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为身陷创新者窘境

2014-06-14李善友

商界评论 2014年2期
关键词:华为时代

李善友

作为晚辈和华为的粉丝,也许我不该危言耸听,但不顾礼节斗胆发声不为别的,只希望任总和华为的朋友们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也许不无裨益。

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我认为任总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问题。任总的观点是只要你能成为大公司,你就不一定会死掉。因为大公司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惰怠保守”。但我不得不遗憾地说,任总对于颠覆性创新的理解有着本质上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很可能会是华为倾覆的伏笔。

任总提倡的是“跟随战略”,跟随战略在延续性技术竞争中是有效的,但是在破坏性创新环境中,是无效的,甚至是极为有害的。腾讯做“搜搜”超越百度了吗?百度做“有啊”超越阿里巴巴了吗?马云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做“来往”,但能够战胜微信吗?想都不要想。所以,跟随战略在颠覆性创新的竞争环境里并不适用。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颠覆性创新往往最早出现在大公司,但常要为主营业务的增长让路,结果扼杀了在非主营业务上大放光芒的机会。这也是我提出的“合理性遮蔽法则”,当时代被时代颠覆,或者两个时代相交时,在上一个时代所有正确的决策,全部会成为下一个时代被颠覆的原因。

华为手机业务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主业,但任总说,只允许在主航道上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投资与力量。轮值CEO徐直军总结2013年的八点成绩时,智能手机也被排在了最后。

但现实是,运营商设备市场几近封顶,华为已经不可能再靠这个市场获得高增长了。其次受到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冲击,运营商正在迅速地空心化、管道化,短信和电话收入来源都正在枯竭。再次,这已是一个成熟市场,华为几乎已是行业老大,市场占比达到大约30%,可供挖掘的潜在空间所剩无几。

华为此时应该抓紧时间从2B业务转向2C市场。乔布斯带领苹果从iMac向iPod、再向iPhone的两次转型都违背了合理性原则。自宫虽然痛苦,但至少有一个好处,自宫之后,刀把子还在你自己手里。

而面对颠覆性创新,良好的管理正是导致领先企业马失前蹄的主因。

任总显然认为只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华为就可以基业长青。在我看来,中国已经没有第二家公司比华为更擅长管理了,但恰恰是由于华为在工业时代的管理太好了,使得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难以伸展。

据说华为手机部门的薪酬、招聘人才标准、股权激励与其他部门完全一样,但是做设备的人和做互联网的人能一样吗?做2B的人和做2C的人能一样吗?华为高管没有空降兵,21级以上的人都是在华为工作十年以上的人,所以这一切注定华为手机只能靠卖手机赚钱,而小米的硬件成本价出售,配件、软件收入,社区运营、粉丝经济等都超出了华为的理解范围。

华为今日的成功离不开集体主义与全员持股,但华为的集体主义与约束性绝对不属于90后和新生代。用工业时代的理论指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才管理,无异于刻舟求剑。全员持股也封杀了华为手机业务独立的可能性。如果把手机独立出去,这帮兄弟上市发财了,华为剩下的十几万员工怎么看这件事情?太不公平了。顷刻间,华为的文化、管理、价值观、薪酬、绩效都会土崩瓦解。

华为今天的风险远胜于十年前,十年前还是工业社会里面产品对产品的颠覆,现在已经变成了时代对时代的颠覆了。今天评判一个公司死亡的标准,已经不是指公司亏损或者破产,而是指它收入不再增加、影响力消失。从华为的增速、市场成熟度,我认为华为正在走向死亡,我甚至可以危言耸听地说:华为已死。

我真心希望这种颠覆不要发生,但前提是任总把遮住他眼睛的树叶掀开,真正去理解颠覆性创新,理解这个时代,理解在面临颠覆性创新时所应遵循的那些法则。只有这样,华为才有可能度过眼前这场危局。但可悲的是,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

[编辑 陈志强]

E-mail:czq@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华为时代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华为杀入随行WiFi市场
小米应向华为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