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河南省科技期刊统计与分析

2014-08-08陈桂华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河南省

陈桂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河南省科技期刊统计与分析

陈桂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科技期刊是以刊登各学科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类期刊。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大省,期刊总量、所占比例,期刊影响力均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与自身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是,与北京、江苏、湖北等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文献计量学;河南省;科技期刊

一、科技期刊的概念与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期刊一般是指具有固定题名、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期刊内容新、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快、传播广、时效强,是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的主要文献类型,是学者发表自己科研成果的最佳平台,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

世界最早的期刊《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1665年在法国出版。1815年,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被公认为是最早出版的中文期刊,而1833年传教士郭士立于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期刊[1]。从第一种中文期刊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约出版了两万多种期刊,但大多寿命很短,刚创刊不久即停办。其中,至1936年,期刊数量有1 271种,为1949年之前最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逐步上升——停滞——恢复——迅速发展——稳步前进几个阶段[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术论文和刊载这些论文的期刊也随之大量增加,由北大图书馆等几十个高校图书馆共同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共选取来源刊9 891种,利用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到2014年6月共收录全文期刊10 078种。各种数据均显示出我国期刊出版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期刊出版数量统计见表1。

表1 我国建国以来期刊出版情况统计表

按照期刊的内容特征,我们可以将期刊划分为:综合性期刊、学术性期刊、通俗科普性期刊、检索性期刊。我们所说科技期刊是指以刊登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类期刊[3]。科技期刊记载着多种多样的科学事实、数据、理论、技术、方法、构思、假想等资料,反映了科学研究的现状、进展和水平,是宝贵的学术文献[2]。科技期刊是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源,通过学术交流,在科学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促进科学发展和繁荣。同时,科技期刊作为反映科学技术产出水平的窗口,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引领学科发展,反映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作用。据统计,从期刊得到的科技信息占整个信息来源的65%~75%,在某些学科和专业还要更高。我国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我国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二、文献计量学与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文献计量学就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4]。它利用图书情报的知识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并用表格、图形、数学模型等方式表示,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规律性的东西研究学科发展的现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3]。文献计量学是情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公认的定律和多种数学模式。如何对科技期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也一直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期刊的文献计量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对期刊的内在质量、使用规律、发展特点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达到揭示期刊文献整体的或某一具有特征部分的内在客观规律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发挥和实现期刊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功用。

1927年格鲁斯夫妇提出以引文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某种期刊的重要程度;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率先用数模型描述了论文在期刊文献中的分布规律;1948年布拉德福提出了著名的 “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成为学术期刊定量评价的理论依据,被广泛研究与应用;1971年美国文献学家尤金·加菲尔德通过对2 200种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量的引文都集中在多个学科的一小部分核心期刊中,而少量的引文则散布在大量的期刊中,提出了“加菲尔德文献集中定律”;1975年加菲尔德创建《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使用引文数据来评估和比较期刊,提供的评价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载文量、被引半衰期、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等10多项[4]。

我国对期刊评价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开始期刊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并逐步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1980-1990年有305篇,1991-2000年3 028篇 ,2001-2011年达到10 098篇。20世纪90年代至今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应用性研究项目,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期刊评价体系,并取得了不少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2]。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为代表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特别是学术期刊引文数据库的期刊数字化建设工程为期刊评价提供了详实、快捷、方便、准确的数据来源和文献计量基础。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等为代表的我国著名的几大期刊评价体系均以这些数据库资源为依托,或独立研制,或与数据库公司共同研制开发了期刊评价系列成果。

在对期刊的文献定量评价中,主要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他引率、平均引文数、下载量、来源文献数等指标。北京万方数据有限公司编制的《210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对6 225种科技期刊的主要计量指标统计如表3。

表3 6 225种学术期刊主要计量指标统计表

三、河南省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统计分析

(一)河南省科技期刊的总量

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期刊导航,按照“期刊大全——出版地导航——华中地区——河南省”导航链接检索到河南省期刊共319种。对这319种期刊逐一分析发现:其中,中小学学习及辅导类刊物38种;文学及科普读物24种;政府公告类期刊5种,已停刊或已改刊名4种,实际学术类期刊仅248种。这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选来源刊的数量相吻合。按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指以期刊、博硕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总次数与该刊在前2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8]排序,其中复合影响因子在0.1以上的有157种,占河南省期刊总数的49.2%;复合影响因子在0.01以上的166种,占河南省期刊总数的52%;复合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153种,占河南省期刊总数的48%。从核心期刊角度看,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河南省中文核心期刊31种,占比2.8%。河南省科技期刊与其他地区期刊的分布情况数据对比见表4。

