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4-07-18蒋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乳酸杆菌检测法细菌性

蒋丽

不同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蒋丽

目的 对不同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 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99例, 对其分别采取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和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测法、BV快速检测法、乳酸杆菌检测法对阴道分泌物展开检测, 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酸杆菌法检出率为79.80%, BV快速检测法检出率为77.78%, 线索细胞检测法的检出率为77.78%, pH值检测和胺试验检出率为61.62%, 显然pH值检测和胺试验检出率较其他方法低(P<0.05)。结论 经对比发现不同检测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传统的pH值检测和胺试验检出率最低, 乳酸杆菌检出率最高, 值得关注。

细菌性阴道炎;乳酸杆菌;BV快速检测;线索细胞检测;诊断

细菌性阴道炎(BV)在临床妇科中为一种常见疾病, 现阶段对于BV的诊断存在较多方法, 传统方法为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和胺试验, 近期有文献报道乳酸杆菌检测、线索细胞检测、BV快速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诊断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应作出合理的选择[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不同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99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采取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和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测法、BV快速检测法、乳酸杆菌检测法对阴道分泌物展开检测, 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 抽取其中的99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20~54岁之间, 平均(36.5±12.6)岁,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病例剔除标准为:月经、妊娠、糖尿病、阴道用药史等患者。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99例患者分别采取阴道分

泌物pH值检测和胺试验、线索细胞检测法、BV快速检测法、乳酸杆菌检测法对阴道分泌物展开检测, 并对各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检测方法

1.2.2.1阴道分泌物pH值和胺试验法 采集受检者阴道分泌物后, 稀释后滴在pH试纸上, 依照试纸颜色变化推测阴道分泌物pH值, 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pH<4.5, 若是pH>4.5,则可判定结果为阳性。而后展开胺试验, 取适量的阴道分泌物稀释液滴在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 通过判断液体发生反应后的气味对诊断结果进行判断, 若是存在鱼腥臭味者判断为阳性[2]。

1.2.2.2乳酸杆菌和线索细胞检测方法 取适量阴道分泌物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 在样本干燥后经革兰染色, 而后利用油镜进行观察, 若是油镜中观察到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表面附着有大量的革兰阴性细菌、变异小球菌以及杆菌, 细胞表面粗糙, 边缘不争气存在斑点或者是颗粒物, 证实患者可能患有细菌性阴道炎。若是发现线索细胞时则可作出初步判断,因乳酸杆菌为革兰阳性细菌, 因此乳酸杆菌数量可以对阴道内细菌分布进行间接的反映[3]。

革兰染色操作步骤:首次采用结晶紫对标本展开1 min的染色, 而后放在流水中将多余燃料冲洗掉, 滴加卢戈氏碘液浸染, 1 min后用清水洗净, 滴加95%的酒精进行脱色, 用水洗干净后滴加稀释的石碳酸复红液进行重新染色, 1 min后清水冲洗, 代载玻片干净后油镜观察。

1.2.2.3BV快速检测法 取患者应到分泌物中致病因子胺放置在反应板上, 而后对其进行放大, 采取复式膜技术对胺在反应窗内膜上的颜色进行观察, 若斯反应窗内膜上线条颜色呈深黄色, 则证实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呈阳性[4]。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 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χ2检验, 在P<0.05时,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 乳酸杆菌法检出率为79.80%, BV快速检测法检出率为77.78%, 线索细胞检测法的检出率为77.78%, 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和胺试验检测阳性率为61.62%, 较其他三种检测方法低(P<0.05), 详见表1。

表1四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炎又被称作是非特异性阴道炎, 调查结果显示, 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间接接触感染、性生活传播感染、大量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导致阴道微环境发生改变、大量应用药用洗液知识阴道酸碱环境被破坏。在临床妇科, 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 为常见妇科疾病, 对于阴道炎的诊断方法较多, 不同的检测手段诊断效果不同[5]。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不同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本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采取四种不同手段进行诊断, 通过对比发现, pH值检测和胺试验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最低, 为61.62%,乳酸杆菌法检出率为79.80%, BV快速检测法检出率为77.78%, 线索细胞检测法的检出率为77.78%, 显然乳酸杆菌、线索细胞、BV快速检测法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炎时检出率较传统的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和胺试验发生显著升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6], 证实了以上三种检测手段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临床价值显著, 必要时联合检测可使诊断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使用, 以改善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效果, 为临床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患者痛苦。

[1] 彭洁,余良武.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检验方法在诊断中的比较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0,24(33):3888-3890.

[2] 董建红,菅敏,杨宗军,等.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临床检测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0,12(19):211-213.

[3] 赖炜玲,李丽,郝晓莹.2930例应用两种实验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比较.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23(12):1098-1099.

[4] 袁丽莉,袁丽艳.阴道分泌物BV3项及常规检测结果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23(11):221-224.

[5] 王群仙.不同检查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价值比较.中国乡村医药, 2010,14(04):109-110.

[6] 庄国华,王淳玉,李宏,等.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技术在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妇幼保健, 2010,12(18):1117-119.

466200 项城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乳酸杆菌检测法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与阴道乳酸杆菌关系的Meta分析
浅析GB50325-2020与GB/T18883-2002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法的区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酸奶中的“长寿菌团”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时序IO与AO型异常值稳健联合检测法及其应用
有源滤波器单次谐波正负序统一检测法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