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2014-08-14蔡郁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疝气补片修补术

蔡郁辉

外科临床中对于腹股沟疝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目前有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本文中将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的131例腹股沟疝患者,通过临床实际病例治疗情况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差异,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将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的131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8例;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9.37±3.82)岁;单侧疝53例,双侧疝12例;斜疝31例、腹沟嵌顿疝17例、直疝13例、切口疝4例。观察组中男54例,女12例;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40.41±1.84)岁;单侧疝55例,双侧疝11例;斜疝33例、腹沟嵌顿疝16例、直疝14例、切口疝3例。两组患者中排除营养不良、巨大疝囊、难复性疝病例[1],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疝气修补术,患者经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后,根据患者体况选择Shoulice法或Bassini法[2]进行手术,切开皮肤腹外斜肌腱膜,处理疝囊并高位结扎后将精索游离,将腹内斜肌下缘及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在一起,后将精索置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并进行固定,手术结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经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后,在腹股沟做斜切口,切开皮肤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游离,疝囊后游离送回腹腔,并疝环内置入填充物,再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对于疝囊过大的患者给予横断处理[3]。将疝气补片置于精索后与耻骨重叠 1~2 cm处,后将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进行缝合,手术结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0.13±15.42)min、术中出血量为(43.63±14.57)ml、抗生素治疗时间为(3.25±0.71)d、住院时间(6.33±1.48)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45±13.26)min、术中出血量为(58.13±14.55)ml、 抗生素治疗时间为(5.42±0.34)d、住院时间(9.13±1.57)d,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腹股沟疼痛4例、尿潴留4例、阴囊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23例,其中腹股沟疼痛11例、尿潴留5例、阴囊血肿4例、切口感染3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注:两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抗生素治疗时间(d)观察组 66 60.13±15.42a 43.63±14.57a 6.33±1.48a 3.25±0.71a对照组 65 71.45±13.26 58.13±14.55 9.13±1.57 5.42±0.34 P<0.05 <0.05 <0.05 <0.05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腹腔脏器经腹股沟缺损部位向体表突出进而形成疝,俗称“疝气”[4],其发病机制多与胚胎期睾丸在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有关,男性患者居多,且右侧多于左侧,双侧发病者约占所有病例的5%~10%[5]。腹股沟斜疝患者在临床中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还纳性包块,当患者腹内压增高时,包块会明显增大,平卧或睡眠后包块缩小或完全消失。

传统疝修补术中将残留的组织作为补片对于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容易造成术后复发,而且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两个不同解剖位置的组织缝合在一起,会增加缝合张力,不符合外科手术原则。无张力修补术则是将利用聚丙烯单丝材料制成的疝气补片对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进行修补,补片的孔径较大,而且组织相容性较好,能够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修补时可实现无张力对合,通过修补可能增加腹壁韧性,并对于内环进行重建,不会对韧带功能产生影响,符合外科手术原则。

手术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对于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明确致病原因,并根据患者的体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②术中全程规范无菌操作,解剖层次清晰,及时进行止血,保持术野清晰,术中动作轻柔,术后嘱护士对于切口进行压迫,以防止术后出现感染和血肿。③术中不要做高位结扎,要根据内环的大小选择疝气补片,补片与精索缝合不可过紧,防止术后出现阴囊血肿及睾丸肿胀。④术后对于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全身各器官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秦平.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当代医学,2013,12(24):131-132.

[2]党登峰,肖晖.无张力修补和传统修补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4,3(2):156-157.

[3]邓莫根,周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实用临床医学,2010,11(7):123-126.

[4]徐立金,徐永立,谢小春,等.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术式的应用体会.临床外科杂志,2009,17(12):853-854.

[5]李润铭,曾隆桂,陈琼驹.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11,17(3):100-101.

猜你喜欢

疝气补片修补术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