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手风琴多元化发展思考

2014-06-12赵钢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手风琴低音音乐

赵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手风琴以其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和灵活多样的演奏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经历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中国手风琴习琴人数和热度快速“膨胀”,这对所有历史文化悠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独一无二的。《我为祖国手大桥》、《牧民歌唱毛主席》、《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喀秋莎》这些脍炙人口的乐曲中都有手风琴的身影相伴。这件令世人痴迷的乐器,曾经支撑了无数人的音乐梦。指挥家汤沐海、作曲家谷建芬、钢琴家李云迪、杰出的钢琴教师范大雷,都曾经是非常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家,是手风琴创造了他们今天的辉煌。到了90年代,手风琴仍保持着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开始进入音乐院校,不少音乐学院、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手风琴专业。作为一门艺术乐器,手风琴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选手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名次和频度也越来越高,中国手风琴家已具备了与国际一流水平的演奏家同台竞技的实力。

如今,时过境迁,手风琴从教人员尴尬地发现,这件乐器似乎缺乏应有的活力与繁荣,整体发展趋势呈下滑状态,很多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手风琴招生质量、报考人数明显下降,舞台演出中鲜见手风琴节目,业余学琴人数大幅下滑。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尖端选手在国际手风琴大赛中频传捷报,已跻身世界一流手风琴行列。如此,手风琴教育事业钻进了象牙塔的怪圈——一边是塔尖高耸入云,一边是塔基水土流失,这就是手风琴教学面临的现实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手风琴考级曲目过难,这对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少的孩子们是一种折磨,不利于手风琴的发展。二是手风琴演奏曲目单一,无论是在手风琴音乐会上还是在各类比赛中,外国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观众喜欢并能够欣赏的中国作品较少。教师满足于教外国曲子,学生满足于拉外国曲子,缺少大众喜闻乐见、真正能走进心灵的优秀本土作品。另外,在舞台上、广播里、电视上,难以见到手风琴的身影,使得手风琴离生活、离大众越来越远。三是随着自由低音与巴扬手风琴的学习人数增多,习琴者走入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学习传统琴将来没有出路,学到一定程度必须改自由低音或巴扬。自由低音与巴扬似乎成为手风琴的代名词,一种时尚的标志。另外,从价格上看,一架最普通的自由低音琴要几万元,好些的要十几万,与古筝、二胡等乐器相比贵了许多倍,这也自然抬高了学琴者进入的门槛,使人望而生畏,不利于手风琴的推广。

手风琴究竟怎样发展,怎样走出困境,笔者认为,要使手风琴事业良性发展,摆脱“井底之蛙”的命运,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即从作品风格、演奏形式、乐器种类、运用场地、受众群体等方面努力开辟中国手风琴多方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一、手风琴作品风格的多元化

自手风琴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接受后,不同地域风格、不同民族风格的手风琴作品应运而生。在演奏传统曲目的同时,我们也在欣赏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手风琴作品。这些不同作品体现着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文化特征,用民族的乐器表现自己的文化才是音乐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基于这个原因,手风琴作品变得丰富多彩,风格各异,体现文化多元的特征。

但是在手风琴音乐会舞台上或是一些比赛中,比较多见的还是外国作品,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品比较少,这有历史的原因,本身中国作品就不多,曲目有限,不少作品带有特定的时代烙印,没有太多选择,这就造成了我国手风琴演奏作品的单一性。因此,要鼓励作曲家创作中国作品,同时需要有更多手风琴演奏家来演奏和推广中国作品,使广大观众能够看到、听到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打动人心、雅俗共赏的本土化作品。

