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和手段研究

2014-08-08朱淑芳

金融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贸易产品

朱淑芳

摘要:对外贸易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我国需要不断推进和发展的重要经济环节。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发展的战略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目标、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战略手段

对外开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在过去的30多年里,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全新的突破,尤其是加入了WTO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发展的战略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贸易地区结构、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平衡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目标

1. 对贸易利益分配的控制

从根本上来说,贸易产品的附加值情况决定了利益分配的控制程度,若是两国需求偏好相差不大,那么产品附加值越大的国家就拥有更好的贸易条件,所能享受的贸易利益数额也就越大。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所谓的产品的增加值[1]。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如果近似的忽略消耗结构,那么产品最终以或劳动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如果不存在对外贸易,附加值也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若是存在对外贸易,一国的产出转化为了完全进口中间投入和完全增加值,所以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讨论对外贸易中附加值时,要充分考虑到完全增加值对于一国的贸易竞争力本质上的影响。

2. 对生产要素配置的控制

通过高效的国际分工,可使得贸易强国拥有最大化的生产要素配置,使产出额升高,同时通过国际交换,提高资源利用率。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多,现代化竞争的表现形式大多为不完全竞争的结构,对于启动资金的要求较高,这样造成了后天条件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国际分工更为多样化,形成了变化多样的实践结果。贸易强国拥有着较高的贸易水平,占据着国际分工格局中有利的地位[2]。而有些贸易大国的优势在于出口数量庞大,但是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只会使得自己丢失有利贸易条件,甚至出现贫困性增长等恶性贸易现象。每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初级产品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作为原料,工业制成品其次,相对而言,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所占用的自然资源较少。这样的国家的贸易结构相对来讲健康,对外贸易竞争力也就越强。

二、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1. 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则相对较少,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石油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虽然出口贸易不是造成我国资源、能源紧张的根本原因,但是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中高能耗、高原料依赖性陈品德比重较大,导致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商品,这样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法师也就成为了我国资源稀缺,环境压力大的现状的罪魁祸首之一。

2. 对外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随着中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产品都有着“ 中国制造”的印记,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这是件有利有弊的事情。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贸易摩擦。由于对外贸易顺差的继续加大,对外摩擦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蔓延到了投资、金融、汇率等行业中[3]。尤其是人民币升值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中国人民币在一日本、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层层紧逼下压力繁重。随着贸易顺差越来越多,贸易摩擦将会无孔不入,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中国的贸易环境和各国间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3. 出口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根据自由贸易最基本的假设前提,通过最优化的国际分工,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贸易双方都会获得相应的利益,反之贸易活动将不会进行。但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贸易,发展中国家往往只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源依赖型产业的负责方,并没有触碰到核心技术的机会,导致贸易结构非可持续化。中国出口贸易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进步,大多也是依靠大规模的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国家的政策扶持,所出口的产品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源依赖型产品为主,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产值,长此以往下去,中国也会步入,自由贸易的国际分工而导致的陷阱之中。

三、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的基本缺陷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九成以上的国家是亚、欧和北美地区,又以香港、日本和美国为重要贸易伙伴和对象。近年来,我国和拉美、大洋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呈上升趋势虽然有所增加,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但是所占比重仍然不及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对发达工业国家,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为廉价的,低附加值的。将大量外汇用于向发达国家出口钢铁、汽车、粮食之类的一般性消费产品[4]。这种对外贸易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无法帮助我国维持国内外的收支平衡。

2. 我国对外贸易秩序存在的无政府状态

我国外贸出口现状中经常出现自相竞争的现象,竞争环境严峻恶化,进而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如果我们以1985年的历史最高外销价格进行外贸交易,每年就可以增收约2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外贸主体不集中,没有严明的制度规定,管理不协调恰当,在贸易过程中盲目竞争,压低价格,导致利润损失。大量对外出口某种商品会导致该商品在国内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同时也会导致国际市场对于我国的反倾销力度的增大,使得我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多有阻碍和矛盾。

3. 对外贸易不平衡

近两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度不断上升,但也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贸易出口的市场竞争力不高,我国还是依赖于外贸,顺差还存在波动,可谓任重道远。由于受到关税、退税、汇率和利率等各方面因素和政策的多方面影响,我国出口数额的增长趋势将会减缓,进口数额将会增加[5]。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贸易平衡,稳定顺差,将成为我国入世之后对外贸易的战略目标,有利于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收支平衡。

