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及对策探析

2014-06-12刘加养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

刘加养,陈 愉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福建 龙岩 3640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及对策探析

刘加养,陈 愉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福建 龙岩 364021)

文章对就业的有关经典理论,如古典学派的传统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马克思的就业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对美、日、德、法四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模式进行介绍,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演变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理论与实践;对策

一、就业的有关经典理论

(一)古典学派的传统就业理论

自从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在争论:市场经济能否在不引入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自动实现长期的充分就业均衡。用现代经济学语言来讲,强调那种经济中自我矫正力量的学说称作古典理论;古典学派学说认为,价格和工资是弹性的,经济是相对稳定的,经济能够自动且快速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早期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分析都是围绕萨伊的市场定律展开的。萨伊市场定律理论是就业理论的经典,表述为:“供给自动创造对其自身的需求”。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包括大卫·李嘉图(1817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48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等,都赞成古典学派的这种宏观经济观点,认为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因此,根据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或者其他支出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持久的影响。价格和工资的灵活变动能够维持充分就业。古典学派得出的就业政策结论为:经济能在短期内暂时地偏离生产能力和充分就业的充分利用,但不可能存在持久而长期的萧条或衰退,合格的劳动者在现行的市场工资制度下能够迅速地找到工作。

(二)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

古典学派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古典经济是无摩擦的完全竞争的天堂。在他们的分析中,能够看到由于人们正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进行转换而造成的摩擦性失业,也能够看到由于工会工人要求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市场力量会产生微观经济中的浪费、扭曲与无效率现象。尽管古典经济学家不断宣称持久的失业不可能出现,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家们却很难忽视当时庞大的失业大军,那些在街角乞求工作或推销铅笔的人。经济学将如何解释这种大规模且持久的资源闲置现象呢?这个时候,凯恩斯从利息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

如果说古典经济学家将经济视为一个有节制的人,每天只饮用必需的矿泉水和维他命;那么,凯恩斯主义者则将经济描述为一个躁狂抑郁病患者,他会周期性地、无节制地狂饮作乐,然后很快陷入抑郁的昏醉中。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总需求理论。其次,另一革命性的内容是凯恩斯主义关于总供给的理论。凯恩斯主义提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接近于水平向上倾斜。如果总需求不足,那么经济就会长期(10年)在高失业率水平上处于均衡状态。由于并不存在引导经济回复到充分就业的自我矫正机制或 “看不见的手”,因而一国经济有可能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停留在低产出、高失业的痛苦状态之中。

凯恩斯提出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有助于维续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凯恩斯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改善理论与政策。凯恩斯主义者坚信,政府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改变总需求,进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改善就业。

(三)马克思的就业理论

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在思想观上、在方法上都与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不同,在方法上更具有科学系统性。马克思的就业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运用劳动力的二重性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问题,指出:一方面,劳动力就像其它生产资料一样,在资本控制下创造了剩余价值,同时又是利润规律下的“可支配成本”;另一方面,劳动力被资本转化为商品后,“实现”其使用价值。马克思把就业与失业看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对矛盾,同时揭示了其剥削的本质,科学展现了劳动力市场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关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国外经验介绍

笔者选择美、日、德、法四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模式进行介绍,以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

美国既是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美国高等学校总数为4009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国家,在校生人数为1459万人(据美国《教育统计文摘》资料显示)。伴随着教育的的持续和快速发展,美国的高校毕业生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因此美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做法,其模式可以归纳为:在国家不包分配的情况下,学校提供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实现自主择业。

由于主管全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并没设置在美国联邦政府的组成部门中,政府采用和其他群体的就业问题同等对待的政策来对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减少了政府的限制和直接干预,而是由学校、劳工部、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协同进行。劳工统计局通过对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的收集来重点预测未来就业需求,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发布报告,提供大学生参考,这些报告深得大学生的喜爱,高校毕业生也通过这些途径去实现市场的双向选择。另外还出台一些地方就业政策,各州还有不同的政策规定(Fedsral student AidInformatinn Center,2003)。

(二)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

日本政府采取巨资投资优先发展教育的明智策略将发展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同时,非常重视教育立法也是日本政府对教育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法律里面就包含了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如《职业训练法》、《职业安定法》、《最低工资法》、《就业对策法》等法规的出台就是一个典型。

近几年日本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失业率不断上升,政府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采取了许多的措施:(1)针对新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保障办公室提供就业支持措施。如就业咨询、就业信息与配置服务,另外要求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就业保障办公室登记,并提供相关的咨询与培训;(2)对就业不稳定毕业生,各地就业保障办公室提供就业支持措施。包括职业咨询、资质评估、信息提供、就业指导以及开发劳动力需求;(3)政府支持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启蒙青年人的工作意识;(4)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共职业培训;(5)为女大学生举办研讨会,强调就业机会的男女平等。