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在风格上应考虑多样化,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流行的作品都应该尝试,曲目的形式也应丰富多样,有独奏、重奏、室内乐作品和手风琴与乐队等。要将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和演奏的表现内涵拓宽,就要尽可能表现生活的多个层面,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听众的不同需要。我们要有高水平的原创作品,以体现手风琴深刻、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也要有改编曲,历史上一些优秀的改编曲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引介和传导的作用,可以把人们熟悉的许多音乐推及大庭广众,如:《打虎上山》、《快乐的女战士》、《我为祖国守大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这些改编曲不仅中国人爱听,外国人也听得懂,手风琴手更爱演奏,最受大众欢迎。同时,我们要有通俗、流行、好听、好拉、形式活泼、风格各异贴近大众的作品,如:近几年手风琴汇演中出现的河南张景平的《打起板》,运用了河南豫剧音调编写键盘合奏,又用了豫剧特有的打击乐配以电子音响,使地方色彩浓郁,为手风琴演奏戏曲音乐开创了一条新路,使观众听了倍感亲切。延边的杨成德、姜光勋的新作《阿里郎的故事》、崔玉花改编的《迎春云雀》、内蒙古的张新化改编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湖北的熊承敏改编的《洪湖水浪打浪》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生活气息。山东的王沛、崔少华的《飞吧,奥运之帆》等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江西的黄志远创作的《潮》用手风琴很好地描绘了《潮》的自然景象和美好想象。

前几年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期间的几场手风琴音乐会,为人们带来了一次视觉与听觉盛宴,除了多姿多彩、类别繁多外,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好听,音乐会呈现给大家的更多的是通俗易懂的具有表现力、多元化的能够满足各种人欣赏的乐曲,而非那些刻板生硬、一味追求弹奏技术、失去美感的乐曲。无论是舒缓悠扬的还是活泼激情的,都可以使观众完全沉浸于音乐中,情绪随之起伏。可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赢得观众的心,才有广阔的市场。

二、手风琴演奏形式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手风琴多以独奏形式出现,演奏家正襟危坐,曲目基本以外国传统曲目为主流,有些作品沉长、艰深,对观众绝对是一个考验,尤其是业余的手风琴爱好者。这样欣赏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圈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小。手风琴家不能做孤家寡人,不能孤芳自赏,把自己束缚在狭隘的空中楼阁中。有听众,有爱好者,有群众基础,手风琴家才能生存。因此,要突破手风琴单一的表演形式,把手风琴、弦乐、声乐结合起来,展现手风琴的多种功能。除了有独奏、重奏、合奏外,还有室内乐、手风琴与其他乐器(西洋乐器、民族乐器),甚至是大乐队的协奏,现代手风琴与电声、摇滚,以及其他一些流行音乐表演方式的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因为手风琴本身就有着快乐天使之称,它的魅力在于灵活,富于变化,特别是在表演形式上有着非常自由的表演空间。

记得在北京艺术节上,法国流行手风琴演奏家理查与他的搭档热情奔放的演绎迷倒了大批的中国听众,给同行们带来了一股清凉之风,让我们发现,手风琴既可以表现“阳春白雪”,又可以演奏“下里巴人”。2006年,法国手风琴家简·刘易斯诺通在上海静安区的迷迪手风琴广场音乐会,掀起了民众对手风琴的欣赏热潮,他灵活多变的演奏风格与似火热情,让手风琴唱响了整个广场。来自俄罗斯的两位青年演奏的巴扬二重奏,以他们娴熟的技巧、丰富的表现力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来自德国霍夫手风琴五重奏,声部层次分明,节奏清晰整齐,向人们展示着相互之间默契的配合,赢得了许多专家的交口称赞。来自法国的流行手风琴二重奏更是受到热烈欢迎,轻松、活泼的缪塞特风格配上电声伴奏,加上两位法国青年演奏家站立演奏的自由洒脱的表演,使观众不由自主地拍手、踏脚,甚至手舞足蹈。俄罗斯的罗曼科先生的即兴表演让人拍案叫绝,刚刚拿到《茉莉花》的旋律片段,他便当场演奏了这首中国名曲,和声配置丰富优美,并用了变奏等多种创作手法及手风琴技巧。

上海师大流行手风琴乐团的演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们演奏的是当代流行的手风琴音乐,演出中他们重视将演奏技术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视听效果,改变手风琴演出“一坐到底”的常规形式,整场演出时尚、动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充分体现了流行手风琴在音色、曲风方面的特点,使手风琴原本轻松、娱乐、时尚的本能瞬间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那轻、快、飘、炫,使人心动,让人起舞;那华丽的装饰音,轻快的节奏,让人愉悦;其新颖的表演方式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演奏家们走出音乐厅,走进民间,走进广场、社区、街道,用各种不同形式展现手风琴的艺术魅力,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增强了亲和力。我们应加快手风琴表演形式创新的步伐,大力提倡表演形式的多元化,积极主动地与民族乐器、打击乐器、西洋乐器、钢琴、电声、马林巴、吉他等乐器结合,组成多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手风琴艺术形式。我们还要向流行音乐学习,善于包装自己、宣传自己、表现自己。这样手风琴艺术不仅可以争取到最广泛的人民群众,而且可以唤起大众对手风琴艺术的潜在欣赏意识。

