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长拳运动的呼吸方法及其运用研究

2014-08-15张功煌陈培培王豪杰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南拳长拳吸气

张功煌 陈培培 王豪杰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075)

武术套路运动注重精气神以及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也包括运动中呼吸与身体形态变化的协调配合。

武术运动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种表现形式,而在竞赛中武术套路可分为长拳类、太极拳、南拳类、传统拳类以及传统器械类,长拳类又包括长拳、刀术、枪术、剑术和棍术。武术套路运动项目虽然繁多,但是每一个项目都有适合自己的呼吸方法和演练风格。长拳项目是最适合武术套路初学者学习的,而了解并掌握长拳运动的呼吸及运用方法是学好长拳的重要基础。

1 长拳与太极拳、南拳呼吸方法的区别

长拳、太极拳以及南拳是武术竞赛的主要拳术项目,这三种拳术有着不同的技理与技法、不同的风格特点以及不同的耗氧量,因此不可将这三种拳术的呼吸方法混为一谈,应找到属于每个拳种自身相应的呼吸方法,如此才会对习武者的训练有所帮助,推进习武者在拳术方面的进步。如不加以甄别与区分,所有的武术套路项目采用同一种呼吸方法,或呼吸方法杂乱,便会影响武术套路技能的提高,甚至可能破坏身体机能,造成运动损伤。因此练习者应注意区分及运用套路运动中不同项目的呼吸方法,以达到掌握技术要领,提高专项技能,强身健体等作用。以下简洁地阐述此三种拳术的呼吸方法和要求,以示区别。

1.1 长拳运动的呼吸方法

长拳运动的特点表现为撑拔舒展、势正招圆、快速有力、灵活多变、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腿法较多、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且要求手要快捷、眼要明锐、身要灵活、步要稳固、精要充沛、气要下沉、力要顺达、功要纯青、四击合法、以形喻势。与太极拳、南拳相比,除了步型要求最低最严格外,其跳跃腾空动作很多,身法身形要求很高。这些要求和特点决定了长拳运动强度大,对氧的需求量也较大,从而对练习者呼吸方法的要求更大。长拳运动中平衡及跳跃接步型的动作较多,如果不善于掌握与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的方式方法,容易导致吸氧不足,从而气血不足,动作紊乱,运动的平衡性遭到破坏。因此长拳运动须运用腹式呼吸,善于“蓄气”,这样才可保持运动的平衡。因蹿蹦跳跃、闪展腾挪、灵活多变的动作较多,在长拳运动中除了沉气之外,还有提、托、聚三法,合谓“提、托、聚、沉”四法。这四种呼吸方法在长拳训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例如在大跃步前穿+搂手弓步冲拳动作组合中,前一个腾空动作需要提气,紧接下一个动作便需要聚气发力。如练习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的方法,此动作组合便很难完成。但在训练中练习者应遵循“气宜沉”的基本要求,注意顺应自然,不可故意做作。

1.2 太极拳运动的呼吸方法

练习太极拳分为三个阶段:塑形、懂劲、求艺。在塑形阶段应做到呼吸自然[1],由于太极拳讲究轻柔缓和,动作延绵不绝,所以自然地增加呼吸深度就可以满足身体对呼吸的要求,练习者配合身体运动协调呼吸即可。而在最后两个阶段,当套路动作熟练后,在练习中应追求将意识、呼吸和动作有机结合为一体,此时应当做到拳式呼吸,亦称腹式呼吸。太极拳讲究气沉丹田,每个动作开与合,身体的伸与屈都应配合相应的吸气和呼气,这样才能达到“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效果[2]。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遵循“顺应自然,吸满则呼,呼尽则吸,均匀呼吸”的原则。

1.3 南拳运动的呼吸方法

南拳动作有着朴实无华,刚健有力,起势激昂,步法稳健少跳跃,重拳法少腿法的风格,以及稳马硬桥,手法丰富独特,沉气实腹,发声呼喝助长发力的特点。南拳的演练风格与特点决定了南拳的呼吸方法,南拳运动的呼吸方法主要是引“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匀细、深长、有力,争取多用鼻吸;吸气时膈肌下降,“气沉丹田”,这种呼吸方法可使腹腔器官产生相应的蠕动;可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还可降低重心,达到根基固若磐石的效果。因吸气时多伴随吞身变手化解对方攻势的动作,所以腹式呼吸降低重心,有利引进落,化势解招。

呼气时应徐徐由口而出,徐徐将气呼出则身体重心不易上浮,有利于步实身稳及肢体发力。因为呼气时常伴随施力发劲击打对方,肢体发力要借助于基座,步实身稳尤其重要[3],因此呼气要求徐徐而出。

