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词块的4C英语教学模式

2014-07-24王少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词块文化背景外语教学

王少凯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外语专业遇到了严重危机。这个危机主要来自于全社会普遍提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专业学生似乎不具备什么专业特长。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甚至质疑高校外语专业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以及外语的专业性究竟在哪里。对于当前外语专业面临的危机,外语教育界并非没有反思。十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等观点,这些观点对改变外语教育现状具有相当深刻的启迪作用。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组从2010年开始,就一直进行4C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所谓的4C指的是:预制性词块(prefabricated chunks),文化背景知识(cultural context),语言应用能力(competence)以及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的首字母缩写。其中,预制性词块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单位;文化背景知识是教学的载体;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英语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工具和技能;而思辨能力是核心。

词块,通常被称为lexical phrases、prefabricated speech 或fixed combinations,指的是同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包括多元词块、习俗语词块、短语架构词块和句子构建词块(Nattingger & DeCarrico 1992)。词块结构的构成由于具有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作用,通常作为整体进入人们的记忆,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桂诗春等学者通过研究中国学习者的大量英语语料发现,词汇搭配错误是中国学习者最常见的错误。

以词块为基本教学单位,结合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对象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同时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机器,而是语言的思想者和创造者。此外,英语人才的“思辨缺席”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思辨能力已写入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本课题组认为,地道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的根本。已经有学者(孙有中等)证明,词块运用能力越强,英语语言能力就越强。英语语言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表达思想,进行逻辑思维,思辨能力越强。反之,思辨能力越强,判别文化语境能力越强,英语语言能力就越强,对词块的掌握运用能力就越强。词块掌握能力与思辨能力都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媒介,三者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词块——英语语言能力——思辨能力。

二.教学过程

本课题组选取我院的省级精品课《高级英语》作为试点,课本为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曾先后使用了第一版、修订版和第3版),主要教授的学生为英语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针对当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三种“缺失”现象,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所谓三种“缺失”现象,一是指思辨能力的缺失,即缺乏独立思考、判断、创新的能力,从而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二是文学素养的缺失,学生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学根基的培养,造成了大量的中式英语和中外文化的断层;三是翻译实践能力的缺失,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许比较高,但一到实践工作中就素手无策,举步维艰。

在教学模式的设立上,我们建立了基于词块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模式。传统英语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基本原理之上,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是以结果为主导(product-oriented)。新的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词块为基本教学单位,以过程为主导(process-oriented)的英语教学方法,提倡过程教学法、workshop和project-based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内容依托式(content-based)的紧密结合,做到言之有物,不单纯地以语言技能教学大纲为指南,而是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组织教学。在课堂组织上,要积极运用词块让学生表达思想、分析问题和进行逻辑思维。具体的运作方式如下:

1.在预习阶段,让学生找出每单元课文中的词块,建立一个以词块为核心的词汇库(wordbank),给出相应的汉语翻译。这需要学生仔细预习本单元的课程,并做大量的笔记才可以完成。

2.课堂讲授时,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多让学生进行讲授。如奥巴马的文章“A More Perfect Union”,全程都是学生讲解,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点评,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workshop),让学生准备课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project-based 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每节课都让学生进行10-15分钟的presentation,让他们把预习的内容呈现出来。

3.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基本都是学生准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讲授。例如,在讲授Love Is a Fallacy 一课时,其中有“Whats Polly to me,or me to Polly?”选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而且涉及希腊神话中的Hecuba(赫卡柏,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妻)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化背景知识讲解,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

4.设立了词块翻译库。国家教育部英语专业大纲推荐了近百部英语专业学生需要阅读的文学名著,这些名著可读性强,语言规范,代表性强,趣味性强,思想性强,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与现实相关性强,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结合这些名著,设立了词块翻译库,通过把文学名著阅读与词块学习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地道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的根本。通过组建学习团队,分别对四种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新闻共70,000多个词块进行整理。

三.结语

本课题把词块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重点培养学生使用预制性语言的惯性思维,提高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做到“言之流利”。同时,融合内容依托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思考,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把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自然地结合起来,做到“言之有物”。另外,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和过程为主导教学方式的使用,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理”。这样,从“言之流利”,到“言之有物”,再到“言之有理”,完成了英语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到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语言知识,再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三步跨越。

[注:本文为沈阳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立项:基于词块的4C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22095。]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王雪梅.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战略规划的思考[J].外语界.2012 (3)

[2]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3(3)

[3]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

[4]Nattinger J & 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 2010(01)

[6]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03)

[7]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03)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块文化背景外语教学
如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词块理论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词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名人演讲中词块使用特点探究
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及应用策略分析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哈哈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