表4 2012年河南省科技期刊与其他地

注:数据引自中文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统计表,仅列出前6位及后6位作比较。

从期刊地区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期刊的数量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出版的期刊数量多,所占全部期刊种数的比例大,中西部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期刊出版的数量相对较少,所占比例偏低。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大省,期刊总量及所占比例与自身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是,与同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河南省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对期刊的学科分类,不同的评价体系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将统计源期刊分为基础科学、工业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哲学政法、社会科学、经济管理、教科文艺等8大类,共124个小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作为学科分类的依据,将学科类目分为: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8篇。本文主要研究河南省的科技期刊,因此注重对科技类期刊的统计与分析,而对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科文艺等不做过多关注,合并为人文社会科学进行统计;高等学校的学报往往是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师的研究方向来设置期刊栏目,跨多个学科,甚至是文、理兼收,成为大综合类期刊,因此综合类期刊多为高校学报,而部分专业性强的学报则划入相关专业进行统计。河南省科技期刊学科分布情况见表5。

表5 河南省248种科技期刊学科分布统计表

表5与表2比较可以看出:河南省全部学术期刊中自然科学类期刊仅有8种,占全部期刊的3.22%,反映出河南省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力量薄弱,成果偏少;工程技术类期刊63种,占全部期刊的25.4%,与全国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基本相符;而农业科学23种期刊,占9.27%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值,显示出河南农业大省的特色。

(三)河南省科技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序前10种期刊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河南省科技期刊进行复合影响因子排序,取科技期刊类(不含大学学报、医学类、社会科学类)最具代表性的排位在前10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技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序前10的期刊全部为单学科科技期刊,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创刊时间都在20年以上。其中,全国性学会会刊3种,政府及科研院所主办期刊5种,大型企业主办期刊3种。10种期刊中有4种未入选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一方面说明中文核心期刊的评价结果与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力还不是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这4种期刊总被引数偏低也是其未选的重要原因。10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全部高于全国期刊0.427的平均值。影响因子≧1的期刊共6种,在全国的期刊中排位在300名以上。

表6 河南省科技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序前10种期刊数据统计表

注:载文量以CNKI数据库期刊数据统计表内的网络出版文献量(篇)为依据(下同)。

(四)河南省高校学报统计与分析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研究的内容多是跨学科的。在河南省全部期刊中有高校学报74种,其中不包括高校主办的专业性科技期刊和学习、文学阅读、科普类期刊。这74种学报基本分为文理综合、自然科学综合和社会科学综合3大类。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93种期刊中,有19种为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62种工程技术期刊中14种为高校学报自然版;34种综合性期刊中31种为高校学报。全省高校学报占全部期刊的近30%,反映出高校学报在河南省期刊界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河南省高校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学报复合影响因子排序前8种期刊数据见表7。

表7 河南省高等学校复合影响因子排序前8种期刊统计表

从表7可以看出,虽然高校学报都是科技综合类期刊,由于其办刊时间长、发表文章数量大、学术性强,作者群层次高、出版周期稳定,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较高,办刊质量也相对较高,所选8种期刊全部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也处于高校学报的前列,因其人文社会科学属性而未将数据列出。

四、结语

从以上数据分析及与全国期刊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技期刊无论是期刊总量、中文核心数量还是影响因子等各项评价指标均处于我国期刊的中等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期刊情况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造成河南省科技期刊总体质量较低的原因,即有科技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客观原因,也有因科研评价机制、办刊体制造成的人为因素。河南省多数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全国和地方学会、高等学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等,非独立法人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为了河南省期刊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以国家非新闻类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统一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出版、发行集团,实现市场化管理。同时,各期刊编辑部应建设功能齐全的期刊网站,建立流畅的采编系统;建立作者、专家信息库,有效提高编辑与作者、编辑与审稿专家的沟通质量,不断改进期刊选题、组稿、审稿、编辑等流程以及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等过程[3];建立优先数字出版机制,缩短出版周期,将期刊最新内容以最快速度展现给最多的潜在读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作者和读者的信赖与支持,才能以优异的评价数据位列全国期刊界的前列,才能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才能为河南省的政治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何峻,蔡蓉华. 中国期刊出版及评价现状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 张建国.高校图书馆科技期刊开发利用探微[J]. 北京图书馆学刊,1998(6).

[3] 孙媛媛. 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D]. 天津:天津大学,2012.

[4] 乔园园.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神经解剖学杂志》载文情况[D].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

[5] 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7] 邱均平,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研制说明[M/CD].北京: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0.

(责任编辑:袁宏山)

AnalysisonScienceandTechnologyJournalsinHenanProvinceBasedontheStatisticalLiteratureMetrology

CHEN Gui-hua

(SchoolofForeignStudies,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450046,China)

Sci-tech periodicals academic journals publish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port, academic thes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s the main content.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periodical influence of Henan province is at the secondary level, which is appropriate with its own econo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evel. However, compared with Beijing, Jiangsu, Hubei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re is a certain gap, which has a very big space to rise.

literature metrology; Hena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2014-05-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河南省科技发展趋势研究》(2013-GH-048)

陈桂华(1963—),女,河北怀来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G237.5

: A

: 1008—4444(2014)04—0148—05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河南省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