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效果中的作用研究

2014-06-09包玮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急性

包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血液儿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效果中的作用研究

包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血液儿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静脉、口腔、肛周和饮食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感染、口腔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化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焦虑,减少患儿治疗并发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急性白血病;系统护理干预;化疗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急、病程短、预后不良等特征,儿童发病率为3~4/10万,居小儿时期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仍是化学疗法,其目的是杀灭白血病细胞解除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使病情缓解,以至治愈[1]。但化学疗法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往往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因此化疗期间的护理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使用化学治疗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男45例,女31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1+1.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3例,所有患儿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诊断为急性白血病[2]。部分病例急性期予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加强抗感染,确诊后予柔红霉素、长青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阿糖胞苷、地塞米松进行化疗,胸腺肽调节免疫。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8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我科常规的护理模式,由病区护士实施。干预组由专门护士实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

(1)化疗药物应用时的静脉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熟悉各种化疗药物的性质,作用的起止时间及药物浓度维持时间和药物分布到各器官组织的持续时间、排泄途径及副作用,由远端手部静脉开始,左右上臂交替使用,选择粗大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让损伤的静脉待到恢复,下肢静脉易于栓塞,而且局部易坏死,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不宜使用下肢静脉注射强刺激性的化疗药物。化疗药物静脉注射前要用生理盐水2ml慢慢注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用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然后拔针,用消毒棉球压迫针眼1~3min,避免药液滞留局部血管增加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如发生药液外渗时可用新癀片加75%酒精搅成糊状涂抹局部有效预防静脉炎和局部组织疼痛反应。局部坏死可采用红花注射液湿敷合并微波照射治疗,红花注射液湿敷于患儿皮肤,可扩张病变局部血管、解除痉挛、软化血管[2]。

(2)出院健康教育。按医嘱服药,定期返院化疗。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注意饮食卫生,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注意冷暖,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安全,及时复诊。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①两组患儿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入院时、化疗前、出院前患儿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焦虑因子得分越高,提示其相应负性情绪越严重。②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和所制定的标准。③住院时间。④化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处理,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 组患儿焦虑情况比较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经护理后,焦虑自量表评分均随时间而下降,干预组患儿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焦虑因子得分比较

2.22 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38例患儿化疗后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11例,未缓解3例;而对照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9例,未缓解12例;干预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n,%)

3.讨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接受大剂量联合化疗是提高缓解率和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手段,但化疗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此外,由于其疗程较长,无论从经济还是患者的身体上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3]。如何提高对白血病患儿的护理已成为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

护理干预是指加强健康宣教及督促,内容包括:心理指导,精神调节和自我放松方法,保持豁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化疗药物副作用防护指导。本组研究表明通过对急性白血病患儿施行系统护理干预,选择适当的方式通过交谈、沟通减轻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增强其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干预后患儿焦虑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系统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的各种需求,提高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对化疗耐受程度,积极面对治疗,对于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效果、延长患儿的生存期和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杨荣雪.白血病化疗后消化系统症状观察及饮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

[2]刘建华.红花注射液湿敷合并微波治疗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5

[3]黄建美.急性白血病患儿41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

R473.72

B

1009-6019(2014)11-0248-02

猜你喜欢

白血病化疗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跟踪导练(二)(3)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阅读理解Ⅰ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