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发展

2014-08-15朱兵涛刘少英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道家武术

朱兵涛 刘少英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中国传统武术的内涵

武术与体育有相互融合的地方,但是不能把两者等同。体育是为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而从事的身体练习活动;从武术的字面意思不难看出,武术是由“武”和“术”两个字组成,“武”字主要侧重于身体练习,其主要从事形式是进行身体的运动,这与体育有相似的地方,“术”字主要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存在以及发展规律,万事万物要想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下发展,就必须要遵守自然法则,而我国的传统武术家早在几千年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把这些客观规律融汇在武术的一招一式里和自身的修身养性上,这是武术与体育不同之处,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所在。因此,了解传统武术的内涵就必须从“武”和“术”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即对武术的运动层面和武术的哲学思想层面分别进行研究。

1.1 中国传统武术是一本体育运动史

传统武术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狩猎以及后来的战争,因此传统武术的招式具有技击性,后来发展的套路或者是格斗也是如此,每一招式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攻防含义。传统武术的技击性是以肢体的运动为基础的,因此可以把传统武术定义为体育运动,它是一门体育科学,而且是一项门类众多的体育运动科学,其种类之繁多是奥运会都无法超越的。现代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以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物力学、人体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为理论指导,中国传统的武术家们在没有这些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狩猎和战争中总结经验,发明了许许多多的套路动作和格斗项目,动作迥异,门类繁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盛状态,其中为世人所熟知的有:少林派、昆仑派、武当派、象形拳、梅山派、青城派、披挂拳、长拳、花拳、八卦掌、峨眉派、五势梅花桩等等,这些门派在现代文明中仍能传承和发展,并体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当下的传统武术仍然担负着增强国民体质的重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传统武术的发源地,各个门派拥有相当雄厚的群众基础,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民族传统武术仍然是国民强身健体的不二选择,但是在这个群体中呈现出年龄分布不均匀的状况,老年人居多,青少年最少,而这个群体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主要以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等养生类为主。

1.2 中国传统武术是一本哲学巨著

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必然受其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传统武术也不列外。中国拥有几千的历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思想洗礼,其中对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有兵家、道家、法家、儒家、佛家等的思想,传统武术同样经受了这些思想的洗礼,并深受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中,兵家、道家、佛家、儒家的哲学思想对其影响最大。

1.2.1 兵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武术

多数人认为在众多思想体系影响下,对武术影响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兵家思想,他们往往会把武术与战争联系到一起,这些人多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武侠小说的作者总能把小说中的主人翁塑造成一个武艺极高的英雄形象,然后会在国家的战争中展现自己的武术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国家屡立战功。这些武侠小说的题材不是作者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现实基础的,武术与战争之间有具体的、实质性的联系,因为武术源于战争,这在前面传统武术的起源中已经提到。

传统武术家特别重视兵家思想中的作战思想和作战理念。竞争是所有生物的天性,人类为了土地会发动战争,为了食物会发动战争,为了水也会发动战争,会为了满足任何自己的需要而发动战争,那么在长期的战争中,人类为了提高作战能力,减少伤亡,学会在战争中总结经验,并将作战过程中的作战经验传授给后代,在这个传授战争经验的过程中,因此武术就应运而生了,而且武术还深深打上了兵家思想的烙印,如“因敌制胜”、“夺人而不夺于人”等等思想均是受兵家思想的影响。

1.2.2 道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武术

道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某些武术门派的内功修炼上。老子的道家思想堪称为大智慧,其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强调思想上的“无”,“无”为道的最高境界,即心无杂念。老子的智慧是与小聪明、投机取巧大相径庭的,道家反复强调去除一切虚伪的、造作的东西,追求一种心灵“空”、“真”的最高境界。

把道家的“无”的思想推至武术,其意义是重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习武者只有思想上做到无,技战术上才能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游刃有余的把技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试想:如果传统武术每招每式都按照固定的套路展开,那么传统武术的技术动作就会失去其活力,变得死板硬套,成了无源之水,那么,传统武术百花齐放的景象也就不存在了;其次,传统武术家把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领悟到了极致,并根据这一哲学思想创造出了新的武术动作,如李小龙讲: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是深刻领悟了道家思想,于是李小龙自创了截拳道,其招数变化万千,对手防不胜防,深受人们喜爱,太极拳的创作更是融汇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心中一物无有,极其虚灵,一有所着,则不虚不灵,唯静以待之,养其城以至动静咸宜,变化不测”,太极拳在世界的成功推广不仅仅是因为其技术动作,最重要的莫过于其中“无”的精神境界。

1.2.3 佛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武术

佛教是后来才传入中国的,其主要修炼形式是坐禅,通过坐禅来净化人的心灵,通过戒律来规范人的行为,尤为著名的是达摩面壁九年苦坐禅,其功力之深是不言而喻的,佛家思想的宗旨是普度众生,但是仅仅从精神层面(坐禅)并不能救人于水深火热,于是佛教就出现了另一种修炼形式——习武,通过身体的修炼来达到健身防身和救人的目的。

