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33例临床观察

2014-06-09陈荣伟钮桂琴李丽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胃脘胃镜胃炎

陈荣伟 钮桂琴 李丽娟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卫生院 江苏 溧阳 213351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33例临床观察

陈荣伟 钮桂琴 李丽娟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卫生院 江苏 溧阳 21335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3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观察组17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9例,占52.9%,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5例,占31.3%,治疗总有效率为6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医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中医;西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性疾病,居于胃病发病中的首位。慢性胃炎是一种因胃粘膜病变而引发的炎症,其临床治愈较为困难,且易引发许多并发症,治疗后复发率高,未及时治疗,或久治不愈,都易引发胃部癌变,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1]。本文选择我院33例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分组方式进行治疗,探讨采取中医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3例慢性胃炎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纤维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测确诊。临床表现为疼痛、腹部不适、大便糖稀、闷胀等。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8±6.7)岁,病程为1~19年,平均病程为(8.4±3.7)年。浅表性胃炎15例,萎缩性胃炎12例,糜烂性胃炎6例。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观察组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根据不同证型,进行对症治疗。

1.2.1 胃阴不足型

临床表现为舌红少津、口燥、倦怠、大便干结、胃脘隐痛,采取中药方剂为:枸杞15g、甘草8g、黄连8g、玉竹10g、白芍15g、丹皮12g、炒麦芽8g、黄连8g、乌梅0g,用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次服用150ml。

1.2.2 胃络血瘀型

临床表现为舌部瘀斑,呈暗紫色,且有固定位置疼痛,胃脘痛表现为针刺。中药治疗方剂为:丹参10g、白术12g、炒蒲黄12g、积壳10g、生地10g、当归10g、柴胡10g、大黄10g,用水煎服,每日3次饮。

1.2.3 肝胃气滞型

症状主要表现为舌质红、口干且苦、嗳气、饮食后饱腹感,中药方剂为:柴胡15g、白芍15g、川芎12g、党参15g、茯苓15g、黄连8g、佛手10g,用水煎服,每日饮500ml。

1.2.4 脾胃湿热型

胃脘痞满胀痛感、易怒、舌苔薄白,中药方剂为:党参15g、甘草8g、黄芪15g、木香10g、白术15g、吴茱萸8g、半夏10g、炙茯苓15g、大枣8g,水煎服,每日3次饮用。

1.3 疗效评价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纤维胃镜检查后,炎症性病灶有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且经纤维胃镜检查后,显示炎症性病灶有部位好转;无效: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无改善,经纤维胃镜检查后,显示病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恶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9例,占52.9%,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5例,占31.3%,治疗总有效率为6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中医学中,慢性胃炎可归属于胃脘痛范畴。慢性胃炎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一般不会出现黏膜糜烂症状,患者大多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不适,且有饱腹感,嗳气、呕吐等。引发慢性胃炎病因[2],中医认为,因胃失所养、气机郁结而致。在现代医学中[3],大多认为引发慢性胃炎是因人体免疫机制、遗传因素等所致。也有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胃粘膜受损。在多种病因的相互作用之下,导致胃粘膜受损,从而诱发慢性胃炎。因人体脾胃相邻,且胃部受损,会对脾造成损伤,形成脾胃虚寒,导致脾气虚弱。

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慢性胃炎是以清解郁热、疏肝理气、健脾养胃为治疗目标,中医治疗,选择黄连与蒲公英,起到清热祛邪、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杀灭为主,使用川楝子、延胡素进行疏肝理气、止痛活血;丹参和赤芍,能起到活血化瘀之效,而吴茱萸能暖胃驱寒,对肠胃蠕动有促进作用。中药材配伍,临床上可使用加减方式,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4]。

经本次观察结果显示,采取中医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且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更高。从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68.7%。可见,采取中药对慢性胃炎胃脘痛、饱胀感、嗳气等症状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虽然使用中医治疗,需更长的治疗时间,但是其安全性高,治疗副作用少,适用性广[5]。同时,也需要患者从饮食、生活规律方面注意,调整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

[1]常建华.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31(9):657-659.

[2]李敬华,封毅,罗良涛等.慢性胃炎中医药研究文献的数据分析及质量评价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12):1490-1492,1495.

[3]乔蓉.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斋月期慢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69-70,72.

[4]熊立燕.综合中医护理干预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的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4,(8):277-277.

[5]元国红,周莹.健脾扶正活血散治疗小儿慢性胃炎30例[J].陕西中医,2013,34(3):276-277.

R256.3

B

1009-6019(2014)11-0041-01

猜你喜欢

胃脘胃镜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