2 “提、托、聚、沉”四种呼吸方法在长拳套路运动中的运用

2.1 “提”法在套路运动中的运用

提气是一种胸式深呼吸方法,就是利用腹壁内收,胸腔扩张的方法。先用吸气,使隔肌收缩,腹内压增大,气流向胸腔上升,再突然屏气,让气充实胸腹腔,使身体有上升的感觉,达到提高身体重心的目的。在长拳套路运动中,当我们练习跳跃或者翻腾动作时,通常在我们的起跳环节就应开始提气,这样可使身体踏跳的高度增加,在空中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击响、转体等动作。

采取提气的呼吸方式主要用于跳跃、腾空动作。如长拳套路中:旋子、侧空翻、腾空外摆莲、腾空飞脚、旋风脚等。只有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好提气法,才能使身体内外合一的协调发力,使跳跃腾空动作完成得更高飘[4]。

2.2 “托”法在套路运动中的运用

托气是指吸气将结束时紧接着来一下由慢渐快的半呼气,并顿然止于“闭气”。它有利于将呼而未尽之气,托于腹部以助动作截然有节,体势优美凌厉,突出精神饱满,气势雄伟,姿态威严等特点。在长拳套路运动中,通常是一系列连续快节奏动作之后,紧接着一个静止的定势亮相动作或者平衡动作。在完成此类动作时,应注意呼吸节奏快速的转换。

采取托气的呼吸方法主要用于亮相和静止性的定势和平衡动作,如燕式平衡、扣膝平衡、低虚步架拳等。在快速运动中,突然停止不动,以体现武术运动的“动如涛,静如岳”的特点,使长拳攻守进退、动静疾徐的特点更加突出[5]。

2.3 “聚”法在套路运动中的运用

聚气是指吸气后,暂时停止呼吸,气沉于腹而“闭气以待”,随着攻击性动作的同时伴有短提吸气后,可以气催力,并促使全神贯注,其中使之获得强大的力量,突出“刚劲有力”、“内外合一”等特点。应注意的是吸气与动作必须同步,这样才可以达到“聚气成功”以气催力的作用。如冲拳动作之前应吸气于“闭气”以待,随拧腰送肩冲拳之同时运用“聚气”,以增加冲拳的速度和力量,同时也可避免由憋气造成的不良影响[6]。

采用聚气的呼吸方法主要用于快速发力的攻击性动作,如冲拳、劈掌、踹腿、顶肘等。掌握并运用好此种呼吸方法,可使长拳动作快速有力,大大加强攻击动作的杀伤力。

2.4 “沉”法在套路运动中的运用

沉气与提气相反,即隔肌向下运动使气沉于腹中,也就是“气沉丹田”。它能使胸部宽松,腹部充实,降低了身体重心,多应用于较低姿势或较高姿势向低姿势转变的动作,从而达到根基稳健,固若盘石。

采用沉气的呼吸方法通常用于后扫腿接侧摔、旋风脚接马步,仆步穿掌等身体重心自上而下或低重心的动作。气沉丹田使腰、腹部稳定、重心沉稳,正如长拳传统“十二型”中“站如松”,使动静密切联系在一起,即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 结论与建议

长拳运动要求达到三节六合、四击合法以及以形喻势的“十二型”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就必须将“提、托、聚、沉”这四种呼吸方法与长拳动作协调运用,在演练的过程中,应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恰当地调节呼吸。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长拳的技能水平,也可以减少错误动作带来的损伤,提高练习者身体机能。掌握与控制好自我呼吸是长拳套路练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长拳套路的演练中做到呼吸与动作的协调一致,才可使运动员在完成整套动作时达到精力充沛饱满,气力顺达协调的效果。

因此,在长拳运动训练时,练习者应正确的甄别与选择、合理运用呼吸方法,切勿混淆它法,胡乱呼吸,在其它拳术运动中亦如此。掌握长拳运动正确的呼吸方法是练好该拳术重要的保证,亦是提高身体机能、强身健体的保障。

[1]侯 婷.太极拳运动中的呼吸方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06):93-94.

[2]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苗钟立,陈永新.呼吸与发声在南拳套路演练中的运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07):61-62.

[4]刘 岚.浅谈武术运动中呼吸的运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91-95.

[5]王 英,申 力.浅谈武术教学的呼吸技巧[J].湖北体育科技,1999(04):49.

[6]郑李茹.武术运动中呼吸方法的探讨[J].体育学刊,1999(05).

猜你喜欢

南拳长拳吸气
长拳运动员运动前补糖措施研究
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没事多练壮腰功
南拳对塑造积极行为的影响
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对煤储层基质解吸气扩散理论的再探讨
129式太极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