提到佛家的武术,人们就不得不联想到少林寺,而且往往会把功夫与少林寺划等号,总认为天下工夫出少林,这是不严谨的,因为武术的历史要远远悠久于佛教在中国的历史。近几年来少林寺的名字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尤其以中原地区的嵩山少林寺最为出名,从释小龙饰演了一个个功夫小子的正面角色,到北京奥园会少林武僧的精彩表演,少林武术给人一种全新的形象。

1.2.4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武术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汉武帝时,国家的治理崇尚“独尊儒术”,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体现的就是儒家思想,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地位非同小可,不仅在古代,现代人仍然学习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的流传下来,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孔子是个读圣贤书的人,他推崇礼文化,主张构建社会的礼仪规范和社会秩序,因此被统治阶级用来统治国家。儒家思想中的各种礼仪和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影响,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构建了自己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习武者不再是一介武夫,在习武的同时加强武德的修炼,学习礼仪以提高自身素养,做德才兼备的武术家。

2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2.1 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首先,传统武术在全国的分布比较分散。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十三亿的人口,由于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所盛行的武术类型不同,同种武术类型不同地区所呈现的武术风格也不一样,如少林拳分南少林和北少林,虽然都称为少林拳,但是风格迥异。

其次,传统武术的种类正在逐渐减少。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国传统武术种类繁多,我们所熟知的门派有少林派、昆仑派、武当派、象形拳、梅山派、青城派、披挂拳、长拳、花拳、八卦掌、峨眉派、五势梅花桩,而且这些门派或者拳种在大众体育运动中能够普及,但是还有许多我们未曾见到过的传统武术,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传统武术项目,这些门派或者拳种靠仅有的几个继承人传承下去,甚至有些到了没有人愿意去继承地步,成了传统武术中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

最后,传统武术在世界体育之林中的发展是步履维艰。传统武术在中国的发展都不容乐观,那么在世界体育之林发展就更加困难,虽然近几年来武术一词在世界盛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仅仅是外国人在凑热闹,或者说是媒体炒作的效果,真正没有几个懂中国武术的人,真心实意愿意学习传统武术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很好,值得我们借鉴,像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泰国的泰拳、韩国的跆拳道等才算是真正走向了世界,并在国际体育文化中站稳了脚,而且有的还进入了奥运会,而我们的武术却多次与奥运会擦肩而过,不是我们的运气不好,也不是我们的传统武术比其他国家的差,而是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制约了我们的传统武术的发展。

2.2 传统武术如何在世界体育之林健康发展

2.2.1 传统武术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融汇时代精神

传统武术历史悠久,在物竞天择的竞争中能够传承下来是与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分不开的,而且这种适应不仅仅是被动服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主动通过改变自身来迎合社会变化的需要,正如在兵家、道家、佛家、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武术没有墨守成规,排斥社会不断变化的意识形态,而是适应、改变自身,把变化的社会思想、理念融汇到武术的招式或者内功修炼上,所以传统武术才具备了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当代的武术家们似乎摒弃了先辈们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能力,当代的武术家把自己关在牢笼里虔诚的练习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武术精华,却不曾想外面的世界已不是前辈所处的世界,他们还用传统的思想去领悟和练习传统的武术动作,怎能吸引当代社会的现代人去练习传统武术。所以,当代武术家必须摒弃陈旧腐朽的思想,树立全新的武术观,敢于接触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理念,把最先进、最前卫的思想、理念融汇到武术的修炼中,及时更新、改进武术动作,方能与时俱进。

2.2.2 传统武术间必须加强沟通与交流

传统武术种类的繁多造成传统武术区域普及较广而全国普及不理想的尴尬局面。国家反复强调武术在中小学体育中的普及,各个地区也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开展较为困难。这就需要传统武术间多加强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寻找一种能够适应大众的需要的武术,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国传统武术家长期的共同努力,共同寻找一个平衡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和谐。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一旦取得成功,传统武术在全国普及就不是难事了,我们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在世界盛行也是水到渠成了。

2.2.3 传统武术必须提高技击性,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武术源于战争,其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手,然而在后来的演变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每个动作都蕴含了谦逊、高尚等传统的中国文化,只有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能领悟到传统武术动作中的奥妙,这些含蓄而又富含哲理的技术动作让人难以捉摸,外人在没有专业人员的解说下不明白动作的攻防含义,甚至有些人认为某些动作是故弄玄虚,使得外人对中国武术的印象大打折扣,这是阻碍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的重要原因,因此传统武术要不断地改善技术动作,化繁为简,提高其技击性。其次,我们对传统武术的评价过于主观,中国的传统武术进不了奥运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奥委会无法对中国传统武术比赛给予一个明确的评价指标,尤其是像套路比赛,对于参赛队员表现的好坏很难给予明确的评判,仅仅从直观感觉评判过于主观,无法客观评比,因此就需要制定出相对合理的传统武术评价体系这个中国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客观条件。

[1]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陈鑫语.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易剑东.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的比较研究——民国武术的组织社会学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1995(6):19-22.

[4]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J].学术界,2007.

[5]郭玉成.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7.

[6]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

[7]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自信:传统武术的希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道家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武术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