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分析

2014-06-09汪文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芬太尼动力学血流

汪文刚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分析

汪文刚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ASA I至Ⅲ级患儿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施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各项指标、拔管时间及语言应答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较之于对照组而言,稳定性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所需时间以及语言应答所需时间,观察组拔管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较之于芬太尼,其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对于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且麻醉苏醒时间短,安全性高,具推广意义。

瑞芬太尼;芬太尼;小儿麻醉;血流动力学

目前,小儿麻醉时多采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等麻醉药物。临床研究证明,临床应用芬太尼较易造成术后药物于体内蓄积,导致患儿苏醒后呼吸抑制恢复时间延长,需采用呼吸支持方式帮助患儿恢复正常呼吸[1]。但是应用瑞芬太尼则可避免药物于体内蓄积,不仅可以短时间之内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迅速恢复身体机能。本文旨在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ASA I至Ⅲ级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2至8岁,平均年龄(5.24±1.51)岁;需要进行肠道手术及肾脏手术各22例,需进行神经外科手术20例,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及肝脏手术者各18例。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于年龄、性别、将行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前半小时给予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予以肌注,于进入手术前给予氯胺酮(1mg/kg)予以静脉注射。观察组于手术前给予咪达挫仑(0.1mg/kg)、瑞芬太尼(0.1μg/kg)及卡肌宁(0.5mg/kg)予以静脉推注,而后进行气管插管,成功之后应用麻醉机进行正压通气。进行麻醉时,应用微量泵维持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25μg/(kgomin)及异丙酚50至70μg/(kgomin)。对照组患者给予予咪达挫仑(0.1mg/kg)、芬太尼(2ug/kg)及卡肌宁(0.5mg/kg)予以静脉推注,而后进行气管插管,成功之后应用麻醉机进行正压通气。进行麻醉时,应用微量泵维持静脉推注异丙酚50至70μg/(kgomin),芬太尼则每半小时追加1ug/kg。

1.3 监测指标[2]

①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心率、呼吸等,以两组患者行麻醉后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为本次监测指标。②其它指标:拔管所需时间以及语言应答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比较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比较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比较情况(±s)

组别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二氧化碳分压(mmHg)观察组(n=50) 114.25±8.21 65.58±3.25 101.24±6.04 94.71±5.18 39.44±6.88对照组(n=50) 125.24±9.24 69.04±4.25 115.87±8.20 102.54±4.31 45.48±6.91t 5.7670 4.2517 9.4754 7.3366 3.6646P P<0.05

2.2 两组患者其它指标比较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其它指标比较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其它指标比较情况(±s)

组别 拔管所需时间(min) 语言应答所需时间(min)观察组(n=50)18.22±4.44 20.55±3.70对照组(n=50) 23.56±3.71 25.84±3.20t 6.5260 7.6466P 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者术后拔管所需时间及语言应答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研究结果[3]相同。由此可见,瑞芬太尼较之于芬太尼而言,其不仅可促使患者于麻醉时其血流动力学均可处于稳定状态,也可相应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小对呼吸抑制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于瑞芬太尼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短效阿片类药物,应用于麻醉临床可促使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增强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控制效果,从而达到降低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应激反应的概率。临床研究证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可有效抑制应激,较之于芬太尼更利于预防术后肌强直的发生。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临床,有助于减小对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且麻醉苏醒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龚海霞.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154-154,155.

[2]范海鸥.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影响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15):2947.

[3]高学超,杨义,安静等.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影响的比较[J].中外医疗,2013,32(28):135,146.

R971+.2

B

1009-6019(2014)11-0151-01

猜你喜欢

芬太尼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