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被食品包装忽悠了

2014-08-01

爱你 2014年1期
关键词:无糖白糖纤维

◎ 樊 治

别被食品包装忽悠了

◎ 樊 治

某大牌薯片包装上赫然注明,脂肪含量比常规产品减少25%,令买家怦然心动。细看营养成分表,脂肪含量没有变化,标注能量(俗称热量、卡路里)也没有变化。再放进嘴里尝尝,口味也完全一样……最后,终于找到了脂肪减少的原因,是因为其中薯片数量少了1/4 !

这种产品包装上的文字游戏,发达国家的营销策划人玩得很熟练,只要不违法,什么创意都有。国内的营销人学得也不错,只是还没有忽悠人到这种程度,多少有点“技术含量”。

比如说,某植物油广告宣称“本品不含胆固醇”,让你以为它有多出众、多健康,其实所有的植物油都不含胆固醇。还有某植物油广告宣称“健康不肥腻”,其实它只是口感不腻,脂肪含量是99.9%,绝不比其他烹调油含量更低。因为只要是烹调油,就必须达到这个纯度,否则杂质、水分就会多,下锅冒浓烟不说,放在超市里几个月也早就变质了。

又比如说,某些饼干点心之类的产品号称“高纤维”。高纤维不等于低脂肪,甚至正相反,高纤维产品往往脂肪含量更高,因为没有大量油脂的帮忙,高纤维的产品简直没法下咽。即便纤维有点好处,那么多饱和脂肪陪着,这好处也早就淹没在坏处当中了。

那么,声称“无糖”的又怎么样呢?对这种宣传一样要非常小心,因为无糖不等于无淀粉,也不等于低脂肪、低能量。比如说,一种无糖的月饼,糖的份额用淀粉和油脂来填充,照样升血糖、升血脂,没多大优势。号称“无蔗糖”的粉糊状食品更要小心,它只是说没有加白糖,并不承诺你没有加麦芽糖浆、糊精、淀粉。事实上,糊精和麦芽糖浆提升血糖的速度比白糖还要快,糖尿病人买到它们真是太悲哀了!

还有些时候,营销广告会利用消费者不了解食品知识的弱点,想出一些吸引眼球的说法。内行听起来完全是废话,而消费者听起来却很新鲜很有趣。比如说,某白糖产品在包装上大字印着“甘蔗糖”“纯天然”等字样,让消费者觉得其他的白糖产品都不纯、不天然。其实,白糖的学名就是蔗糖,我国白糖产品的90% 左右是甘蔗榨出来的糖,有何稀罕?

只要用上“营养”“健康”“天然”之类的词汇,消费者就觉得心理更舒服些,更有兴趣购买。反正无需上税,也不犯法,不用白不用。

不过,从2013年1 月1 日开始,我国实行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每个产品都要注明其中所含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让消费者有机会了解产品的营养真相,而很多忽悠人的说法也受到了限制。比如说,过去可以随便说“富含维生素”,现在不行了。比如说,如果产品中维生素A 的含量达不到营养素参考值(NRV,大致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日的需求量)的15%,就不能提产品里含有维生素A ;如果含量达不到NRV 的30% 以上,就不能说“富含”维生素A。

又比如说,想说一种产品“低脂肪”“低盐”或“低糖”,其含量必须要比同类常规产品低至少25%,否则不能随便用这个词汇。如果号称“无糖”,那么产品中的糖含量必须低于0.5% ;若说“低钠”,钠含量要低于0.12%。

法律赋予消费者神圣的知情权,也限制了商家的忽悠空间,但如果我们根本不看,或者看不懂营养标签,那么购买食品的时候,也还是难免被忽悠的。

(摘自《食品与健康》2013年第10期 图/亓寂)

猜你喜欢

无糖白糖纤维
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探讨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缅甸白糖出口中国受阻,滞销严重
跟踪导练(一)
有趣的实验
贪吃的小仓鼠
刘辉纤维艺术作品
有“糖”的无糖食品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
无糖食品真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