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2014-07-24郭曌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贸易贸易

郭曌祎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贸易逆差与经济滞涨。美国开始中断二战以后一直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掀起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并延续至今。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一.产生原因

1、国际竞争加剧

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竞争已不再作为单纯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变成为实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不仅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当本国产业和劳工群体受到进口冲击时,来自公众的呼声或其他政治压力必然使政府倾向于对这些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及其海外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贸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作为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的亚洲地区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美国、欧盟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和欧盟跨国公司在亚洲地区投资企业的出口已经成为美国和欧盟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达国家处理贸易逆差的政策并不主要针对这些大跨国公司,而是拿出口国开刀,以解决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争端为借口,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3、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双边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和实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热点。据WTO统计,到2004年,向WTO正式通报的FTA已达106个,WTO成员中绝大多数参加了一个或多个FTA。FTA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有FTA在促进贸易增长、消除双边贸易壁垒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二是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双边主义”盛行。FTA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连锁反应,一国缔结了FTA后会对相关国家构成竞争压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FTA战略,参与FTA谈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同时,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欧盟加快了扩员的步伐;北美自由贸易区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联系;APEC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东亚地区在加强东盟内部合作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新型东亚区域合作机制。在多数情况下,FTA及区域一体化组织与WTO具有互补、互动的关系,但FTA以及区域贸易组织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其中,一些双边和区域安排带有明显的排他性保护色彩。

4、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冲击

以中国、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并逐步成为世界制成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特别在中低端工业品市场上,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并逐步取代发达国家原有的市场份额。尽管这些发展中大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并未彻底改变国际贸易不平衡增长的局面,但其出口实力的增强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发展中大国大量低价工业品进入欧美市场,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加强了对这些发展中出口国的贸易制裁。同时,由于这些发展中大国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相近,彼此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这些发展中出口大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已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内容。

这些新矛盾的出现表明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的对立与冲突有可能在部分领域激化,这也正是在当今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主旋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演奏着不和谐音符的原因所在。

二.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1、增强国家实力,提高谈判能力

从本质上说,所谓“非市场经济”是国际贸易壁垒的一种托辞,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歧视性贸易制裁,是不对等贸易的表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要获得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必须加强自身的军事,经济等硬件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国际话语权,维护自己的权利,获得世界的尊重,从而进行公平、自由、对等的国际贸易。弱国无外交,这早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

2、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产业改革步伐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利用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有利时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特有国情,从战略的高度制定我国下个阶段发展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变我国传统上利用资源、能耗和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状况,坚持进行科技革命和创新,大力扶持发展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改善生产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核心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夺取主动,彻底甩掉倾销的帽子。

3、采取灵活的汇率政策

基于汇率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要坚持维护自身的权利,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受外来干扰,制定灵活有利的汇率政策,尽可能有效地控制外汇市场的波动,同时维护其有利的竞争地位。

4、加强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研究,提高谈判水平

针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具体地说,就是要加强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研究,培养和引进有经验的相关人才,在WTO多边谈判中争取更多的合理利益。同时要联合其他身受反倾销之苦的国家,共同呼吁修改反倾销中不合理的规定,反对在反倾销中实行双重标准,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扭转我国在外国对华反倾销问题上的不利局面,确保国际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国际贸易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