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2014-08-15范学峰姚亚行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太极拳动作运动

范学峰 姚亚行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1 前言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流传,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发现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手段。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防治疾病的国家,在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身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些都说明,体育在防治疾病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呼吸和意识活动。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其他器官与系统机能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期资料显示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厚重、深刻的文化底蕴,极具特色的养生作用受到越来越多追求健康、享受运动的人们所喜爱。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具有健身、养身的一种特殊的套路运动,其内容博大精深。太极拳运动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除此之外,有大量资料证明:太极拳对人们心理减压、精神向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千百年来即使历经岁月冲刷,他依然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不断被继承与发扬。文章分析了太极拳运动的生理学基础,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并简单阐述其对人精神层面的滋补作用,同时,对练习太极拳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太极拳运动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生理保健作用

2.1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一般来说,也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等。所以在练习一两遍之后,即使感觉身体微微出汗,也很少发生气喘现象,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之感。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从事太极拳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太极拳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从动作的虚实变化到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的、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有明显的停顿地方,整套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贯穿,好似行云流水,连绵不绝,虚实结合,阴阳相生。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滑自然,体现出其柔和的特点,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舒展。在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由躯干来带动,并且相互呼应,不能上下脱节或彼此相离,显得呆滞脱节、支离破碎。

太极拳是一种把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三者结为一体后又加以创新的强身治病、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肌运动,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专注、心静如水、用意专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从而为其他系统、器官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太极拳合适青、壮、老年等各个年龄层次以及各种体质状况的人锻炼,它不但可以单独练习,还可以集体练习,不受场地、时间、器械等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

2.2 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会逐渐使大脑功能得到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即有意识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恢复正常,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之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的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身体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使胸部有舒适宽松的感觉。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的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让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横膈肌运动所产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肌肉逐步得到锻炼,腹部渐渐充实圆满,尤其是下腹的充实,更有益于气沉丹田的要求,腹部随练习会时松弛时紧张,但始终保持松静的状态和感觉。

太极拳是一种轻灵、舒缓、沉稳的拳术,动作如抽丝般徐缓不躁,又稳又静,迈步如猫行般轻起轻落,起步和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既所谓一举一动,周身都要轻灵,故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之说。

太极拳以阴阳转换理论作指导,在每一势和每一动中,始终有着阴阳转换,即虚与实的转换,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不断地转换就形成了不停顿的运动。太极拳的轻灵、沉实、虚涵、扎实也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转换和变化,达到统一和谐的境地,太极拳的这些特点使其对生理保健具有良好的作用。

2.2.1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容易带来神经系统的紊乱,西医认为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中医则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强调呼吸、意念和动作三者有机地结合,有调和人体阴阳平衡的功效。研究证明:在练拳时,大脑皮层α波增多,肌肉延长,血管对刺激反应下降,阻滞某些顽固兴奋灶的刺激;生化检测可见5—HT水平提高,交感内分泌水平下降,对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犹豫交感兴奋下降时胃肠血液供应增加,提高了消化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的太极拳锻炼可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可提高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能够防治现代人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各种疾病。

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这些对大脑活动具有一定的良好的训练作用,太极拳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是根据运动刺激精神,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再由这种“兴奋”情绪反应作用肢体动作的原理。这样可以使多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强调呼吸、意念和动作三者有机结合,大有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之功效。太极拳的走架要求排除杂念,静下心来,全神贯注,神气鼓荡,用意不用力,这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平衡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2 太极拳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太极拳吸气时扩大腹腔;呼气时收缩腹部,使腹瘪下去,这种腹式呼吸可加大隔肌的舒张与收缩而使横隔上升下降幅度加大,腹压增大有助于心血加流,腹压的改变又相应地调节胸压,有利于心脏活动。同时,在练拳过程中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放松与收缩,以及毛细血管反射性的扩张,可使血流通畅,使静脉回心血增加,从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血压也相应有所降低,对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十分有益。

太极拳动作缓慢、均匀、细致便于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和关节活动起来,使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加速静脉、淋巴的回流速度,减轻了心脏的负担。与此同时,心脏营养血管反射性的扩张,也可以加强对心脏的营养作用,改善心脏营养状况。据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显示:太极拳对外周循环和刺激循环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的研究也表明,练习太极拳可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外周循环改善,对舒张压下降、对冠状动脉血液和心肌供血有利,练习太极拳还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血糖代谢。