(三)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

德国针对毕业生主要出台三大方面措施:一方面,政府加快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基于此,德国的做法是通过劳工部大力推行“非全日制工作”,此项制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满足民众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样一来为日益增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就会变得广阔些了。因此德国人对这种制度非常喜欢。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毕业生就业。在德国有一种怪现象,就业的群体中对于低报酬的工作无人问津,大多数的失业者不愿从事那些所谓有失体面的工作而宁愿接受失业救济。针对此种情况,对愿意从事这类职业的就业者德国政府给予额外社会保险补贴。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失业者或毕业生自主创业人员。从多角度和多方面鼓励大学生就业。再一方面就是政府提供就业服务培训。如网络服务、就业统计和职业培训等。根据政府的就业统计高校也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变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

(四)法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

针对严峻的失业问题法国政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投入。主要通过刺激企业投资,增加工作岗位;采取就业灵活的方式,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并对其提供鼓励性补贴,从而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为鼓励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的毕业生,政府出台了新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实施了“青年就业法案”,利用第三产业安排青年失业者去工作;另外通过调整失业救济办法,改革福利制度;除此之外,政府通过“安置就业合同法”,政府对吸纳失业人员和大学生的企业提供一定补贴;还通过一定的经济措施协调与就业的关系,促进就业范围的拓展。

三、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演变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演变

建国以来,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先后经历了三种模式的演变。(见表1)

表1: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演进表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699余万人,而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再加上历年积累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有多种因素造成的。

第一,经济因素。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国内实体经济增长速度不平稳,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有的企业开始全线缩减用人计划,有的企业干脆取消了的招聘计划,有的中小企业由于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而不得不开始裁员;个别企业已处于停产状态,影响较大的是一些外向型企业,有的已经出现岗位流失的现象。就业岗位严重流失,就业缺口加大,据统计,大学生就业人才招聘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比同期减少了30%。

第二,政策因素。部分高校盲目扩招,不能适应社会及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各高校纷纷扩招,争夺生源,没有对市场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注重了扩大招生,却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吸纳能力。年复一年的积累,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造成了吸纳毕业生的能力不足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矛盾。

第三,高校专业设置因素。在招生计划和专业的设置及制定方面,有些高校主要依据考生志愿和自身师资条件,既没有考虑市场需求,也没有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其结果是当前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考生就填报什么专业,而高校则扩招投入少考生多的专业,这样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局面,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第四,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因素。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还存在偏差,其就业期望值偏高。一方面,选择在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居多,而选择去农村或者回生源地就业的人数则很少,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显著;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对薪金和职位的要求非常高,又往往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实际工作能力欠缺,又不肯做不随自己意愿的工作,从而造成了择业难的现状。

第五,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因素。不少毕业生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远远达不到实际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招聘时为节省培训成本,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与其花高价培养没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多数企业觉得还不如高薪聘用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因此应届毕业生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就业扶持保障体系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政府有其特定的调控作用。政府可从统一就业市场、优化就业政策、整合社会资源等多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从而建立其主导的就业扶持体系。第一,强化宏观调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把促进就业作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更优惠就业条件。第二、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作为一种国际惯例应加快实施,促使就业激励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面向农村乡镇基层单位、西部和城市社区就业。第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政府整合社会各种资源,通过多渠道收集、掌握各类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信息,定期向高校人才市场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

(二)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结构调整与学科建设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其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岗位实际需求不适应,出现高校学科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现象。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与劳动力市场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制度设计和规划。其次,加强学科建设,注重内涵建设,高校要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大力促进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的生长。开设更多的跨学科专业,同时课程要突出综合性,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再次,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内涵,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加强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

(三)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水平

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大学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也在于自身就业能力高低。高校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重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岗位需求,为学生成功就业做准备。第一,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制订和落实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价值观等因素,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为毕业时的成功就业做充分准备。第二,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高校培养目标,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档案,把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中,结合课程教育完整系统地培养就业能力。第三,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学生到用人单位见习和实习,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的双向互动,为大学生提供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展现自己就业能力的机会。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2013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B类社科项目,项目编号:JB13551S)

[1]李若薇.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政府作为及借鉴[J].教育与职业,2013,(10):21-23.

[2]钱明霞,任蓉蓉,张舒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江苏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2008,(5):95-98.

[3]李志杰,胡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体制原因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3):67-71.

[4]郭石明.日德法三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措施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8.

[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6,(4):28.

[7]杨立升,刘延金,任静.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9):44-47.

[8]冯利英,许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4):1-5.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