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效果

2014-08-14纪付仓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注射法舒适感卡介苗

纪付仓

本文主要对正阳县妇幼保健院行卡介苗接种的108例新生儿行逆向皮内注射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正阳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1~5月108例行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9:25,胎龄35~41周,平均胎龄(36.18±2.17)周,出生时体重为2650~3700 g,平均(2910.2±215.4)g;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6:28,胎龄34~42周,平均(37.21±2.05)周,出生时体重为2700~3650 g,平均(2830.8±243.5)g;其中顺产儿69例,剖宫产儿39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及体重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两组新生儿均采用常州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 ml一次性蓝芯注射器并配4.5号针头,注射器及针头均经ISO质量认证。冻干卡介苗选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每瓶剂量含卡介苗0.25 mg,用0.5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给予每位新生儿0.1 ml的用量。

1.3 接种方法 两组新生儿接种部位均选取其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下缘,均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沐浴后完成。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即将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并平放于病床上,暴露左上臂的注射部位并弯曲前臂置于胸前,家属与操作者均选择新生儿身体两侧站立;在家属固定住新生儿左上臂的同时,操作者对注射部位消毒后绷紧新生儿皮肤的状况下刺入皮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取平放注射器姿势,固定针栓以注入0.1 ml卡介苗,待局部皮肤变白、毛孔显露、圆型隆起时可拔针。研究组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即其中家属需立于其足端,双手固定并轻按左肘的关节部位,操作者需立于其头端,手指从腋窝处环握其上臂近肩峰处,并用拇指下压其三角肌隆起部位,绷紧皮肤以使三角肌下缘注射部位平坦,其余同对照组。

1.4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新生儿接种过程中的一次性进针成功率、菌液外溢及标准皮丘情况,并根据新生儿注射时身体舒适感及疼痛感情况评价其身体稳定性情况[1]。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情况 经研究资料显示,研究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菌液外溢及标准皮丘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情况比较[n (%)]

2.2 两组新生儿疼痛感及舒适度情况 经研究资料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疼痛感(5.75±2.12)分及舒适感(10.34±2.8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疼痛感(8.21±2.54)分及舒适感(9.76±2.1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卡介苗作为临床接种疫苗中针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疫苗类型,其操作不当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而影响新生儿接种质量[2]。在选择新生儿的注射部位需慎重,新生儿的上臂外侧皮肤较薄且光滑,针头的阻力较小情况下减少进针难度。新生儿的忍痛能力及自控能力较弱,在接种过程中需家属及操作人员共同控制配合完成。因此家属及操作人员的站位较重要,若两者站在同一方向上则易出现相互干扰的状况,逆向皮内注射法要求操作人员及家属分别处于新生儿的头足两端[3]。经研究资料显示研究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率为94.44%(51/54)及标准皮丘92.59%(50/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87.04%(47/54)及标准皮丘85.18%(46/54),证明研究组操作人员与家属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利于操作者的进针操作。同时研究组接种完成后拔针时菌液外溢2(3.7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11.1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新生儿的接种部位及拔针方式均影响其操作,操作人员在拔针后及时按压新生儿三角肌部位并回弹绷劲的皮肤,减少了菌液外溢发生率。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过程中干扰因素过多,在控制新生儿过程中的挑战性较大。同时接种过程中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新生儿的配合度及身体舒适感,即操作不当引起新生儿身体晃动情况出现时会加重其疼痛。研究资料显示研究组新生儿疼痛感(5.75±2.12)分及舒适感(10.34±2.8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疼痛感(8.21±2.54)分及舒适感(9.76±2.1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生儿接种过程中一次性进针成功率高,提高其舒适感的同时还能增强注射的有效性。针对新生儿接种过程中出现的菌液外溢处理的应急措施,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综上所述,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新生儿的疼痛感以提高注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业芳.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48-49.

[2]戴慧玲.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14,35(3):659.

[3]车荣.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体位与方法改进的效果比较.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54-1255.

猜你喜欢

注射法舒适感卡介苗
内镜下对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后排胶出血的临床观察
卡介苗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
旅行舒适和美我都要
超高速电梯的噪声和振动控制
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法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服装通风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