四、我国应采取的战略手段建议

1.扩展贸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第一,由于我国的经济增大及大部分依赖的是对外贸易,因此关键任务就是拓宽国内市场,拉动内需。由于改革开放进程加速,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值得进一步的拓展和开发。我们不能让外国企业占领了这片市场,应该重振民族企业与之抗争。政府应该逐渐限制外资企业的一些权限和特权,取消部分对其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得内贸与外贸没有人为的划分区间,无差别对待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第二,实现战略应用的多元化。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九成以上的国家是亚、欧和北美地区,又以香港、日本和美国为重要贸易伙伴和对象。这种区域的局限现象使得我国对外贸易比较单一,灵活性和可变性不强。我们应该在巩固旧有市场的前提下,努力开拓新市场,拓宽贸易领域,尤其是提高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强与欧盟、东欧等经济贸易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我国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实现贸易格局的多元化,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2. 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

当一国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是,若对外贸易的对象知识单一的国家,就会使其处于不利的经济环境。若出口方的产品被其他卖家所垄断,那么其出口数量就会大大降低,收益也会相应下降。若进口方的产品被其他卖家所垄断,那么其口数量就会大大降低,收益也会相应下降。针对我国现在的贸易状况,无论是出口或是进口,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限制。由于对传统贸易形式和产品的过度依赖,导致经济增长有所局限。单一的产业间贸易形式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规模经济论看来,在同类商品中,若是能够促进某些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由于型号、规格、功能的不同也会导致垄断的产生,进而由此来增加一国的收益和贸易额度。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应为过度保护新兴产业而阻碍了技术外溢的进程,应将专注力更多放在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拓宽产业内贸易,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国际贸易中占得先机,通过自我的发展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我国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复兴。当然,规模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在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看来,适当的政策干预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弥补自由贸易带来的缺陷。我国政府应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战略发展,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业,资源依赖较少,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给予他们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使其尽快达到相当规模,提高其在国际竞争中竞争力,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统一。通过对外贸易的战略调整充分发挥了政府政策的支持作用,加速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3. 发掘和重视制度创新

制度是就是统治者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良性竞争可以刺激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竞争中精益求精。相对于企业内部,企业制度的创新有利于增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增收。尤其是在日、韩等国家就对于制度的创新有较高的重视度,通过政府的扶持来帮助企业茁壮成长。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应该充分意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发展较大经济规模的企业集团。相对于企业之间,制度创新能够产生积极的外部作用。当前的中国对外交易的制度创新主要集中于中国式的综合商社的组件中。现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集团大多是垄断性质的集团,集约化规模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贸易利益。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是中小型企业,贸易产品单一,缺乏鲜明的特色,没有长远利益的规划,局限于当前的市场范围,发展潜力极为有限。因此,为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需要实现企业的大型化、实业化的转变。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实现中国式的综合商社的组件,提供贸易为主业,兼具贸易、产业、金融、科技开发和综合服务功能。当然,在组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政府的过度干涉,避免企业做出有损社会道德的行为,谨防违规违法的实践的产生,最大程度上促进本国企业快速成长,使其更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4.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绿色市场。

第一,政府应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不仅仅将眼光放在内部经营的利润上,而是要放眼未来,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房展范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资源的协调统一。第二,借鉴国际操作方式。严格按照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所制定的环境法规来进行经营活动,因而导致贸易纠纷和摩擦不断发生。因此,我国应该充分了解各个国家地区的环境法规,并加以学习和宣传,避免我国对外贸易所出口的产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会有不合乎法规的现象产生,规避贸易争端的产生。第三,努力开发环保产业市场。未来的消费必定是绿色产品,这也给我们充分的启发。因此,我国将大量人力物力投放于无氟节能冰箱、绿色涂料、绿色炊具、绿色食品等绿色产品产业上,以迎合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其他企业也应该效仿,努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拓展绿色环保产品,同时规避绿色产品的市场风险,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健康成长。

我国的对外贸易要实现对贸易利益分配的控制,对生产要素配置的控制的战略目标。但是由于外贸易地区结构的基本缺陷,对外贸易秩序存在的无政府状态,对外贸易不平衡导致了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加了对外贸易摩擦。因此我们应该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发掘和重视制度创新,努力占领绿色市场来发展对外贸易。

参考文献

[1] 周林峰.试论我国对外贸易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05).

[2] 刘可.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3] 张莉.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J].国际贸易,2010(5).

[4] 朱嫣.人民币升值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9(2).

[5] 张万里.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J].金融与市场,2010(6).

猜你喜欢

贸易产品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贸易统计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贸易统计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