三、手风琴运用场合的多样化

手风琴以其小巧灵活、便于携带、更具丰富的艺术感染力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并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温馨与欢乐。

最初俄罗斯的巴扬手风琴出现在民间婚礼中,后来又用在酒吧里的爵士乐、部队的军乐中,现在无论在舞会、合唱队还是在交响乐队等场合,都常常能看到手风琴的身影。手风琴从传入伊始就渗入民间生活,乐手们并没因在山村乡间里演奏感到低俗,也并未在高雅殿堂里演奏而感到卑微。所以,各个层次、各种人都熟悉它、喜欢它。现在俄罗斯欣赏并热爱巴扬手风琴艺术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已经不习惯没有手风琴的音乐。

我们应充分发挥手风琴的娱乐功能,并将其渗透到各领域各场所,如:电视、电台广播、电影配乐、广告动漫、舞厅、咖啡馆、酒吧、小型集会、沙龙聚会等不同场合。让手风琴走进民间、走进生活,使手风琴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四、手风琴乐器种类的多元化

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在各种手风琴演奏、比赛、观摩活动中,自由低音手风琴或巴扬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多,手风琴界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潮流,即自由低音代表了手风琴艺术的最高端,无论是在技巧上还是在音乐表现上,都超过了传统琴。因此,只有学习自由低音才有出路,很多场合自由低音“一花独秀”。专业院校如此,很多想考专业院校的学生也不惜花上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购置自由低音琴,演奏一些艰深、复杂、难懂的曲子,这样就把一些普通百姓挡在了门外,制约了手风琴的普及和发展。

其实,无论是什么种类的手风琴,都是一种工具而已。作为音乐的载体,其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真正欣赏的是音乐,虽然自由低音是很先进的系统,但我们也要看到传统低音手风琴同样有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淡化”对各种“系统”的争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音乐感情的表达上,放在如何培养出全面性的演奏人才,而不是放在乐器上。

传统琴、巴扬琴、班冬纽(六角手风琴)、自由低音琴等多种类型的手风琴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它们适合于各个层次和各种不同场合的需要,手风琴乐器的多元化发展,或者说在这同一领域里多品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手风琴舞台才能丰富多彩、万紫千红。

五、受众群体的多元化

手风琴事业的发展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演奏家队伍外,更要有一支不断增长的稳定的观众群体。手风琴以其雅俗并具的特征,使它在不同场合被使用并有着广泛的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专业舞台演出以具备一定艺术修养的观众为主,业余群体性的活动是手风琴最基本的使用场合,受众人数多、范围广、影响大,因此也最重要。有听众、有爱好者、有群众基础,手风琴家才能生存。手风琴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目前我国了解手风琴、喜欢手风琴的人并不是很多,要想使手风琴音乐拥有相当数量的欣赏者,就要扩大影响,多给手风琴创造展示的机会,包括舞台、音像和影视各方面,提倡手风琴与其他形式的合作,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提高亲和力、融合力、吸引力,这样欣赏的群体就会不断扩大,使原来对手风琴不了解的观众通过这些综合形式,对手风琴产生兴趣,成为手风琴音乐的欣赏者。

展望手风琴艺术的未来,“多元化”发展将成为今后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抓住机遇,共同努力,相信手风琴事业的未来将会无比辉煌。

[1]崔世光.以中国钢琴音乐与“90”后同乐.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2.

[2]张欢王茗.让明天的路从昨天起步.手风琴园地.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2007.5.

[3]安瑞.手风琴应跳出深井.音乐周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2008.7.2.

猜你喜欢

手风琴低音音乐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简单、好用、承传贵族血统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四)手风琴(中)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