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4-08-08宋郑

金融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宋郑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仍在蔓延,我国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仍未消散。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依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窄、生产规模萎缩、融资难等矛盾进一步突出。因此,我国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整合资源、优化自身结构、积极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努力探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字: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难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保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力量。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统计,截止2012年末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40个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在27个行业中的比例已超过50%,在部分行业中超过了70%,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体。

表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单位:%)

表一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在创造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上缴利税额、生产商品销售额、商品进出口额方面的数量占比均已超过50%,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作出重大贡献。此外,中小企业在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深化对外合作、开拓市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带动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二、危机效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遭遇到较多困难,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浙江省为例,受中小企业因素影响,2011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3.1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105.1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率回落了7.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利润91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率下降3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2011年上半年全省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局,2011.08.04]由此不难设想全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难的原因较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一)要素成本升高,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从2010年初至2011年底,PPI指数快速上升且长期保持高位运行,后续效应影响至今。根据2012年上半年多省市调查数据,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高于产品价格涨幅,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浙江省有70.8%的企业原材料价格同比出现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而销售价格不能及时同步调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物流费用过高。2012年1-8月,社会物流总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运输费用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有研究表明,受高通行费的影响,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高达21.3%,而在车辆通行费所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国以超过2%的水平高居东亚地区首位。[ 资料来源:《成本持续攀升 中小企业遭遇发展“寒冬”》,中国工业报,2012.12.10]这种状况直接拉高企业的运输成本,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工资成本上升。伴随着物价指数的持续攀升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的上涨,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同比增长11.9%;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同比增长17.1%。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比上年提高241元,增长11.8%。此外,2012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20.2%。[ 数据来源:《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05.28 ]这对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广大中小企业的盈利空间造成了更大挤压,企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大幅提高

一方面,信贷限额控制引发“保大压小”行为使得中小企业成为信贷紧缩的主要对象。在政府有意识抑制信贷过度膨胀的情况下,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普遍吃紧,特别是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定位的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普遍逼近25%的警戒线,超额准备金比率已降到1%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由于短期内中小企业的风险收益远低于大型企业,且目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控制风险和追求盈利的综合考虑下,商业银行在执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政策时出现极端化趋势,对中小型企业“惜贷”情绪严重。

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每笔贷款要求的数额不大,但贷款的审批操作程序与大型企业贷款步骤大致相同,若贷款的中小企业客户数目增多,必然会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操作成本上升,大多数金融机构对此类贷款利率定价也较高,间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诸多方面对大型企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倾斜,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够重视。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公司法》、《企业保护法》等法律对中小企业做出了一定的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的办法,无法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将主要资源分配到大型企业的项目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资源逐渐减少。加上我国现行金融体制大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但中小企业则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此外,对于公司制企业,既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又要对其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就使企业面临双重征税的局面,且不能享受国有企业和鼓励类企业的税收减免,进而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过重。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和创新组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很低,往往比大企业更难吸引到创新人才;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以及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技术人员只能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从而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创新管理模式陈旧,技术创新成功率低。

二是缺乏信息和创新技术源。由于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除外)都依附于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做配套服务,因此在技术发展和产品生产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被动适应,加上缺乏创新人才和资金,导致原本经济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就更难吸引到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从而使其缺乏稳定的技术源。以上状况让原本就弱小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

三、后危机时代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针对国内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所面临的诸多困难,我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一)适应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增大融资规模

现阶段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商业银行应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放在首位,真正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扭曲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完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尽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针对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等特点,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改进和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创新信贷产品,扩大抵押品范围;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体系,实施收入与贷款绩效挂钩的政策。

在商业银行调整战略的同时,国家也须相应制定对中小企业贷款有利的基准利率和利息率,不断扩大融资规模;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尽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创业板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采用发行股票、集合债券等方式多渠道融资。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优化企业生存环境

创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在如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财政和金融部门应加快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同时,相关部门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切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培育能够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维权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及其出资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投资及合法收益,保护其投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加强对中小企业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各类负担。

(三)积极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创新,寻求新突破

第一,优化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突破要素供给趋紧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约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调整产权结构方面,着力培育衍生配套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在优化市场结构方面,引导企业拓展市场,特别注重开拓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在股权改革方面,积极促进建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引导中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第二,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创业投资活动,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通过各类服务形式与措施,鼓励社会失业人群自主创业和再就业。其中着重推动下岗失业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农村失地人员等群体开办各类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对创办微利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采用相应优惠税率;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集中相应区域零散中小企业进驻创业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供配套车间、厂房及各种便利条件,帮助中小企业节省成本开支,实现盈利创收。

第三,行业结盟,走联合发展道路。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单位产品成本高、价格高,这就相对削弱企业产品独特性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抱团”取暖、参与竞争、共御风险、开拓市场,应积极引导区域内同类中小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行业联盟,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联合,形成可“御寒”、可竞争的较大经济联合体,共同争取市场份额。以上举措在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同时,必将推动所在区域快速形成商圈效应,催生区域繁荣,促进产业链形成,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兢青,陈文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和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04.

[2]陈根.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困境、机遇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23).

[3]王小拥.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生产力研究,2009,(24).

[4]陈丽金.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06.

[5]吴群.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06.

[6]肖李春,刘鹏志.后金融危机下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7]周民良.全球金融危机下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路[J].学习与实践.2009,12.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