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2例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研究

2014-06-09侯晓婷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性激素孕酮

侯晓婷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102例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研究

侯晓婷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0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羟孕酮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相关药物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SH、LH、E2、P等性激素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米非司酮;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其主要表现是患者的子宫发生异常出血现象,通过相关检查之后发现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引起,而并非生殖器官病变。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多发生于44-55岁的更年期妇女,而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笔者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接收的10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为54岁,平均为48.5岁;病程在2个月-3年,平均为1.5年。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为55岁,平均为48.7岁;病程在3个月-3年,平均为1.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程度、患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1)所有患者的检测指标均符合《妇产科学》一书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3)无心、肝、肾等疾病;(4)无精神病史,无糖尿病患者;(5)治疗前1年内未选用其它激素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生殖系统出现了器质性病变;(2)存在血液疾病、子宫内膜癌变;(3)存在直肠肛门、泌尿道等非生殖道及阴道、宫颈等生殖道其他部位出血。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羟孕酮治疗,每天服用1次,每次lOmg;而实验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每天服用1次,每次12.5mg。两组患者均采用周期性服药,并以22天为一个疗程,需要连续服用2个疗程。

不良反应的处理:(1)迷走神经兴奋反应:对于出现该类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使患者卧床休息,并将0.5mg阿托品通过肌肉注射。(2)肠道反应:对于肠道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先让其卧床休息,暂时无须特殊处理,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要立即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应给予维生素静脉滴注。(3)腹痛反应:对于腹痛患者可以口服阿托品予以治疗[1]。

1.4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现象,并且在停药6个月后未出现复发现象。有效:经量减少量超过了1/3,并且通过相关药物治疗之后血量明显减少,停药6个月后未出现复发现象。无效:上述所有标准均未达到。

性激素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测定了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对比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药物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SH、LH、E2、P等性激素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对比[x±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经过相关药物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女性妇科的常见症,因女性正常的经血量及月经期需要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共同调节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动态变化。妇女进入更年期之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出现了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当雌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生不完整脱落和不规则子宫出血现象。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还会引起绝经期妇女内分泌失调,导致子宫内膜不能正常性的闭合及收缩,不能呈分泌期改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2]。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一般不具有规律性,有些患者可以大量出血,也有些患者则是反复出血,从而引起继发重度贫血现象。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孕激素冶疗,其主要是通过覆盖子宫内膜脱落后的创伤面来达到止血和修复的目的,并促进了子宫内膜的重新增生。但是该药物对抑制卵泡发育的效果不理想,很容易出现止血不彻底的现象,同时还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米非司酮属于新型抗孕激素类药物,其能够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能与糖皮质激素及孕酮受体结合,并且其亲和能力是黄体酮强的5倍,是临床上作用于宫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米非司酮不仅能够作用于下丘脑,而且还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黄体生成素释放,加速残存卵泡萎缩,具有抗着床、终止早孕、促进宫颈成熟和诱导月经的作用。米非司酮于1986年开始在应用于我国临床,临床研究发现,其能够干扰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的生理功能,提高子宫对前列腺素的灵敏性,抑制卵巢功能,并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进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阻止卵泡发育,诱发闭经使患者出血停止[3]。

本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04%)明显好于对照组(90.19%),经相关药物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SH、LH、E2、P等性激素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子宫动脉血流,并且能够影响内分泌轴、生殖器官等多个部位,从而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袁威令.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12(4):184-185.

[2]芮平.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性激素浓度影响以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6(24):54-55.

[3]方友琴.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15(23):115-116.

R984

B

1009-6019(2014)11-0144-02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性激素孕酮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