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海醇注射液全身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4-06-13时从才

关键词:碘海醇离子型造影剂

时从才

(海安县肿瘤医院,江苏 海安 226681)

作为新一代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代表——碘海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医疗诊断中。CT增强扫描是一种病变定性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造影剂作为其检查的重要组成,其质量与安全性的优良直接影响检查结果[1]。随着该方法在临床使用越来越普遍,其造影剂的安全性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13例接受碘海醇造影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详细分析,为其安全性使用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碘海醇注射液作为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3例,其中5例因为肿瘤术前疼痛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3例均为食管癌手术后检查,其余5例为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检查。男9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9±5.3)岁。

1.2方法 CT检查采用的仪器为GEHi-SpeedNx/I螺旋CT扫描仪,碘海醇注射液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10970358,采取肘静脉部位注射。对于患者注射碘海醇溶液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状况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解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进行药物注射后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记录。按权威标准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如下分级[2]。轻度:患者出现轻度头晕恶心、皮疹瘙痒等常见临床表征,并且注射部位有发红发热现象;中度: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气短胸闷、呼吸不畅等;重度:患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血压不稳,甚至出现休克情况。

2 结 果

2.1患者不良反应表现情况 经过对该13例患者的严密观察,发现其都出现程度不等、表现不一的不良反应。轻度6例(46.2%),其中皮疹瘙痒4例,恶心、头晕2例;中度2例(15.4%),其中胸闷气短1例,呼吸不畅1例;重度5例(38.5%),其中喉头水肿4例,过敏性休克1例。本次研究未发现死亡病例。

2.2不良反应与患者本身所患疾病、用药剂量、给药速度间的联系 13例患者中本身并发有糖尿病的患者1例,肾脏功能及肝脏功能不全者各1例,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例。注射碘海醇后,上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大于其他无并发症患者,同时对用药剂量、注射速度不同引起不良反应的人数进行记录,发现注射速度过快、剂量过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详细见表1。

表1 不同注射速度、用药剂量及相应并发症引起不良反应的比例

2.3相关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2.3.1轻度不良反应 这一类不良反应是临床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最高的,多见为皮疹瘙痒、头晕恶心以及注射部位有发热及红肿表现,该类表现一般在短时间内可以自行恢复,若症状没有加重趋势,无需进行特殊护理或治疗。

2.3.2中度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碘海醇注射液后,可能会有胸闷气短或呼吸不畅等症状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对比剂,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关措施,常用为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25~50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对其病情及相关生命指标严密监测,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处理。

2.3.3重度不良反应 药物注射后约10s左右,若患者出现喉头水肿、血压急速下降并且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实施抢救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可采用0.5 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5 mg肌肉注射异丙嗪、10 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500~2000 ml格林氏液快速滴注、200 mg多巴胺于250 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给药速度:15~30滴/min)等用药方式进行抢救。本次研究的5例出现重度不良反应的患者经上述抢救后约3 h后恢复正常生命体征。

3 讨 论

造影剂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方式到达机体某一特定组织或器官的一种化学品,其目的主要为了使图像更加清晰,更具有观察效果。造影剂的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密度不同,再经由特定显像仪器,使常规疾病的病变部位更易被观察。造影剂跨越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阶段,为临床X线造影、CT增强扫描等检查做出突出贡献[3]。碘酞葡胺、双碘酞葡胺等离子型造影剂已经逐步被以碘海醇、碘普罗胺为代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所替代。

碘海醇的结构属于三碘苯环非盐类单体造影剂,其具备非离子造影剂高水溶性、低粘度、低渗透压等优点,并且耐受性良好,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安全性,被誉为临床使用上最好的造影剂。但不能被忽视的是,碘海醇中含有碘,其本身就存在由于大使用剂量、显影时间短等缺点,并且有一定的神经毒性[4-5]。临床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带来不良反应出现。常见由于碘海醇造影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胸闷气短,严重时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的症状,因此临床使用时应当做好预防措施,以便可以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进行造影前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由于药物误用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发生;并且医护人员应当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此项操作可能发生哪些不良反应,帮助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此外,在进行CT增强检查前要准备好相关抢救药物及设备,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立即报告相关责任医师,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经上述研究表明,本次13例接受碘海醇注射液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中,6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46.2%),2例患者表现为中度不良反应(15.4%),5例出现重度不良反应(38.5%),本次研究并未发现死亡病例。并且通过观察可得,患者本身的并发症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注射速度过快、剂量过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射速度应由缓到快,剂量也逐渐增加,一经发现患者有不适症状出现立即停止注射。临床使用时要给与高度重视,密切监测,尽可能保障每一位患者进行检查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杨文祥,瞿晶菁,刘春霞.碘海醇注射液临床前安全性试验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2):97-99.

[2] 陈晓君,蔡囡丽.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致休克15例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5):274-275.

[3] 刘正宇.碘海醇注射液致27例不良反应的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91.

[4] 彭源,马国贤,田红,等.63例碘海醇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19(7):433-435.

[5] 庞萍娟,徐慧敏,徐翔.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原则[J].全科医生知识窗,2010,13(40):1374-1376.

猜你喜欢

碘海醇离子型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所致不良反应特点的分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碘海醇、碘克沙醇中问体水解物的合成工艺改进
碘海醇造影在肠梗阻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CT扫描使用碘海醇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护理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及其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并发DIC患者的护理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