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可以明白,练习要求呼吸与动作相互配合,有利于保持肺组织弹性,改进肺廊活动度,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另外,太极拳动作中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太极拳动作舒展,并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使呼吸自然,呼吸效果增加,从而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2.2.3 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影响

虽然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资料并不充分,但研究表明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质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有良好作用的。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以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例如,有资料报道锻炼五到三十分钟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2.2.4 太极拳对畅通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健康与否,与经气畅通与否密切相关,一般的体育运动对舒筋活络具有积极作用,而练习太极拳对畅通经络的作用也非同小可。练太极拳的人,练到一定程度,就有小腹发热,四肢末梢发胀,发麻之感。中医针灸认为这种现象是“得气”的表现,也就是调动内气,打通经络,经气运行的表现。太极拳运动“主宰干腰”、“虚灵顶劲”,腰为肾之腑,又为带脉所绕之处,长期锻炼,可使肾气旺盛,带脉充盈,阴阳调和,神清目秀。

太极拳除了述对人身体机能的保健作用之外还能积极地调理人体的一些疾病,中医认为:人体存在着阴阳、气血与津液、经络与气穴、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问题都需要平衡,由其是经络学说,如阴阳不平衡而受到阻滞,会给人带来病患。太极拳是武术运动的精华,它是根据人体各运动器官、内脏和四肢关节及经络阴阳的特点组编而成的。各招各式的动作要求保持其在对称、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其运动特点是具有高度统一的整体运动。因为人体的病,基本上是由于各种不平衡的因素形成的,所以说太极拳运动能使患者恢复健康。

2.2.5 太极拳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拳时脚步要求分清虚实,步法稳健,动作轻灵,对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双脚的骨骼、肌肉、韧带是很好的锻炼。习练太极拳过程中,要求脚踩涌泉,常是独立支撑全身,对双脚反射区是良性刺激。因此,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下脚的力度,提高关节、韧带的灵活性、柔韧性,还能对全身其它脏腑产生良好作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中国太极拳之类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加强老人双腿的稳定能力,降低因为摔倒而受伤的可能性。科学家们指出,相比较而言,动作舒缓、注重平衡的太极拳能帮助老年人了解到到自己的体能、灵活和耐力的极限,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动作中更为小心,达到防止摔倒的目的。有人对太极拳站桩时肌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站桩过程中产生热、胀、酸、颤抖感觉时,肌电振幅的升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特点是:振幅的升与降有规律、有节奏的交替出现,由此可见,太极拳站桩时肌肉活动的特点是“动”与“静”的有序结合。其能量供应也发生了节奏性的变化,而这种生理变化对肌肉的持续工作大有益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太极拳对机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太极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太极拳还有一定的心理保健价值,练习太极拳可以消除疲劳,可以修身、养性;太极拳还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它的预防衰老的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的话题。社会中激烈的竞争,容易使人感受到奔波的疲劳,导致机体的各项指标下降,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机体的健康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而练习太极拳就恰好有促进人体恢复健康的作用,我们提倡社会各阶层人们练习太极拳,以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陶冶心境,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意识形态与机体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3.2 建议

各地的养老院及康复场所可增设太极拳作为医疗手段,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并注意控制不同病人的运动强度,做好医疗监督工作。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与此同时还要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我们从上文可以发现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呼吸方式的是否正确。练习太极拳要做到持之以恒,任何一种运动要起到健身的目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长期的练习,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太极拳才能发挥其健身的作用。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需要更加强健的身体、更加饱满的精神,来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蕴涵我国古代哲理的太极拳运动,可以使人们在这种柔缓的运动中缓解精神压力,使其心境平和、豁达,从而获得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蒋玉芳.太极拳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邱丕相.太极拳习练知识问答[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黄茂武主编.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7-92.

[4]陈鑫林.浅析太极拳的健身功效[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5]朱有源.太极拳健身功效的机理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OO2.

[6]李亚英,刘素兰.太极拳健身治病的奥秘是平衡[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

[7]杨 慧.浅析太极拳的养生与健身原理[J].安徽体育科技,2004(3).

[8]黄茂武主编/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7-9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太极拳运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太极拳动作运动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疯狂的运动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