羊”跤必须经过改良

首先是名字的改良,“挠羊”是当地摔跤的方言,虽然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承,但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必须有一个正式的名称,方便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接受,所以在推广摔跤运动中,给“挠羊”跤,重新选一个正式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恢复我们祖先“角抵”旧名。在竞赛规则方面进一步简化,比赛奖品也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加以改变。具体改革措施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4.4 开发摔跤比赛的商业价值

由于摔跤运动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开发摔跤比赛的商业价值相对容易,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和传统的推广方式,可以迅速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摔跤运动。例如利用电视节目和互联网推广摔跤比赛,山西电视台“一代天骄”节目就是对“挠羊”跤就作了很好的推广,也可以在广大农村庙会和传统民俗活动中增加摔跤比赛内容,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比赛,并提高摔跤比赛选手的知名度,吸引广大农民的关注。一旦摔跤运动成为深入人心的运动后,商业价值可以说无处不在,具备高回报的摔跤比赛反过来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6-07-09,第五版.

[2]胡锦涛.N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2-11-18,第3版.

[3]李翠霞.中国摔跤文化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徐杰舜.汉族风俗史·导论·先秦汉族风俗[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5]魏云贵. 中国式摔跤的竞技特点与文化特征——兼谈中国式摔跤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技,2003(1):13-17.

[6]苏学良.中国式摔跤的战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3):11-14.

[7]孙彩红.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3-15.

猜你喜欢

练习者素质比赛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选美比赛
比赛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最疯狂的比赛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